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朝鲜实学文化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实学是朝鲜李朝后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进步社会思潮。朝鲜实学产生之初虽然不无中国的影响,但它的形成和发展却不像儒、佛、道那样直接从中国传入,而更多地是在朝鲜自己的历史与现实文化中产生和发展的。朝鲜实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鼎盛期、转型期三个阶段。朝鲜实学不论是在思想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实学思想家不断追求探索的努力程度上都走在同时代的中国和日本的前面,有其独特之处,成为朝鲜传统文化通向近代思想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论中原文化实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翰卿 《中州学刊》2006,(3):172-175
实学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文化中的实学精神是在先秦孕育,汉唐酝酿,宋元形成和发展,有明一代达到鼎盛并加以丰富的。至现代,中原实学精神产生了新的转进,被融创到了新的时代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3.
葛荣晋 《学术界》2006,(5):34-45
本文从实学是北宋开始的“实体达用”观点出发,认为中国实学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立体概念,在内涵上不应将其“窄化”为经世实学或启蒙之学;在时限上认为中国实学起于北宋,终于晚清,超过或缩短这一时限,将会导致“泛化”或“窄化”;在学派归属上,认为明清实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最后理论形态,是中国古代文化走向近代“新学”的中介和桥梁。在对中国实学历史定位上,本文对目前学术界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4.
陈力祥 《江汉论坛》2004,(12):136-137
2004年11月9日至11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东亚实学国际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以及美国的七十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近年来实学发展的学术成就,共商东亚实学发展大计。此次研讨会在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葛荣晋教授热情洋溢的《中国实学研究的历史使命———二十一世纪向中国实学研究提出了什么》的发言中拉开了序幕。围绕着葛教授提出的中国实学的历史使命和此次东亚实学会议的主题“实学、湘学与东亚文明”,与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17~19世纪中叶,在中国和朝鲜先后出现了自我反思与批判之产物的实学思潮。一方面实学思潮在中朝两国的兴起、发展及其思想内容,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如主张经世致用、舍虚务实、批判专制等;另一方面由于中朝两国国情不同,两国实学文化产生的背景、发展阶段的特点、价值又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如两国实学思想理论与实践及推行过程的差异,两国学习吸收外国先进文化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本身的自觉要求程度不同等。  相似文献   

6.
试论洪大容的实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朝鲜李朝后期的“北学派”肇始于洪大容,他的实学思想具有开创意义,尤其在宇宙自然观方面,为“北学派”实学奠定了宇宙自然观、世界观的基础。他的“实心实学”也受到当代韩、日两国实学界的关注。在“北学派”实学家中,洪大容最先到了中国,考察了京、热、冀、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情、风土文物,最早提出了北学中国的主张,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意义和开风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朝鲜北学派实学代表人物朴齐家曾先后4次出访燕京,他冲破了夷夏之辨和小中华的传统狭隘观念,系统地总结了北学论思想,提出了从器物利用到思想文化对外开放的主张,以实现正德利用厚生之道,同时提出了发展工商、富民强国的具体措施。朴齐家的实学思想丰富了朝鲜实学的内涵,与嗣后的实事求是实学榫接,其历史地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实学研究会、开封大学、河南行政学院和中原宋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古都开封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的60余名学者参加了这一盛会,共提交论文40多篇。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东亚实学与二十一世纪”,围绕这个主题,与会学者就东亚实学与经济发展、东亚实学与东方文明、东亚实学的回顾与前瞻以及东亚实学的其它诸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在此次会议上共提交30篇论文,就中国实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中国实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黄长义 《江汉论坛》2003,(11):125-126
中国实学研究,是中国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个倍受瞩目的热点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大陆已出版20多部关于实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在海内外各主要报刊上发表的实学论文多达300余篇。作为当代中国实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葛荣晋教授为中国实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编的三卷本《明清实学思潮史》(齐鲁书社1989年出版)和三卷本《中国实学思想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曾是当代中国实学研究发展的路标和里程碑。进入新的世纪,如何在广度和深度上把实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这是中国实学研究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探讨湖湘地域文化的实学背景、特征及对湖湘近代化过程的深刻影响,并对如何认知、评价这种实学型近代化文化思潮及启蒙运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实学是湖湘文化中实学思潮发展的高峰。以王船山为代表的湖湘实学思潮经魏源、曾国藩、谭嗣同至杨昌济而传予青年毛泽东,对毛泽东实践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不同时期毛泽东实践观与船山实学的渊源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到湖湘实学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2.
