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若涛 《理论界》2010,(8):100-101
柏拉图晚年写作的《法律篇》一书中,充满了浓重的神学色彩。柏拉图对古希腊宗教进行的神学革命、家庭宗教向城邦宗教的过渡都可以在《法律篇》第十卷的文本中读到。这两个变化集中展现了柏拉图力图用神学革命整合城邦政治生活,进而拯救希腊政治命运的意图。正是这种神学革命,为基督教中具有现代性意义的"个人观"开辟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林国荣 《江海学刊》2012,(2):123-129
在柏拉图看来,作为哲人的苏格拉底必须服从雅典法律,因为哲人拥有理智,能够认识雅典民主制度下的法律是纯粹理性秩序在人类政治中的体现,雅典城邦及其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分有了善,哲人最大的目标便是追求善而非减损之,所以必须服从城邦法律以促进这一善;另一方面,民主制处于宇宙等级秩序的底端,其正当性是不充分的,雅典城邦的一切活动都难以得到真正善,反而会与追求最高善的行为水火不容。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坚持哲学的生活方式,追求真正的善,这无疑会对民主制的原则构成根本伤害,所以雅典最终判处了苏格拉底死刑,此时,苏格拉底为实现雅典城邦有限的善,愤然赴死:只有死亡方可逃避这一悖论,并使后人对这一冲突达到最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城邦在希腊人那里呈现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空间,政治是新的社会空间的主题.话语在政治活动中取得了支配地位,由此法律成为城邦的逻各斯.为城邦立法实践的成功从现实的角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念,为自然立法是为城邦立法的逻辑拓展.数学则是自然之法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与《法律篇》中城邦和谐统一思想的细致梳理与分析可知,《法律篇》消解了存在于《理想国》中为保持城邦秩序良好运转而采取的措施间出现的紧张关系,故从全局和整体上把握柏拉图城邦和谐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4-20
克里特和斯巴达立法者将战争视为自然状态,并根据敌对性原则来设置法律制度。但柏拉图却从正义与不义的德性视角来理解城邦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强与弱、好与坏,认为法律应着眼于"自然正义",尤其应关注灵魂的自然本性和完善。在《法义》中,法官要实现内部的正义,不能仅凭靠法律和暴力的强迫,而应实行恰当的教育、劝谕和分配,以让好人统领坏人,不义者自愿服从正义者。这种贵族制式的法官,需要哲人式的德性和智慧,以使政治生活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希腊神话故事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比较赫西俄德、苏格拉底与奥古斯丁时待"弑父"情节的不同态度,最终揭示了三者对于神话神学、自然神学和城邦神学的思考与评价,及其内在的哲学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们只能对"规则"与"原则"作相对区别.在"原则中心主义"立法模式下,"监管对象"将转变为"监管代理人".这种监管方式虽然可能增加了监管对象的守法成本,却降低了社会成本;它也符合"最低限度干预理论"的要求.为了保障顺利实施这种监管方式,我们还需要激励监管对象的守法积极性以及建立中小监管对象特殊监管制度,以防范"原则中心主义"下证券监管的缺陷."原则中心主义"应是我国证券监管方式立法模式演进之目标.  相似文献   

8.
上帝论是阿奎那神哲学体系的核心问题.阿奎那坚持"信仰寻求理解"这一中世纪基本原则,在强调神学高于哲学的同时突出哲学的相对独立性,为信仰与理性划分边界.由此出发,阿奎那超越了肯定与否定的神学认知路线,从类比的意义上言说上帝.在坚持"存在即现实活动"等形而上学原则的基础上,阿奎那探讨了上帝的存在及其本质,认为上帝的本质与存在同一,即纯粹现实活动.阿奎那的存在论神学在基督教思想史上具有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我国社会公众守法意识淡泊,相关法律运行效果不佳。守法是法律良好运行的基础,但部分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带头违法、社会公众缺乏守法精神、守法的效益未得到充分体现等原因导致人们不愿意守法,影响了法律的实施。为了使法律更好地运行,应通过立法上的导向、普法工作的改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模范地守法以及严格执法等途径促使人们守法。  相似文献   

