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风险及其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风险主要包括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和经济社会风险。研究表明,上述风险的成因既有体制因素、机制因素,也有政策因素,其中,体制因素和机制因素可视为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风险产生的内在根源,政策因素则是近几年民族地区债务风险骤升的直接原因。据此,防范与化解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措施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分税制改革,切实增强民族地区财政实力;完善政绩考核机制与问责机制,消除民族地区地方领导干部的非理性投资冲动;赋予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发债权,促进地方债务透明化;规范民族地区融资平台运营管理,提升地方债务安全度。  相似文献   

2.
李万梅 《社科纵横》2013,(12):131-134
本文基于民族地区特定的文化底蕴与经济背景的视角,通过对甘肃民族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现状分析,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馆员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叙述了加强甘肃民族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员信息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出了提高甘肃民族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霍团英 《浙江学刊》2012,(5):215-218
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其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本文梳理总结了我国各地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的四种模式,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促进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纳入议事日程;心理健康服务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在教育培训中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模式以及在组织中建立心理援助系统是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有效且可行方法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唐新平 《社科纵横》2009,24(2):60-62
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体现为教育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以及教育发展的结构性、要素性、制度性协调。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而临的问题为教育发展滞后、制度性障碍严重、社会环境亟待优化、城乡教育发展失衡。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为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力度,推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创新和加大地方政府对教育进行统筹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速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但存在土地财政依赖过大,偿债能力整体不足,缺少顶层设计和统筹监管,不利于民间资本参与等问题.因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一轮转型的机遇,审慎应对和化解融资成本上升、房地产繁荣不可持续、土地财政渐转不动等挑战,采取主动出击,全面提升运营能力,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周丽华 《创新》2015,(6):122-125
民族地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优质教师资源引进难、没有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较薄弱、缺乏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培训、应对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能力不足、缺乏多元文化素养等问题。政府应强化顶层设计,增加对民族地区经费和政策的倾斜,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多途径激发教师专业精神,增强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和国际交流能力;教师个体加强师德修养,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反思,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达成教学相长,最终实现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教师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军 《学术交流》2005,(10):28-31
县级领导干部作为党实施全面领导的重要层面,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发展县域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其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党执政能力的总体效能。县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面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如,执政理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缺乏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勇于突破创新,构筑和谐社会环境,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廖雄军 《探求》2012,(3):78-83
欠发达地区部分领导干部领导科学素质的欠缺与发展实践上的盲干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和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观原因。广东改革开放后的崛起有其天时与地利的因素,但广东的领导干部谋划推动科学发展的良好素质是关键的因素。欠发达地区领导干部发展理念与发展实践创新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敢想敢说敢干,二是创意创说创制。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仙忠云 《社科纵横》2005,20(4):10-11
“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等因素,各方面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地区。在新形势下,西部民族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寻找西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确保区域协调发展,这是民族地区目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