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中地理新教材即将在全国推广使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一部分陈旧的内容日益显出其局限性,无法体现当代地理学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学生对一部分地理原理感到抽象不理解,对地理知识实用性感到茫然,学习没动力,缺乏激情和兴趣,针对高中地理的现状,我在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联系学生熟知的本乡,本土,本校地理知识,使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乐学,以强化地理实用价值来证明地理知识的有用性。 一、利用教学进度结合乡土地理知识 高一入学新生,虽在初中一二年级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实现地理优化教学的关键是要有现代地理教学思想 ,实现地理优化教学的途径有 :全面、系统地把握教材 ;研究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 ;改进地理教学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关于文学的言说和著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都对它进行过命名,从"中国文学批评"到"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理论",再到"诗学",再到"文论",可至今都没有定论.相比较于这些外来或现代语汇,"文说"倒是一个历史的还原,它更准确地体现"中国"、"古代"说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述形态,从而避免学术研究中"以西释中"和"以今释古"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4.
西方启蒙大叙事中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中国形象,关涉到西方现代性的本质、西方现代世界秩序想象的基本模式。西方现代的中国形象研究,必须追溯到西方现代性精神结构与启蒙哲学。西方启蒙大叙事中出现三种中国形象类型:停滞的帝国、东方专制主义帝国、野蛮或半野蛮帝国,是西方现代性自我认同的"他者"。中国形象作为西方现代性主导价值——进步、自由与文明的被否定的"他者",既能为西方现代性自我认同提供想象的基础,又能为西方殖民扩张提供有效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里,"经济中国"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但中国经济是否能可持续增长成为国际关注中国的新热点.西方文明号称有所谓的"民主"、"人权"、"法制",在一些西方人眼里,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竟然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对此,简洁、准确、通俗地表述文化的"中国特色",建立"人类文明话语创新"工程,探索、定义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国社会的"永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上,启蒙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先驱者们在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借助"民主"与"科学"这两个口号,以"启蒙主义"为思想资源,以"为人生"为理论建构,以"改造国民性"为艺术追求,进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价值取向.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性,新文学的启蒙主义并没有遵循西方启蒙主义文学运动的"自我教育"和"理性节制"原则,而是以大量西方语汇遮蔽着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入世"理想,最终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实用功利主义价值倾向.  相似文献   

7.
"自由"的歧路--"五四"自由主义的两大脱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玉顺 《学术界》2001,(3):23-33
五四传统的精神实质并不是表层的"民主与科学",而是深层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五四"自由主义既脱离当时的现实,又脱离中国的传统.就其严重脱离传统而言,中国自由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他们迄今为止总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自由主义乃是与其"二希"(古希腊、希伯莱)传统对接的.中国文化传统亦自有其自由精神,问题只是在于如何对这种自由精神传统进行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8.
"纯文学"观视野下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纯文学"观的确立,使古代文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它使古代文学研究范围纯粹化,使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得到认同.但是,"纯文学"观这种源于西方的现代文学观念虽使中国古代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却忽视了中国文学的实际发展状况,影响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其阐释话语有着明显的西方色彩.  相似文献   

9.
我觉得讨论文化表述,有四重反思的面向: 第一重,当然是对西方话语的反思.我们现在很多表述,包括话语、语汇,都是"夹生饭",比如"艺术"、"民族"啊,很多是从西方取道日本然后转过来的.就是近代国家衰落后,我们只看到历史上很多不平等条约,却没有发现我们的很多文化表述事实上也是在"不平等"的背景下舶来的,未及自觉的辨析、梳理,成为"夹生饭".今天是我们反思西方话语表述最好的时候,包括我们的大学是不是培养属于中国自己的学生,孔夫子的教学体制去到了哪里?孔子是"教育先师",这在联合国都有"注册",可是他的教育传承在哪里?在我国现代的大学里有多少是他老人家的东西?我们都来不及去思考"西学东渐"、"东学西渐"的后果,表述便被强塞到我们的手里.就像我经常讲的例子"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两天奥运会,运动员得金牌,在冉冉升起五星红旗时,播音员辩白"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10.
近代美学理论在引进西方美学理论时,对作为范畴的"美"的概念的翻译,力求选择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相对应的名称,以适应我们业已习惯了的对与"美"相关的理念和实际生活中的美的事物的理解.从词的本义说,西方美学把美学意义上的"美"称为Beauty,也就是美丽,其包含的意义是比较丰富的.而把Beauty翻译成狭义的"优美",就显得削足适履了.因此,把作为范畴的"美"理解为作为形态的"优美",从而使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局限到了"优美"这一种形态上,与此同时,又把同样作为"美"的另外一种形态"壮美"理解为与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崇高"等值的概念,这是需要加以辨正的.  相似文献   

