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     
一、网络与屡次分析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社会科学》(上海)1985年第3期发表的李桂海《试谈网络与层次分析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一文指出,采用网络与层次的分析方法,可以更深刻和清晰地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联系。所谓网络,是一种纵的分析法,可以按事物的不同性质来区分,也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按地区、阶级或民族等加以划分,目前我们通常把历史现象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大的网络,然后再加细分:层次的划分,则是一种横的分析法,它将某一个纵的问题,从横的方向分割成一定的层次,然后逐层分析它的特点和联系,从时间的发展方向上把握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目前,我们通常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层次,划分为生产力、生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史学会1982年年会于10月下旬在武汉召开,着重就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历史遗产等议题作了探讨。与会同志回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道路和取得的成就,指出毛泽东同志对史学工作者提出的“古为今用”,用阶级分析方法观察历史,有计划地对历史进行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等要求,仍是我们今后进行历史研究的方向。有的同志还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别介绍了自己对具体历史的分析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认识层次以及现实与历史的辩证关系等问题的看法。大家还指出,近年来在历史研究中存在一些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和问题,一致认为历史科学必  相似文献   

3.
初论文明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史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着手研究较早,但对“文明”一词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我国学者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文明”一词的定义也不能令人满意。其实,“文明”与“文化”一样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文明”比“文化”的含义更广,人类脱离了原始蒙昧时代,便开始了文明社会的历程,开始了文明的创造。文明史是历史,但不同于一般历史,文明史研究应该在对人类历史进行完整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的历史作为一个发展、进步的过程来观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探讨和阐述与文明有关的问题,力求全面地总结人类历史上创造和积累的一切文明成果,揭示文明的起源、孕育和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权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权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徐安欣自从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神权、君权和等级特权的“政治革命”中提出人权概念以来,人权作为理论问题发展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了,而人权现象的历史则更要悠久得多。科学地认识和研究人权,对于人本身的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十...  相似文献   

5.
<正> 在社会历史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其研究方法曾表现出从历史哲学的思辨方法向分析方法的转换以及从历史哲学方法向社会哲学方法的转换.这两次转换在时间先后上是有交叉的.大致地说,十九世纪以前主要表现为历史哲学的思辨方法;十九世纪开始转向社会哲学方法并延续和发展到现在;二十世纪初历史哲学出现“复兴”,但已经主要表现为历史哲学的分析方法了.所以,从现在的情况看,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主要已提出历史哲学的思辨方法、社会哲学的方法及历史哲学的分析方法三种.为了确立社会历史哲学的研究方法,只是了解这三种方法的个别特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探讨包含在这三种方法中的方法论问题.从方法转换中反映出来的方法论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的关系问题;另一个是社会系统论与历史辩证法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隆重纪念马克思和恩格斯诞辰二百周年后,我们既要迎接迈向新的历史阶段的马克思恩格斯生平、思想与文本的研究,更要回应西方“马克思学”运用差异分析方法生产出的新成果,因为这一方法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隐晦的消极作用,需要我们高度警惕。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西方“马克思学”的差异分析方法,在充分认识这一思想史研究方法意义的基础上,反思差异分析方法运用的前提、历史限度、角色限度和人性限度。具体来说,第一,运用差异分析方法的前提是反对“有罪推定”;第二,运用差异分析方法要把握“时代脉搏”;第三,运用差异分析方法要理解“理论分工”;第四,运用差异分析方法要尊重“传奇友谊”。  相似文献   

7.
开展历史审美论研究,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当代建构和完善提供丰富的内容,可以为国民的审美教育提供学理支撑。历史审美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历史审美的本质就是在人们创造的历史(客体)中审视人类的本质力量。历史审美可以分成感性形象审美和理性反思审美两个层次。历史审美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实践一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法、主体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歧义是英语ambiguity的汉译,传统语法只作为与“费解”、“堆砌”一样的不合规范的现象提出来,以提醒人们注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所以“歧义”含有贬义色彩.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研究,始于赵元任先生。国内率先研究汉语歧义的,是朱德熙先生,他在《句法结构》(1962年)里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因层次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并用变换的方法分析了因深层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七十年代开始,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理论在国内被广泛接受,这些理论为歧义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一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重视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现状的考察、分析和评价,提出如下观点:(1)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属于社会哲学范畴,其研究的主题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道路和类型;(2)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世界历史”标志着世界的“一体化”,同时又表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3)马克思关于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意义在于为探索较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不仅是普遍与特殊的辩证法,更重要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4)“世界历史”形成之后,“跨越”现象不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或常规现象。因此,社会发展从总体上看有三种类型,即自然形态、派生形态和超越形态。  相似文献   

