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近花甲之际的贾平凹以全新的叙述方式推出具有"仙风道骨"风格的长篇小说《老生》,这无疑是对他先前文学创作的一次跨越与升华。陕西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省份,道家文化的兴起与传承在此地均有深厚的遗存,这种历史遗存深入地渗透在贾平凹《老生》的写作过程中,成为《老生》写作的思想渊源。无论就小说的写作动机、结构布局还是人物设置、故事意蕴均可看出道家文化对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浓厚影响。《老生》是贾平凹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对中国道家文化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2.
乡土叙事的现代性转型——论贾平凹的乡土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贾平凹的乡土叙事完成了现代性转型。首先是叙述对象的转变,从新文学传统对时代生活的关注,到立足现代文化哲学、生命哲学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终极文化关怀的追求。其次是作者与叙述者关系的改变和叙事艺术的嬗变。贾平凹乡土叙事的转型,勾勒了新时期乡土叙事变迁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3.
整体上看,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小说文本是纵欲主义欲望叙事的标本。他的写作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世俗化欲望书写与世纪末欲望本体化叙述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贾平凹90年代以来小说文本中纵欲主义欲望观的综合因素进行系统的考察,力图揭示贾平凹在现代与传统二元对立下逐渐走向焦虑、浮躁与沉沦的具体原因,对形成其欲望叙事的文化心理特征及精神症候作一深度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在新时期中西文化的撞击中重视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以儒释道的积极因素整合其审美视界与理想;虚静致“悟”、虚静致“幻”、虚静致“慧”,是他接受古典哲学的三个重要方面。贾平凹在散文中以传统的眼光与现代意识审视商州故土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性,同时表现出对大自然的膜拜与抱朴守真的思想倾向:以此曲折地批判日益商品化的社会与道德文明之间存在着的“二律背反”现象。贾平凹的散文在艺术上直接继承中国文化的艺术传统,追求简淡、质朴的风格,以“外拙内秀”作为基本的美的理想,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韵,因而其散文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贾平凹以其殷实足量的作品和超透支写作姿态,不仅赢得了自身应有的文学席位,与此同时也为20世纪后中国文学新的生长点的繁荣、鲜活倍增了无限的厚重质彩.因此,基于世纪文学史识视域和史学格局的建构,就有必要思考贾平凹当代中国文学高度问题①.笔者以为其话题涵旨有三:一是不可逾越的"贾平凹文学事实"--30年文学书写与160部书的置换关系,一代不断前行的富有绿色生命意识的文学独行侠.二是不懈激活文坛的"贾平凹文学现象"--创作数量与文学史精神的始终暗合,创作质量与艺术至境的长效撞击和通达,一种关注民生的大境界正气写作.三是原在的杂学艺术观与文本潜在的文化学图式--"五大文化系脉"、"六大文化层面"的美学典本.这些是贾平凹先于他者,高于他者,引领文学的珍品别裁,是他确立当代中国文学高度的支撑所在.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在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建立起商州艺术世界 ,形成浑厚拙朴、精光灵秀的艺术风格 ,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中国传统表现手法与现代派手法、商州民情民俗与心理刻画相融合等多维的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本细读方法,探析贾平凹小说叙事的山地文化意象,认为商州山地文化元素和意象是贾平凹打造的文学商州世界的标签和文化地标.它们既是贾平凹整体意象叙述的组成,又形成其鲜明的叙事风格和文化内蕴.在贾平凹小说艺术架构中,这一叙事特点的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8.
创作主体的价值认知体系和取向对于其小说叙事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价值观决定了作品稳定持久、个性鲜明的叙事风格,两者有内在的统一性。以此考量贾平凹小说一贯坚守的意象叙事,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创作的基本精神决定了其创作的基本艺术思维方法,即意象艺术结构和技巧,重估区域文化是他的文化意象叙事的起点,整体哲学意识决定了他意象叙事的成熟阶段为整体意象叙事,混沌世界观决定了其意象叙事的最高阶段即混沌意象叙事。从文化和叙事两个传统角度看,贾平凹小说的意象叙事既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又是传统民族叙事的合理的延伸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道家文化与贾平凹作品中的意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费秉勋先生在其研究贾平凹及其创作的专著《贾平凹论》中的一段话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说:1980年以后,贾平凹对宇宙人生的苦思冥想空前沉静、深入,“结果,他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混沌感受中,感性地、融合性地接受了中国...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时代,确立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是头等大事。于坚、贾平凹等中国当代作家的生态写作影响深远,但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例如革命意识形态、人道主义话语、消费文化等语境中的反生态写作,比比皆是,影响很大,流毒很深。这些反生态写作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忽视大自然的内在价值,不尊重生态规律,使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在精神受到损害。梳理与批判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能够从反面警醒世人,促使作家超越反生态写作,承担生态启蒙之使命。  相似文献   

11.
