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肇庆是我国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自然环境秀美,文物史迹荟萃,历代名人汇聚,宗教文化集萃。保护规划应突山保护风貌,整治环境,发展旅游,振兴经济的原则。具体实施中应划定保护范围、控制建筑高度、采取保护与更新的不同措施,并对重点地段拟定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2.
在张扬城市个性和特色的今天 ,由于无法避免的现实 ,名城保护、历史街区保护中更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笔者认为 ,更新是保护的要求 ,也是现实的要求 ,更是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是无法避免的。更新也应该是保护式的更新 ,要修旧如旧 ,保持风貌协调 ,保持历史街区有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对历史名城的地段和街区的保护与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中,应该尊重历史名城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色,承传历史文脉,保护历史地段与街区的格局,活跃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更新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空间形态特征,从全局集成度、连接度以及全局集成度与连接度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探索规划可行性和科学性,为历史街区甚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更新和复兴提供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杭州塘栖古镇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是形成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泉源.根据对古镇居民进行民居与建筑相关方面调查分析,提出了塘栖古镇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思想,应当着力发展古镇旅游休闲和商业金融业,从而使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促进古镇再创活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历史地段面临新旧环境相融合的问题。通过典型实例对历史地段原有社会生态系统潜在联系的深入剖析,指出历史地段周边地区的更新改造应遵循整体控制与阶段开发相结合;商业运作与居民参与相结合;文化引导与居民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改造策略,实行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现状调查及发展规划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对西四北和什刹海地区的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及对安徽南部西递古民居和屯溪老街的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从历史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或人居环境科学视角分析,旧城区的改造都是必然的;2)居住于旧城区的居民对于危房改造的态度是积极的,多数居民认同现代化建设可以与保护古都风貌相结合的观点;3)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传统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可行的;4)在改造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建筑外观、布局及周边环境与北京旧城风貌的协调;5)建议将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三类,即完全原样保护的区域、住宅区扣旅游商业区;6)提出什刹海地区以天然水域为中心的整体保护的建议;7)针对居民的文化素质现状,提出开办"市民学校"的设想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苏州古城保护的观念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古城保护的实践应以全面的保护观念、动态的保护观念、发展的保护观念、渐进更新的保护观念作指导。古城保护要积极主动地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全面提高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与英、法、美各国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定义、保护态度、手段等方面的对比,发现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具有历史建筑丰富、传统民居众多、居民久居其地的特点,但是目前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及保护重点是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而忽略了对居民的保护,应对北京社区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对民居与居民进行整体性保护,以达到保留保护区传统风貌,促进其文化、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街巷的保护和更新是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镇江大龙王巷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相当一部分街巷的空间尺度和空间界面还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但目前仍存在街巷狭窄、交通不畅、沿街巷建筑风貌参差不齐、街巷空间景观单一、环境卫生质量差等问题。因此,需要从疏解街巷交通、完善街巷系统、保护街巷空间和延续街巷文化等四个方面来保护这些传统街巷,延续其传统风貌。  相似文献   

11.
五大道是天津最著名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其独具特色的异域空间形态、风格多样的建筑风貌以及特殊的社会人文背景使其在国内外声名鹊起,成为展示天津城市多元文化交融特色的重要窗口。文章从规划与空间认知的角度,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形成、空间形态、规划思想及其风貌特色进行了解析,借以诠释五大道历史街区所特有内涵与魅力。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云南、蒙古、西藏等地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受佛教影响十分巨大,明代佛教具有由内地向边地转型的新趋势。明朝政府以佛教作为维护祖国统一、稳定边疆民族地区、促进民族交流的纽带,其中的历史经验,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乡土和农民往往承载了沉重的民族、历史想象,尤其是在血与火的战争时期和激烈的文化转型期,乡土文学通过其深切的生存母题、臆喻模式、强烈的现实相关性和在文化表述中的重复使用,而成为一种具有高度修辞功能的情感力量,也是现代中国人接续文化传统、连通集体意识、呈现现代困境和政治忧惠的重要途径.将文学性的乡土叙事与民族志联系起来考察的方法,基于"写文化"层面的跨学科凸显和"修辞"研究获得的科学性地位,通过清理乡土诗学与文化政治、乡土叙事与民间经验及"民族-国家"想象的细微关系,有助于理解、解释现代民族共同体建构过程中的"修辞幻象"及其"诗性逻辑".  相似文献   

14.
小茅坡营苗语在湘西苗语中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对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有一定价值。本文通过小茅坡营苗语与董马库、吉卫苗语的比较,初步描写小茅坡苗语的音系和语音特点。同时探讨了小茅坡营苗语的苗文标写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开蒙区是云南南部最大的坝区(湿地),区域主要涉及现在红河州蒙自、开远等5个乡(镇),面积634 km2,其中湿地面积300多km2。发生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开蒙垦殖"是云南乃至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开蒙垦殖"始于1935年,前后持续近13年,使湿地变成了良田。垦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对当时政治、社会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来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变迁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事件至今已过70余年,受时代交替和传统意识的影响,其全貌至今尚混沌不明。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实物收集和人物探访,对有关史料进行了系统查阅和研究,对这段重要的历史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并对现存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剖析,旨在为开蒙乃至云南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越兴亡     
吴越的历史在春秋时代前期是个空白,春秋后期始见记载。吴越的活动地域在太湖流域。从地下发掘材料看,这个地区的文化还是很悠久的。这一地区自然产品丰富,但它的社会组织松散,基层存在许多农村公社,这应当是吴越兴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广州的“河南”是珠江南岸之称。文章从相关的方志史料记载出发 ,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 ,试图对此地名的来源作一些考释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党究竟如何执政才能应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江泽民文选》再现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基本思路,据此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理论观点,进而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个基本思路,对于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更好地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巩固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三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外贸中心,其遗址是当代广州的重要名胜古迹,但目前尚未进行旅游开发利用。该景区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品位度高、价值珍贵、种类丰富,若整合良好,则具有极大的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潮州湘子桥历史悠久,结构独特,是潮州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湘子桥的建造体现了治潮官员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桥梁独特的结构跟韩江航运的历史息息相关,"湘子"之名体现了潮人浓烈的崇韩情节。潮州湘子桥在潮州的历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