10.
网络暴力的形成机制及治理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满荣 《兰州学刊》2009,(11):148-151
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看,网络暴力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互联网时代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网络暴力之所以出现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主要是由网络自身的特性、网民的结构及其文化层次、群体极化、网络道德及法律的缺失、转换空间的“正义”诉求等众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对此,我们可以从网络、网络运营商、网民、现实社会四个层面着手,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治理和预防网络暴力,从而实现网络和谐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在法学研究中,历史分析方法是源远流长的一种研究方法,以探寻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和法律观念的历史流变与演化脉络为己任,既梳理宏观的制度、思想的发展进化,也注重个别制度、观念的发展脉络及内在逻辑,以此增强法学研究的深度、广度。孟德斯鸠、萨维尼、梅因等学者即为娴熟运用此一方法的杰出代表。在历史分析方法的基本路径上,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相关历史资料,中立地采纳“信史”作为论说的依据;寻找思考历史问题的最佳视角,清晰地展示制度、思想、观念的演变历程;形成可信、科学、合理的研究结论,达成鉴古知今、回应现实的研究目标。在历史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上,则有法律制度史的研究、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和法律观念史的研究等不同客体,意在通过历史上的制度、思想、观念的脉络梳理及理论证成,并且立足于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勾连,揭示当代法律何以如是以及将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这与法律史学重在描述和归纳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彝族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跨越许多历史时代的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多年来,曾有不少中外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这座层次复杂的宝库进行过发掘和钻探,但宏观上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其广度和深度有待于微观的具体研究的不断发展。彝族二十多个支系的婚姻形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既有原始古风的“昔那路亚”群婚的遗迹,又有凉山彝族的“家支外婚”和“等级内婚”;更有昆明萨咪族中流行的与汉族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迎娶仪式。对这些婚姻形态的研究,无疑地必将从许多方面丰富人类婚姻家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自十四大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以来,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研究十分热烈,一些哲学界人士也已在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哲学应研究什么”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研究课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主张:一种是主张建立和研究“市场哲学”,研究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本身蕴含的各种哲学问题;第二种主张是强调要把市场经济作为新的哲学研究工作的“场景”,在这个新“场景”之下更深入地研究一些“老问题”和更新颖地思考一些新问题.这两种主张实际上是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解决“市场经济下哲学应研究什么”的问题,后一种主张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元理论”层次,而前一种主张实际上是近些年来哲学界人士正在探讨的“应用哲学”层次,抑或也可称之为“领域哲学”或“部门哲学”.我认为这两个层次的研究都有价值,都应当提倡和推进.同时,我也认为,在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对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市场经济运作的各阶段、各环节对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正、负效应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下人的企望及其产生、需要及其满足、价值及其实现、活动内驱及其规律、历史主体和经济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等课  相似文献   

14.
<正> 多年来,我们比较侧重于社会形态、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突出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研究。这是十分必要的,今后还应继续深入下去。但是,历史研究中还有一个更深刻、更具有基础性的层次,那就是各个民族、各个历史时代劳动者具体的生产生活过程的研究,这个研究层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唯物史观有其“现实的前提”,那就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世界观历史观也就是方法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方法。与已经退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中心位置的阶级分析法相比,利益分析法在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体系中处于更高的层次,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本文试就利益分析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文学史时间问题,是打开文学史理论之门的一把极为重要的钥匙,其中包含了文学史现象的所有现实的丰富性和矛盾性.可以说,它的有机构成网络就是文学史本体的有机构成网络.它是一个包含“黑洞时代──星河时代”、“暂时时间──永恒时间”、“现实时间──审美时间”等一系列由宏观到微现、由现象到本质的不同层次的矛盾对立面的取代消长、互融互渗的复杂结构体。对于文学史时间结构的研究,将有利于揭开某些常识理论的迷雾,深入到文学史本体论深层,从而更有效地触及文学史理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伦理学研究迫切需要扩大研究领域,调整研究方法,摆脱只停留在外显的道德行为层次上的研究,把握道德发展的更深层次的尺度,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进入新的境界.有五个问题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道德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步性问题.现在,从一般意义上去讨论同步性和不同步性已经远远不够了.一定要放到历史发展参照系当中来探讨道德的进步和退步.历史发展和道德进步,确实存在“二律背反”现象,问题是评价道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就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伴随社会实践和人自身的发展,人学研究已日益凸现出来,人们的注意力也将牵引到对人学的历史发展和重大事件的关注。人们期待着对“文化大革命”和“人道主义”大讨论从哲学层面上作出认真的诠释与反思,以便从中获取对我国人学研究的许多重要启示:人的问题的研究不可遏止;人学研究必须以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依托,恰当而谨慎地处理理论与现实、学术与政治等诸多关系。放眼我国人学研究发展的未来,一定会在深厚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批判继承各种人学理论的过程中,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阵痛和“人道主义”大讨论的准备,必将在内容和方法上发生转换、在更深的学术层次上和更广的理论范围内展开。一个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在学科意义上的人学理论正在孕育诞生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引领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新,更引发了政治生态的重构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在此条件和基础上,网络问政应运而生,成为新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的符号。在网络问政中,网络民意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执政资源,因此,如何了解网络民意,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则成为网络问政中的重中之重。本文拟以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频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调查法,重点探讨“网络问政”的发展状况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经济梯度”是我国近年来在宏观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大范围生产布局决策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由“梯度推移理论”首先推出。该理论认为,我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和自然地理位置等条件,决定了在大范围内存在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平面空间层次特征,并大体上可划分为东、中、西部的“三大经济地带”。地带之间客观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