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确引导学生对风景写生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在色彩风景写生中强化学生在取景构图中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提高学生对画中意境的营造能力,想象及色彩表现能力是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提高学生色彩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油画的本土性是走民族化、中国化的根本的观点,同时阐明中国绘画的意境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及代表,并进而论述了在中国油画风景写生中意境生成的意义及方式;意境与虚实、意境与情感关系。  相似文献   

3.
线描风景写生是风景速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线描风景写生的选景与构图,线条的组织与运用以及写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三个角度,总结了线描风景写生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探索线描风景写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从伟大的风景画家柯罗的绘画感悟入手,以感受自然风景、感受人文风景和直观感受与分析三个方面阐述了感受在风景写生中的重要性,也强调了理性分析对于写生绘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图像与认知一直是美术学背景下风景写生实践的核心.对图像背后人文历史信息的"观看"是风景写生认知的重要环节.以"徽州古塔"为例,揭示图像与认知在风景写生实践中对视觉经验的建构、对人文时空的理解以及图像表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色彩写生是美术院校的必修课.现阶段高校的风景写生却流于形式.在风景写生中应合理分配、安排各课程的学习时间与次序,有效达到预定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7.
名作欣赏     
《山西老年》2010,(2):37-37
山水画不同于风景写生,它不是具体环境的描绘,而是借景抒情,是心中的一境,为之意境。此画是通过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之景,抒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感受和饮水思源之情。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风景写生的地位和作用,纠正了目前色彩写生教学中存在的对风景写生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太明晰的问题。指出了写生中常遇到的两方面问题。并提供了科学安排教学的两种教学体系:一种是尊重客观的色彩模拟体系;另一种是尊重主观的色彩构成体系,以世界名家的代表作品为范例讲解和论证了两种体系的不同艺术风格,强调了要引导学生对色彩调和与视觉生理平衡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油画风景写生的意味所在,既是对自然界美的欣赏和领会,又是对自然界美的索取与创造。它对大自然的内容和色彩组成进行深入地分析和与恰当地运用,通过审美情趣、情感、色调等手段进而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让画面更具形式美、秩序美以及超出大自然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0.
风景写生是写生绘画门类之一,学习它能更全面地掌握绘画的表现技巧。古今中外的许多创作都以风景写生为基本素材,同时,这种写生绘画本身也可以独立成为一种完整的绘画形式,因此,必须掌握这一形式语言,从而提高绘画作品的表现力与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1.
山水诗和山水画在创作表现手法上 ,都强调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发挥情感在审美中的能动性 ,以表达“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的意境。诗歌和绘画在表现手法上虽有相同之处 ,但它们之间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诗史上,唐代是寺院诗创作的转进与勃兴期,作品数量及题材拓展均取得极大突破。在书写模式上,相继形成藉景畅理、触境明心、纪实绘景三种类型,充分体现佛教与山水互彰的共生性,为山水诗开拓出全新境界。唐人寺院诗重写景造境,常以动静相生法状清寂之景,物态生动,意境幽玄。寺院诗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警策,字锻句炼,隽语频出,普遍形成以精切之语状绝胜之景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审美崇尚,意境已深深地积淀于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心理之中,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状态而随时可能渗透于艺术作品之中。中国电影求其神似,求其意境,追求影片内涵的抒情写意性和镜头画面的诗化意境。我们知道,意境的形成是从“情景交融”开始,通过“虚实相生”接通有限与无限的,所以,意境具有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象外之象”等三方面审美特质,它们相互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意境的本质和内涵。意境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里占据着“中心位置”。因此,无论是哪一代中国电影导演在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追求意象和意境的审美体现,注重通过意象的组合,感物兴情,情与物融,营造出浑合无垠以至两忘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玄素黑白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地位,考察了积墨技法对水墨山水画发展所起的作用,重点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积墨给水墨山水画创新带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辞中 ,情和景的关系非常密切 ,几乎所有的诗歌都追求情景结合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所有古典诗辞都能达到“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境界 ,即便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也会因情景结合的程度不同 ,使诗歌的审美意向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王夫之的“妙合无垠”当是古典诗歌所追求情景结合的最高审美形态 ,达到此艺术境界的应为“神于诗者” ;而“情中景”、“景中情”则次之 ,为“巧于诗者”。可见 ,“情景交融”中也有洞天。  相似文献   

16.
诗画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大特色,其中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尤为典型。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既有先天物质条件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山水诗自由的时空观和意境美给山水画以启示,山水画的设色与布局又对山水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在表现空间上除了近大远小与透视等方式外,还用其它方式表现空间。其中之一是山水画利用空白产生空间,这种空间仍然是在二维平面上展开的,同时又作为虚实来看待,并使山水画的意境新奇别致,虚实相生皆出妙境;风景画则是利用模糊构成一种三维的视觉空间,体现一种远的感觉,使风景画更符合视觉的真实,同时也产生一种玄妙的新境而高于对象。“空白”与“模糊”是构成山水画与风景画空间的重要符号,本质不尽相同,但似乎又都是对具体对象的弱化的表现手段而作空间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诗、赋、词、曲、小说、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种类都可以创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才能进入它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宋元山水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意识、文化精神的真实写照。可用三种意境来形容 :远境 ,藏境 ,玄境。远境 ,侧重画法、技巧方面 ;藏境 ,侧重空间处理、布局层面 ;玄境 ,则侧重空间意识、宇宙精神层面。三者是依次深入、层层递进的关系 ,但又是浑然一体、不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20.
唐宋文人对中国园林景题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园林与文学关系密切.自魏晋山水审美文化及文学的发展,使文人在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中,寻求惬意而逍遥“画境文心”境界,肇始园林景题萌芽;唐宋文人原创性地借园居和诗文抒发自由而赋予理性的心灵,富有文采韵致的景观题名,以文学家高人雅事所置景观,促使中国写意园林的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