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来源的保护是各国新闻界都难以彻底有效解决的问题。新闻工作者从伦理角度出发对新闻来源的匿名保护,在面对法律时往往沦为空谈;新闻实践中泛滥的匿名策略也会对新闻本身造成损害。因此,利用匿名策略保护新闻来源问题仍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2.
英语广播新闻习惯上都标明消息来源.新闻来源一般分两类:有来历的和没有来历的.在指明消息来源时,新闻中常常会用到"say"(说)这个词以及与"say"词义相近的词汇.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日益多元分化和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从社会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和文化娱乐新闻等方面,为都市报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报道题材,促使都市报的新闻来源市场不断形成与成熟,这是近年来都市报得以横空出世并笑傲江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格尔茨深描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闻深描的概念,意指特定新闻事件传播过程中诸多新闻受众对新闻的再传播及再传播过程中多样的解释所汇合形成新闻意义的过程和结果。新闻学中"深描"的主体是指没有组织的、阅读新闻并对新闻发表意见或提供新材料的受众,客体是媒体发布的新闻,本体是指不确定受众对新闻解释的过程和结果。社会化媒体新闻深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者转化为传者并对特定的新闻进行分享和阐释,二是在受者转化为传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共同目标,三是从受者转化而来的传者创造着新闻的文化性意义和群体性意义。发生在社会化媒体上的"群体互动"是对大众媒体"主席台发言"的淬炼。深描揭示了清晰的新闻事件在传播中变得嘈杂和混乱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有了新的扩展.文章认为,新时期的新闻编辑工作,具有四大特点:分别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总把关人和集大成者,制作新闻产品,整合各项采编业务,对新闻内容进行把关.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总指挥”和“总设计”,新闻编辑要制定编辑策划,方针和组织新闻报道活动.是公共论坛的主持人,以及是新闻话题的引导者.以及是新闻素材价值的提升者,对新闻素材进行再创作,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新闻内在规律包括新闻的形成规律与新闻的传播规律。新闻的形成规律包含如下内容:新闻与事实之间体现为一定的可以把握的关系,所报道的事实应当确有新闻价值,对事实的报道应当不失真,新闻要确实有“新”可“闻”。新闻的有效传播是传者、媒介、受传者三者协调互动的产物。新闻的传播规律可以归结为:传者受到媒介和受众的双重制约,传者与受传者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双向交流,传者和媒介对受众负有满足其需要和提高其水平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7.
西方对有关问题新闻报道的理论依据,是关于问题新闻的最早的学术研究,早先的研究以实践层面居多.我国近现代对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司法问题等报道均有过许多论述.问题新闻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是直接冠名"问题新闻"的论文很少,高质量、有说服力的论著更少.作者认为,其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深入展开一是基本理论层面;二是传播业务层面;三是文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的媒介手段特点层面;四是其传播与受众接受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和互动层面;五是中外问题新闻传播的政策法规层面;六是中外问题传播的环境、理论、传者、内容、方法、受众和效果层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然坚持“新闻,是受众所获得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从古到今的新闻和新闻传播是个渐变过程,各个时代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是不同的,在报纸产生之前,信息的交流、传播,只能是依靠口头和史书及其它非报纸的媒介。因而,研究秦汉至唐代报状产生前的兄弟民族的新闻和新闻传播,也只能从传播学的观点出发,在一些史书中去寻觅新闻因素,研究那些客观上记录和传播了新闻的记新闻者。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闻翻译的文化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的翻译活动和新闻活动密切相关。这样,译者就兼具新闻传播者和跨文化交流者的双重身份,也就必然遵循跨文化传通的双重策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蕴涵着深刻的法理.他们的出版自由思想为新闻传播法提供了人性、民主、法治的法理基础;新闻真实思想为新闻传播法确立了新闻真实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闻的阶级性、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思想是新闻传播法社会责任原则的基本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和政治学思想在新闻传播方面的贯彻,是社会主义新闻立法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以传者和以受众为中心的两个体系。全面、正确地认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新闻价值必须承认两个价值体系的存在,它们各有其深刻的内涵。在当前的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中,传者中心论正逐渐被受众主体性所代替,这实际上反映了新闻价值取向从一个体系向另一个体系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是新闻传播创新和人性化竞争的方式,是媒体树立社会形象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代表着新闻的传播趋势.基于新闻传播实践剖析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失衡与偏向,强调传播人文关怀须有新的突破,提出在新闻传播中渗透人文关怀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早阐发者.他们的新闻观是他们所处时代和他们个人的才智、眼光和预见力协调一致的结晶.马克思恩格斯观察传播现象具有世界眼光;新教伦理的“天职”意识显现在他们关于报刊具有内在规律的论述中;他们的党报思想与欧洲工人政党的组织结构有直接关系.他们论述新闻工作时,除了阶级和党派的分析外,宏观分析报刊和其他社会性交流媒体的发展趋势较多;从一般新闻工作特点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提出要求较多;同时,对职业性新闻传播的业务思考,相当深刻和在行.  相似文献   

14.
