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洞是沈文小说创作中反复出现的自然象征。山洞代表 “过去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山洞是死亡之地,亦是再生之地。作家对山洞死亡约会的“反复叙写”,凸显了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及其关系,也体现了沈从文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纪念沈从文诞辰 10 0周年】沈从文的“凤凰情结”及其小说的文化特质杨 义  4·1……………沈从文小说人物回归山洞的神话悲剧王润华  4·5…………………沈从文严肃文学观观照下的京派和海派王继志  4·12……………沈从文文化秉赋溯源研究中的误导现象———在“沈从文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兴起的西方现代神话思潮于沈从文的创作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沈从文小说所营构的湘西艺术世界蕴含了诸多神话因子 ,主要表现为 :总体象征模式 ;对人物原始心态、神话思维的现代描绘  相似文献   

4.
韩冷 《中南论坛》2009,4(1):72-74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洞穴是湘西母体文化的象征,故事通过人物对山洞生活的眷恋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归原始母体文明的强烈愿望,但是野人最后被剿灭的悲剧则预示着湘西原始文明必然失落的命运。写作是作家回归子宫的隐秘愿望的达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洞穴喻”。自由囚徒走出山洞,就好比是现代知识分子从落后的乡村走向城市。当知识分子走出“山洞”,一部分人选择了留在洞外,并希望解救洞内的人,而沈从文选择了返回洞中。  相似文献   

5.
依据德国文化历史学家乔治·莫斯提出的“男性规范”理论,并以英国哥特式小说的三部“男性哥特”的代表作——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威廉·贝克福德的《瓦塞克》和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为研究案例,分析了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确凿的事实表明,霍勒斯·沃波尔、威廉·贝克福德、马修·刘易斯是“酷儿”,其男性身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分别体现了“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倾向。而在18世纪,英国是一个“异性恋”主导的国家。人们对于“同性恋”产生的憎恨或恐惧,导致上述三位作家成为“身份隐蔽者”,并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他们的哥特式小说正是这种不同程度压抑的自然或不自然的反映。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实际上是“同性恋”意识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传奇是中国小说最基本的叙事模式与传统之一,也是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生成、发展的最重要的"中国经验"之一,本文即试图据此阐明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说《边城》是一个传奇;二是《边城》作为传奇叙事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三是《边城》传奇叙事的生成背景与动因,以及其中传奇叙事传统作为"中国经验"对现代小说叙事以及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对人们把沈从文<媚金,豹子与那羊>习惯性解读成一篇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进行质疑,主要通过对文本中"故事"--小说、神话--象征、故事讲述者--作者这三个层面的分析,层层递进,从而揭示沈从文精神上的深层次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80年代沈从文有多种自订小说选集出版,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936年的《从文小说习作选》、1957年的《沈从文小说选集》和1983年的《沈从文选集》。通过考察它们的选篇变化和文本异动可以发现,沈从文选校作品的活动往往是在与文坛对话中进行的,而最终的选定、改定的文本也彰显了不同历史语境下作者重塑写作史、表达文艺理想的愿望。就《从文小说习作选》而言,沈从文改写了自己一度追求“实利”的写作动机,表现出对“乡下人”道德理想的追求;而《沈从文小说选集》则强化了革命话语对小说选篇和文本修改的干预,增加了大量表现底层民众苦难和革命斗争的内容,体现了作者对新中国历史话语的认同;《沈从文选集》的编选既反映了作者在新时期获得重评的渴望,也受到文坛上诸如“丁沈失和”等人事龃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德国当代著名女性小说作家伽比·豪普特曼于近年创作的三部女性小说《找一个阳萎男人过日子》(1995)、《只有死男人才是好男人》1996)和《床上的谎言》(1997),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小说以两性冲突为中心,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和间接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系列"追求和谐的两性关系"、具有坚强意志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德国新女性形象.伽比·豪普特曼在女性小说中塑造了具有强者性格的尼娜、卡门和乌尔苏拉,正感应了德国主流的审美心理,她所创作的女性小说因而也成为统一后德国文学中最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一个人想对半个世纪以前的湘西有真切的形象的了解,那最好看看沈从文的散文。自一九二四年以来,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不仅写了许多小说,而且写了许多散文。其中主要有《从文自传》(1931—1941),《湘行散记》(1934—1935),《湘西》(1939—1940)。在这些散文中,沈从文用艺术家的彩笔,描摹了一个人、兽、神、魔相处,臭草与香花杂植的世界。那绮丽神奇的山川景色;那古朴淳厚的民情风俗;那精彩奇妙的神话传说;那悲惨凄苦的人生遭遇;那反抗斗争的革命火花……无不令人激动,遐想。读了沈从文的散文以后,不用说,谋生于外的湘西人,更加眷念故乡;即使是没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大师。他经历了不屈的、传奇似的坎坷人生。他身在京城,心怀湘西,努力创作,大量作品盛名中外,是一位“文体作家”、“多产作家”。他的创作观念极富个性化:写作是战争,是生命的投资;写作要探索人类灵魂的美与爱,重新诠释人生。他界定了短篇小说的特征与创作方法,以及小说语言的特殊功能与要求。沈从文的小说富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的现代价值——当今世界的病态与治疗化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既使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增长,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 理、文明间的冲突,使人类面对一个病态的自然、社会、心理、人际、文明环境。治疗、化解这些严重病态,使自 然、社会、人际、心理、文明获得健康,是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诉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君子和而不同"、"中 和"、"乐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泛爱众"、"兼相爱"等中华民族哲学资源,有助于治疗化解病态危机,获 得全面健康的智慧理念,从而通达健康和乐之境。  相似文献   