11.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易经>是早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阴阳和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易经>之"和",是中国"和"文化的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的智慧和哲学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承接和延续,"新时期"文学"英雄悲剧"的叙事必然遭遇重构"个人"与"整体"关系的多重挑战;同时,与"受害者"和正剧英雄的形象相比,悲剧性"英雄"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人格建构要求."新时期"英雄悲剧的叙事不同程度地陷入叙事矛盾导致的文本困境,尖锐地暴露了个人自我的成长在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两难处境,也预示了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落幕.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孔范今把20世纪中国文学放在“历史的悖论性结构”中来把握,探求“文学的补偿性调整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近年他进一步提出了以“现代转型”为观照视角的文学史观。他的文学史观秉持学理性的学术立场,力求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体现出动态性、超越性、包容性的理论姿态,真正使“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在“复式结构”中得以多方位的整体性还原。  相似文献   

15.
“平民小说”与“士人小说”概念的重新提出和定义,并用以宏观关照宋元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金瓶梅》以前的小说多是“平民小说”,明清之际小说主流转向“士人小说”,直至近代。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明代小说的“平民小说”性质。清代“士人小说”的流变及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哲学、诠释学和宗教现象学等视域加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言"的天与西方基督教中"言说"的上帝存在着以下不同:由于天"无言",使其所指隐含着多义性和随意性,而由于上帝"言说",使其所指被限定为独一的位格神;"无言"的天"出场"的时间性极其模糊,而"言说"的上帝"出场"则具有清晰的时间性;人与"无言"的天之间是"我与它"的共生关系,而人与"言说"的上帝之间则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无言"的天更多的是"直观地"启发人,而"言说"的上帝则往往"临在地"启示人;对于"无言"的天,人主要通过感悟和体会去认知,而对于"言说"的上帝,人只能借助信仰和激情去体认;"无言"的天以"道说"而澄明,"言说"的上帝则因其话语不断"冥化"而隐蔽.  相似文献   

17.
李奇志 《江汉论坛》2007,(1):120-123
清末民初的"英雌救国"小说有着深深的"性政治"情意结,其中的"情""色"叙事,基本上是被限定在民族革命国家命运的排他主义的框架中才可能存在.政治历史处境中的"情""色"被空前突出,民族革命的权力把"英雌"的"情""色"内涵紧紧地制约在"救国"的既定轨道上.  相似文献   

18.
荣鑫 《兰州学刊》2009,(3):13-16
诚如大卫·里斯曼所言,当今社会已经由生产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然而,消费社会并不止于物的“丰盛”,其成为其所是的根本在于其具有完备的符码规则、话语体系。正因此,其呈现出平等、民主化的幻象。要透过幻象进而认识消费社会的真实的社会结构,需要通过解读消费社会的区分逻辑达成。笔者认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该区分逻辑的锁钥。在文章中,笔者在结构主义语境中对区分逻辑加以分析,以此为基础,解读《消费社会》中的区分逻辑。由此,揭示消费社会真实社会结构的生成原则。  相似文献   

19.
“概念创新”和“形象创新”是在前人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的一个符合经营思想创新要求的理念。通过企业生产力要素的变化过程,可发现它们对提升企业经营力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对于指导企业创新实践的成功意义十分重大,能够促使企业在管理模式、创新方法、人才管理、形象塑造等方面突破旧式,使企业以更先进、更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生存。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名称和本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叶涛 《江汉论坛》2005,1(1):72-76
本文从现代名称理论的历史及具体争议入手,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名称理论与本质主义的密切关系,阐明明确认识本质主义论争对于正确把握现代名称理论的重要意义,并就学界研讨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