贾庆军 《船山学刊》2010,(3):110-113
王阳明曾经提到过实学之概念,在他看来,实学就是辨义利之学,即去功利而存道德仁义。如此,他的实学观就和我们现今理解的实学观有所不同,王阳明的心学也就是实学,其本质仍是儒学,即以道德仁义来统领天地万物。但阳明实学也为后世实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实学的现代转换葛荣晋在近些年来中国"文化热"的讨论中,为了回答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人们总是极力寻找古代文化与现代中国的衔接点。国内多数人主张这一衔接点是十七世纪的"早期启蒙思潮",海外新儒家学派提出"由内圣开出外王"──科学与民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正> 由中国实学研究会筹委会与山东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东方实学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山东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继1990年6月在韩国汉城成均馆大学校召开的“第一届东方实学学术研讨会”的又一次实学盛会。来自中国大陆、韩国、日本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30余篇。东方实学,是指十七、十八世纪(相当于我国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兴起于中国、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的社会思潮。中国学者对明清社会思潮早有深入研究,80年代以来开始从“实学”的角度研究这一思潮,已有大量论著问世。由于我国对实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学术界对实学概念的界定,实学的内容和特点存在不少分歧。在这次会议上,学者们本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求实学风,畅所欲言,切磋论辩,就如上问题和与此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广泛的交流。此次会议期间,还成立了中国实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15.
朝鲜实学以实学思想表现出的特色大体分经世致用派、利用厚生派、实事求是派.经世致用学派指以李ED6A为思想主流的星湖学派;利用厚生学派指以燕行使为队伍的北学派;实事求是学派指金正喜等后期的学斋实学派.北学派是在朝鲜封建社会濒临崩溃,社会内部萌生近代文化因素的18世纪后期出现的一股社会思潮.在朝鲜诸实学流派中,就启蒙、指向近代的意义讲,北学派思想最具先觉者之特色.以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等为代表的北学派,通过出访清朝,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他们冲破了朝鲜排清自大的狭隘民族主义,对儒家传统的尊华攘夷的华夷观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华夷一也、北学中国的进步主张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利用厚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中 ,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错综复杂。一方面 ,传统中的陈旧因素严重阻碍着现代化的变迁 ,另一方面 ,传统中的若干成分对现代化发生直接支持或间接结合的作用。晚清经世实学便是传统文化积极作用于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范例。正是立足于经世实学的基本立场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精英毅然走向变革和开放 ,从而揭开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17.
朱康有 《学术界》2006,(5):65-68
2006年8月11日至12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实学研究会、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和山东孔子学会在日照联合召开了“儒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的90多名学者就“儒学的当代价值及其与实学的关系”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学者就儒学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面对日益严重的各种现实问题,传统儒家如何经过转换,对社会和人生发挥出它的价值和影响?如何让人们既了解、继承我们的传统美德而又与时俱进,实现东西方观念的合理融合?儒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18.
清初至康熙年间,由于清兵入主中原所引起的激烈民族矛盾、以及随着资本主艾萌芽的发展而产生的市民阶层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和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推动了实学的高涨;康熙朝后期和雍正、乾隆、嘉庆时,由于江南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严重摧残,统治者大力复兴和提倡程朱理学并对知识分子实行高压和怀柔两手政策,以及从雍正朝起对外闭关锁国,使实学渐被朴学(考据学)所代替;从嘉庆朝后期开始,清王朝由“盛世”向“乱世”滑落,阶级矛盾以及中华民族与西方殖民主义的民族矛盾均趋尖锐,兼之学术流变的内在因素,使朴学又复转向经世实学。从纵向考察,清代实学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从横向考察,它是一个多层次的社会概念;从演变过程看,每当“治世”,它往往埋藏在“纯学术”的外壳内,转向低潮,每当“乱世”,它却沿着“修实政,施实惠”的方向发展,进入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19.
由葛荣晋教授主编、邀集全国众多名家集体撰著的《中国实学思潮史》,是海内外第一部系统论述与揭示中国实学基本观点、演化过程、发展规律及其当代价值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已引起海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这本书给人明显的感觉是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实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明清实学是中国儒学的最高发展形态 ,它蕴含着与传统的价值观不同的新的价值取向 ,这种新的价值观 ,主要体现在“本末轻重之辩” ,新旧“四民”之辩和“公私义利之辩”三个方面。明清实学家所完成的价值观念的转变 ,不但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开辟了道路 ,同时也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挑战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