由于酷爱古典传统文学艺术,贾平凹在创作中有意识地继承古典文学文备众体的表现传统,形成了《秦腔》文备众体的文体特点。以穿插在文本中的诸文体为研究对象,条分缕析出这些文学艺术碎片在文本中所承担的叙事、审美、立意功能,立体呈现作品独特的文体形态,发掘其在贾平凹写作中的美学价值与文体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家贾平凹酷爱山石,常常携山带石投奔艺术天国。本文对贾平凹散文中的“山石意象”内涵及其意义,作了多方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当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表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广大群众在面临传统乡村生活即将终结的背景下心灵的悸动与命运走向。作者发掘了传统文化衰落中人的生存境遇以及人性深处的微妙变化,在人物塑造上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
底层写作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上的热门话题,贾平凹以他长篇小说《高兴》对这一题材创作进行了新的艺术探索,不仅要写出底层社会人物的生存状态、历史命运,而且要从中探求他们的生命本质及其建构。在这篇对话中,作家坦诚了自己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这对理解作品与当下文学创作,应当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传入中国之后,在中国掀起了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热潮。贾平凹借鉴《百年孤独》,把神秘主义作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贾平凹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商州本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自身独特的文学风格。然而贾平凹小说过度的神秘化,有时显得牵强生硬,损害了文本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代以来活跃在性叙述行列中的作家,除了钟情于都市生活的青年作家,还有贾平凹、陈忠实等执着于乡土写作的中年作家.贾平凹为那些深陷在消费文化“废都”里、而且被消费文化“废掉”了政治话语权力的精英知识分子或者说男性文化英雄量身打造了一个性神话;陈忠实在“白鹿原”上为践行传统儒家文化的仁人君子建造了一座性道德丰碑.与1960-19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相比,性在1950年代作家笔下牵连着更多的历史与现实,绝不仅仅是单纯谋取快感的消费品,而是历史与文化的多重象喻.不过,他们的作品也沾染了消费文化时代的性狂欢印记,其笔下的性叙述也透露着男权文化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对商州情有独钟。近年的小说创作,虽仍写商州,然无论思想意蕴、美学追求都有所变化,表现出对传统的反叛倾向。本文正是以《五魁》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切入口,对贾平凹小说艺术的蜕变作了深入详尽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里,乡村文化是他最主要的写作资源。多少年来始终是一位"在路上"的作家,在从乡村走向城市的漫长道路上。虽然贾平凹较早地走进了城市,但他走进城市时把心遗留在了乡村,只要他的身心相异的状态没有改变,他的精神实际上就仍处于"在路上"的流浪状态中。从庄之蝶到刘高兴的变化,也暗含着作者本人面对城市的思想变化和情感变化。是从乡村旧文人形象到底层农民工形象的变化,这就意味着贾平凹对乡村精神的体认发生了从精英到民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具体上写实,总体上象征,是贾平凹新作《秦腔》采用的重要艺术手法。在这部小说中,除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白雪、夏天义、夏天智等具有象征性外,作品的叙述人引生也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他是当下中国农村现实状况和情绪的象征,在他身上体现了当下农民对农村传统文化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坚守与寻找。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的陕南出身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典型陕西作家没有的“南方”气质,所以他更接近沈从文和孙犁这样风格“柔美”的一派,更注重作品的艺术表现.贾平凹创作的这种“南方”气质使他对沉实的陕西文学的主流叙述有一种隐隐的挑战性.不过,贾平凹的“南方”不同于“江南”.商洛虽然山清水秀,却是穷乡僻壤,没有“江南”的繁华和奢靡,没有“江南”文化在汉文化圈中的自信和统领地位,也没有江南叙述中落魄豪门式的伤感和怀旧,而有着底层小民的现实感和向上挣扎时的文学想象.贾平凹的特点就源自于他与“南方”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源自于他创作的现实性和抒情性.他的不纯粹的“南方”出身和纯粹“北方”的创作环境反而造就了他无法复制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