13.
儒家"仁"、"仁政"、"人本"、"留余庆"的思想及儒家"灾害观"、"贫困观"、"财富观"中的"慈善意识"经常会在引用中与现代慈善理念混淆。事实上,"博爱"与"等差之爱"、"君王之惠"与"公民权利"、"慈善特权化"与"公民责任"以及"明哲保身"与"爱之慈善"有很多背离之处。认为"宗法"与"礼教"两大思想是导致"人本源"的儒家"慈善意识"与"神本源"的现代"慈善理念"发生冲突的关键所在。建设中国特色慈善文化必须扬平等、弃等差,扬责任、弃恩赐,纠正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越位"现象,克服"明哲保身"思想的局限,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营造"团结互助"的社会新风尚。  相似文献   

14.
废名和沈从文的小说中都渗透进了“梦”的成分,以对人性美的充分展示,营造起“梦中的田园”。废名的田园中藏匿着禅趣,沈从文的田园呈现出“神性”。相比之下,狭窄者个人体验开出了绚丽的花,宽广者承载起理想的“人生形式”。二人的“恋梦情结”表现为出离红尘的沉迷和梦境难圆的悲凉。写梦手法:一偏重蕴蓄禅趣,一偏重呼唤真情;一刻意制造“间隔”,一执著追求“融通”。“梦中的田园”价值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沈从文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沈从文在表现都市情欲、乡村性爱、"诗与火"内在个人爱欲体验等性爱题材小说方面,自觉借鉴和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从而深化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但同时也给其创作带来某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先生是一位生活经历和性格极为特殊的作家。他的乡土小说把美和爱推向极至。他以现实主义方法在深层次上展现了湘西人原始古朴的生活形态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在题材上 ,一方面反映了在闭塞的湘西环境中 ,生活在底层人民的质朴、善良、勤劳的人性特征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严酷的古代遗风、封建迷信、家族统治、兵匪为患给人民的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造成的哀痛和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7.
顾明道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知名通俗小说作家,其言情小说非独哀情,也是醒世的,蕴含着十分深刻的思想内涵;其武侠小说常借侠客形象以寄寓除暴安良、振兴华夏之理想。他的小说都与"情"密切相关,其小说意境清高、思想高超,既从本民族的文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又受到西方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在当时别具特色,广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所描述的"湘西世界"具有浓郁的神话气息,结合其相关作品,从"神话元素"入手,可从"历史潮流的客观影响"、"作者创作的主观选择"及"巫觋之风的深刻浸润"三个方面,集中阐释沈从文为何构筑充满神话色彩的"湘西世界",初步探求沈从文寓于其中的深刻感情。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美"、"和爱"的文化理念以及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追求,是中华文明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小说梦幻色彩浓厚,此特征不仅表现在他经常以"梦"字来形容意象或情境,还以大量梦境的铺写来展现他织梦的热情及独特的美学风貌.这些虚幻迷离而闪烁着奇光异彩的梦幻作品,是作家对中国传统梦文学形式的体悟,以及对现代西方心理科学的汲取,浑融成独属于个人的艺术呈现.梦里说人生,虚幻中却饱含着哲理意蕴和美学思考,沈从文为中国梦文学开拓了一个包容世界文化视野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