10.
加快征信立法已成为推动我国征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构建什么样的征信法律制度、怎样构建征信法律制度必须在特定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我国征信立法必须坚持市场化的价值取向,建立市场化的征信机制,既是我国征信立法的出发点,又是构建我国征信法律制度的落脚点。推动信息公开和确保信息安全是我国征信立法中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必须坚持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还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实体权利与程序规则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指将前者融入后者的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各环节,既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与相得益彰。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文明法律制度间的"共生"渊源、"共时"机缘以及"互补"效应,共生理论、共时性理论以及法律与道德互补关系理论均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既需从立法技术与立法限度两方面进行方法规制,也需从概括性融入立法目的、耦合性融入法律原则与转化性融入法律规则三个层面进行立法探索,希冀丰富与发展环境法治的内容以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普罗提诺宗教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我们的灵魂如何走向上帝以达到灵魂与太一、人与上帝的合一.这一颇具神秘主义特征的宗教思想在三位一体、上帝观、神正论、时间学说和神秘主义等方面对基督教神学产生了双重影响,既被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正统神学所接纳,又为阿里鸟斯派和艾克哈特等基督教异端提供了理论来源,并通过他们对基督教神学乃至近现代西方思想产生了弥足深远的影响.普罗提诺搭建了一座思想之桥,连通了柏拉图与奥古斯丁、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古代世界与近现代世界.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由于在立法、司法和守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法律的有效性,使知识产权犯罪得以长期大量存在,并在某些方面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集中地表现在对新近出现并且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起点的软件业的侵害上。软件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以及对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的产业。目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市场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产品市场,软件产业的规模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领域也从传统的商标、专利转向了软件著作权。在我国的刑事立法、司法和守法中,各种因素相结合,共同导致了我国刑事司法体系对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和预防的不利甚至无效。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上的主体 ,一不参加有关法律的立法 ,二会因法律关系的灭失而不复为主体 ,三可能因为成了某种法律关系的主体而受法律的制裁。法律的主人参与法律的制定 ,不因具体法律关系的灭失而丧失主人地位 ,法律反映其意志与利益。区分这两个虽有联系却又根本区别的概念 ,对守法理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是守法 ,有消极守法与积极守法之分。消极守法虽为守法的主体 ,却非法律的主人 ,他们把自己置身于法律的对立面。积极守法者必为法律的主人 ,只有法律的主人才可能成为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积极守法者。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中 ,要做法律的主人而不只是法律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石永泽 《北方论丛》2005,(3):119-124
柏拉图"神"的范畴演变说明他并未因采用"通种论"而放弃"目的论",而是对"相"的目的论进行改造,并隐约指涉了以"相"和"奴斯"(理性)合一为特征的"神"的目的论.决不可把柏拉图的"神"与犹太-基督教的"神"(上帝)相等同,但柏拉图<蒂迈欧篇>中对"神"因此的描述几近犹太-基督的"上帝".  相似文献   

16.
传统认为,神学就是关于神的学问。“神学”(theology)一词由希腊文合成,与今天所谓“神话学”语义相近。古希腊人以通晓诸神的性质及故事的人为theologos。亚里士多德以“神学”一词指他的“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中世纪初期,曾以辩证基督神性的论述为神学。在各种世界宗教和民族宗教中,只有基督教的神学最为发达。基督教神学在论证神的存在及本性的同时,也讨论神与世界、神与人的关系。对于自然界第一因的思考,使一部分哲学家转归于对神的认知。对于神的认识,断乎不是来自人对自身的了解。相反,对人的认识,却来自对神的…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试图在《理想国》中构建出以正义与秩序为基础的理想城邦,然而面对现实的困境,这样的构想是极难实现。对于如何解决现实的困境,其实柏拉图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即通过赋予正义以超验性和宗教性,使正义带有神圣色彩,并使之成为建立理想城邦的终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神学最原初的意义是关于神的科学。但对于亚洲人,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人与"神"打交道,则是为了他们自己当下和将来的生命。这与西方学者对神学的理解有着很大的不同。亚洲神学重在关心生命而较少关心"神",只有在人们关心生命时,"神"才会参与进来。为了生命,人们必须培养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并把它们作为对象。因为,正是这些关系决定着生命;正是神、大地、人的和谐,决定着人的命运——只有和谐状态下的和谐方式,才能赋予生命、维持(延长)生命、发展生命。所以,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可以用"和谐"来表述——"和谐"是生命的形式。在中国哲学中,"和谐"既是生命的手段也是生命的目的。作为手段,处于结合、融合、合成等形式中的"和谐"是最具普遍性和必要性的东西;而作为目的,"和谐"就是幸福。由于和谐是生命的动力、条件和形式,它揭示了宇宙伦理(神学)与人的伦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谐"本身便可合理地作为规范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原理。这就是为什么把"和谐"看作是亚洲神学和伦理学的核心范畴之原因。  相似文献   

19.
所谓法律原则,是指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研究中抽象出来,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立法、司法和守法实践、并为人们所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法律原则,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们作为社会意识,能否准确地反映社会存在,这正是法学理论所要探讨的重大课题。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在我们的宪法中确立了最基本的原则;而在体现我国宪法最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各个部门法又依照不同的调整对象,确立其所遵循的法律原则。比如:刑法中的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原则,罪行法定原则,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20.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是中国法律近代化和近代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进程中,国民政府第一任立法院长胡汉民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但主持了民法典等一系列重要法典的制定,而且阐述了国民政府立法的基本原则、国民党与立法机构的关系、立法与法治国家的建立及立法技术等一系列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