在新兴媒介环境中,新闻传播学界在新闻主体论视野中,多是在"受众传者化"的意义上讨论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变革,但更为细致的分析会发现:"受众传者化"首先表现为"民众新闻"现象中"信源主体的传者化"。因而,本文以民众新闻为对象,从两大方面考察分析了信源主体与传播主体的结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一是从民众新闻与职业新闻关系的角度考察了"源—传"关系在历史变化中呈现出来的新特征;二是从传统新闻业时代没有的、新的民众新闻现象内部考察了"源—传"关系的结构特征。这样的考察分析对于认清新兴媒介环境中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真实面目非常必要而重要。  相似文献   

15.
古代罗马社会新闻史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罗马社会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较为发达.古罗马国家对辽阔领土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有效的新闻信息传播.其新闻信息传播系统主要由公报、文书、新闻信、题铭和交通、驿站等要素组成,在古代世界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古罗马国家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之所以比较活跃,是与其全方位的商品经济和相对宽松民主的社会政治舆论环境密不可分的.但古罗马国家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繁荣又是建立在生产力还非常低下的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上的一种由少数自由人享有的有限的繁荣.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古罗马国家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也就难以为继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我国一些媒体的报道因为新闻来源的失实而造成了新闻纠纷 ,其间媒体及其从业者也免不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媒体的声誉与权威性也因此而受损。因此 ,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应明确自身的责任 ,维护自身的权益 ,在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的同时 ,加强新闻法律意识 ,以避免不必要的新闻纠纷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与新闻传媒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媒介社会化的当代中国,新闻传媒是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共识与认同、协调社会全面有序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中,要积极提高新闻传媒的运用能力,克服新闻传播中的不和谐问题;大力推进新闻传播观念、新闻传播体制与技术性创新,从而推进新闻传媒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事业呈整体迈进的情况下,新闻与传播教育的繁荣尤显突出.这本应该是新闻与传播事业的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或折射,但在近年来却饱受批评,特别是高等新闻教育的"失速"、"失序"、"失范"等问题颇令业界与学界担忧.其实,在新闻与传播教育看似辉煌的表象之下,潜伏的诸多突出问题必将新闻与传播教育整体拉人险境之中,使得新闻与传播教育本身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机构之一,其高质量的新闻来源和多层次、全方位的新闻报道形式可在英语专业听力的课堂上广泛运用。本文从CNN的节目特点出发,结合笔者的课堂运用经验,就CNN的节目选择、材料运用、课堂安排等方面做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问题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地方的党政部门和宣传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对问题新闻传播缺乏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二是新闻媒体的负责人对问题新闻传播在思想上缺乏足够认识,三是记者、编辑对问题新闻传播存在认识偏差.选题上存在的问题一是在报道问题新闻时,不注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二是对问题新闻的选择随意性大,有的缺乏典型意义,三是以"包青天"自居.传播方式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以评判的口吻进行报道,二是一味煽情,三是报道角度和编排手段失当,四是忽视时宜性和揭露的方式方法的选择.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