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东雷  王炳义 《理论界》2006,(10):127-128
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制在最初阶段取得明显的成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家庭承包制内在的产权制度缺陷越来越明显。产权内涵不明确、产权主体模糊不清、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土地使用流转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现,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深化家庭承包制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制度的创新,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改革30年--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3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以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历程为线索,认真总结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深入分析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对于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以苏南、苏北农村的两个典型个案为例,进行比较和实证研究,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指出,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新形势的需求,以生产力的实际水平为依据,在尊重广大农民意愿,尊重农村各地的村情、地情以及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勇于创新,选择适当的土地制度,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促进农业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30年,也是农村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30年。其中,家庭经营承包制、农产品价格放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资源环境制度建设、农村社保体系构建等,极大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回顾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中制度创新与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及其内在缺陷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民自主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些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再具有产生之初的显著功效。探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原因及其内在缺陷,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创新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国家与农民两个经济利益行为主体博弈的角度,重点分析家庭的经济功能,重新阐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原因,推理出生存导向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的同时就具备了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6.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1):19-23
本文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和改善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对海南黎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传统的家庭风险分担机制对他们无法发挥作用,而面临着三代人的医疗风险,成为高医疗风险家庭.但当前我国农村正在构筑新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并没有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给予有效关注.国家应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为基础,在有条件地区应鼓励并资助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参加商业医疗保险计划,并通过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改革与集体所有权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农村改革30年的发展,值得反思的问题是,如何对待集体的统一经营,如何协调集体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关系,如何依据集体所有权的特性加强集体所有权的制度建设.其基本结论是:集体的统一经营模式也是集体所有权实现的有效形式,应当赋予其应有的法律地位;应当公平合理地规范集体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关系,在规定承包经营权对集体所有权的定限作用时,应当适当强化集体所有权;应当依据集体所有权的公有性质加强集体所有权的制度建设,解决集体成员集体所有与成员在集体所有权中的利益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田孟 《兰州学刊》2023,(2):122-132
基于对全国多地的田野调研,李永萍的《老年人危机与家庭秩序:家庭转型中的资源、政治与伦理》一书以现代性进村作为背景,考察了农村家庭变迁与农村老年人危机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映了家庭社会学研究在突破既有研究视角上的新动向和新气象。该书首先明确了农村老年人危机议题的理论诉求和学科归属,对当前主流的经济视角即老年人贫困问题、社会视角即老年人留守问题和价值视角即农村伦理性危机三大视角进行了批判,通过在个人与社会的二元框架之中引入家庭这一中间因素,为家庭社会学的介入提供了依据。接着,在唯实论家庭观的指导下,该书创造性地提出要将家庭社会学研究关注的核心议题从目前的家庭转型转移到家庭发展上去,研究家庭转型过程,考察转型家庭的性质和形态。家庭发展的目标推动着扩大化家庭再生产模式取代简单家庭再生产模式,成为转型家庭的基本特征,并在家庭资源的配置、家庭权力的运作和家庭价值的实现三个方面的巨变中体现出来。最后,该书揭示了农村老年人危机的出现与农村家庭发展及其所引发的巨变之间的密切关联,从而也呈现了农村老年人危机本身的复杂性,即在功能性家庭之中,老年人如何安身立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又是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本文在简要回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过程及其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解决体制改革产生巨大意义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它对我们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赵美英 《理论界》2005,(2):169-17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措施有很多,但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的现状,笔者提出了"灵活承包制"改革,认为其是比较适合于现实的改革措施.本文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出发,介绍了"灵活承包制",并对其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对新疆南疆农村地区进行两次社会调查(2001年和2003年)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从家庭规模与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等三个方面对至今较少有人问津的现代农村维吾尔族家庭社会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农村家庭伦理存在许多问题.农村新型家庭伦理的重建面临着思维定势、经济基础不统一以及价值观混乱等困境.需要遵循“原源之辨”的伦理演进一般规律,在现实之“原”的基础上,重新阐释儒家家庭伦理中的基本观念和积极成分,使之具备现代形态和解释力并成为农村新型家庭伦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家庭三十年——一个社会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家庭制度都发生了哪些变迁?为了阐释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对农村家庭变迁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划分,同时又结合各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分析.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农村家庭30年的变迁主要因素有二:一是非农化;二是政府与农民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并不排斥家庭承包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农地制度与农业产业化存在着极不适应的矛盾,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但土地流转应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并不排斥家庭承包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而中国的老年人大多在农村,所以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为重要。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从家庭规模和农村人口劳动力外流两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 ,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的影响 ,家庭养老的文化功能受到了削弱。因此 ,要采取有力措施 ,积极发挥家庭养老的文化功能 ,以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社会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有赖于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性降低,子女对老人责任心增强和社会支持三个维度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人口再生产、物质再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保证。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视赡养老人的国家,孝敬父母一直是人们行为的伦理规范。在近代,由于受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赡养老人只能在家庭内部进行。本文认为传统孝道是近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观条件,非货币经济体制则是其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面临着养老意识淡漠、赡养权利保障不力以及孝道伦理弱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构建以国家养老保障为主导、以家庭养老保障为主体、以社区养老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从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完善法律、养老保险制度、探索社区养老模式以及和谐家庭关系等方面人手,综合治理,提高农村养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