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已经说过,《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在狭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认识论基础上建立的历史现象学,而后来的《资本论》则是他系统理论表述的“逻辑学”。(参见拙文:《马克思哲学理论发展的三个制高点》,《哲学动态》1997年第6期)但仔细去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说明和表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同时,他在哲学意义上建构的历史现象学批判也有了进一步更加成熟的表述。与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那种艰难的理论逻辑建构不同,这是将科学的理论思路有条理地呈现出来的过程。在此,我们简要地…  相似文献   

2.
张一兵同志去年发表的《关于马克思哲学逻辑转换中三个难题的深层解决/’‘一文提出如下见解:马克思《巴黎手搞》中的“哲学逻辑仍然是一种隐性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在这一理论逻辑中包含着尚待解决的三大难题:“消除唯心主义,发扬辩证法能动性;消除自然唯物主义机械性,坚持唯物主义基本立场;批判资本主义,使共产主义成为科学。”而这三大难题是在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才得到了统一的解决,从而实现了其哲学逻辑的“格式塔转换”。我认为一兵同志的观点是有问题的,因为《手稿》已经实现了马克思新…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受动性──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辛世俊(郑州大学)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的特性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的能动性。在看到马克思关于人的能动性思想的同时,也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理论是客观存在的,这已为苏联哲学家的研究成果所揭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理论遗产挖掘工作的代表人物是:奥伊则尔曼、纳尔斯基、格里戈里扬、卡尔塔赫信等。他们认为,马克思的“K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19世纪4O年代马克思的核心著作,而人的问题则是这部著作的核心问题”。①如果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德法年鉴》中发展了人的观点,那是在克服和清洗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体系的过程中完成的,那末,K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件关于人的观点恰是在同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的斗争中钻研…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与邓小平的改革理论———纪念《哲学的贫困》发表150年周年孙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编者的话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  相似文献   

6.
从1841年的《博士论文》到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五年中马克思共写出了12部著作,依其与实践唯物主义形成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前后相继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实践唯物主义的最初萌发时期《博士论文》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轴之作。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称哲学为“征服业界的、绝对自由的’摘.着血跳动的”心脏”(《博士论文》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页,以F只注页码).认为“哲学体系和世界的关系就是一种反映的关系。为实现自己的冲动所鼓舞,它和其余的方面进入了紧张的关系。”(65页)这是说,哲学和世界的关系首先表现…  相似文献   

7.
“实践的人道主义”辩──纪念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50周年丛大川在近年的异化和人道主义的讨论中,有些同志依然坚持马克思在巴黎著述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的人道主义”尚残存着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义的遗迹,认定人道主义作为世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用哲学批判了当时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青年马克思利用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交叉重建”的方法确立了批判的哲学基础:实践的、辩证的哲学人本学。以这一哲学作为批判和解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利器”,马克思发现和揭示了古典经济学的充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立场,找到了批判的入口:批判古典经济学的无批判的前提—具体的经济学范畴。在对政治经济学范畴展开剖析的基础上,马克思实际上开始了对作为古典经济学反映和研究的“实体”———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从而为以后经济和哲学研究作了一次重要的尽管不成功的思想整理  相似文献   

9.
分工与马克思社会批判话语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工与马克思社会批判话语的变革张溟久(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3)《哲学的贫困》以后,分工已不再是马克思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了。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以分工为轴心而展开的社会批判理论相对应,在《哲学的贫困》以后,马克思只是在相...  相似文献   

10.
从对马克思哲学本文的“解喻式”阅读看实践唯物主义的全新特质刘怀玉一、走出隐喻的误区,重建马克思哲学本文的“阅读-解释方法论”终于“发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进而终于“发现”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既有研究中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有学者甚至认为这一部分应该独立出来作为第四笔记本。在考察文本的历史变迁和原初结构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部分在逻辑和文本上都是开放性的,其哲学讨论与第三笔记本中的经济学研究错综交织在一起。而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态度的细微转变则反映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存在的两条逻辑此消彼长的理论态势。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理论定位的问题上,西方“马克思学”和苏联马克思主义都有意无意脱离了文本的原初写作进程,转而以某种外在的理论框架为出发点进行阐发。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审视、反思。  相似文献   

12.
试论“尺度”与“美的规律”的关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扎记张运贵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于1844年4-8月的巴黎,外国学者将它称为《巴黎手稿》,我国习惯简称为《手稿》。当时,马克思正在巴黎研读经济学家的著作,写...  相似文献   

13.
(1)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中颇为流行的术语。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批判地继承了霍布斯、卢棱、爱尔维修、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异化思想后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一八四六年以前的许多著作,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都是以异化理论为核心的。在马克思后来的一些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构建了马克思的"新哲学",马克思的新哲学是在对现实物质生产过程的研究中,找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新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改变世界。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新哲学的经典表述,其一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其二是在1859年写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后者与前者的差异在于,通过《资本论》马克思实现了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构建了马克思的新哲学。从纵向"内在贯通论"和横向"内在贯通论"两个维度来看,马克思的"新哲学"既是唯物的,又是历史的,当代物质生产实践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影响《资本论》的理论效力,《资本论》依然是我们批判和改造当今世界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5.
一1845年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就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这句话在马克思辞世后,被镌刻在美国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成为马克思留给后人的哲学使命。对于马克思提出的使命,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领舍最深。他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②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动地改造世界,毛泽东认为关键性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在《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发表了《评斯大林自然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12期发表了《马克思和斯大林在自然观上的对立》。指出,对于马克思哲学,斯大林哲学的错误倾向主要不是教条主义,而是修正主义,斯大林在哲学对象、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逻辑基石和逻辑轴心、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关系、哲学思维方式诸方面全面地修正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阅《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丛大川同志《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斯大林式的辩证唯物主义吗?一兼答穆志强先生》一文后,获益匪浅。笔者此文进一步探究斯大林哲学框架暇不掩瑜的鲜明特色。为了全面展示斯大林哲学框架的基本特征,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框架的整个膻变过程进行一番历史的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马克思来命名,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哲学在其中居首要地位。在马克思那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作为其哲学构想的两大要素在他最早的著述中便已初见端倪。1837年,弱冠之龄的学子马克思曾教书其父,预言式地挑明了自己未来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早期对费尔巴哈哲学改造的思想演进过程包括 :1 843— 1 844年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 ,对费尔巴哈持维护态度 ,其批判采取的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在《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开始了新世界观的探索 ;1 844— 1 845年 ,在《神圣家族》中 ,马克思开始用现实的人的观点代替了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观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作了最后的清算。  相似文献   

19.
《终结》是恩格斯在晚年集中阐述马克思哲学的专题著作.在《终结》中,恩格斯从容而自由地阐发了他对马克思哲学性质、产生和内容的理解.虽然,这种阐发带有一定的恩格斯自身的思想色彩,但从总体上看,恩格斯在《终结》中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是对马克思哲学及其精神实质的忠实展现.因此,《终结》无疑是马克思哲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纲要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文本语境解释的方法,解读了马克思写于1845年3月的《评李斯特》一文,推翻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仅仅将其指认为马克思生产力概念初步表述的说法;并揭示出青年马克思在第一阶段经济学研究的最后,已经开始无意识地摆脱《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那种人本主义的劳动异化逻辑,不自觉地走向一条从客观现实出发的科学思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界发生的真正前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