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南省巩义市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3亿元,综合实力连续12年位居全省榜首,连续五届蝉联全国百强县(市),而计生工作多年来却一直处于二类县(市)的后进状态,与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协调。近年来,河南省巩义市计生委以队伍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在全市计生系统开展了以“公开公平、竞争上岗、选拔招聘、有效激励”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改革,使全市计生队伍年龄明  相似文献   

2.
山东寿光为“少生快富,建国策大棚”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靠种菜发了家,连续三届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在全国百名农业大县中位居第三名,提前步入了小康。同时,菜农人口也迅速增加,到去年达到6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成为该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何新发 《南方人口》2001,16(2):63-64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了广东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第一号公报。广东省普查总人口数为8642万人,其中广东省户籍人口7473万人,户籍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75%,比上世纪80年代末下降1.95个百分点,增长率的降幅大大超过O.4个百分点的全国平均水平,增长速度居全国之首。同时广东省城镇人口比重比1990年上升18.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18.9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化二元结构表现为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城镇化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非农化和城镇化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问题。本文用广东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有关资料,对1990年“四普”以来广东人口非农化与城镇化现状作简要分析。 一、广东人口非农化与城镇化的特点 1.人口非农化速度加快,城镇化速度相对放慢 进入 90年代,广东经济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特别是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的推动下,广东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了高速有效增长。1980~1990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3%,而1990~1994年则达到了20.2%。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调整,非农产业发展很快,三次产业比重由1990年有26.1:39.9:34.0转变为16.4:50.4:33.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经济的发展给人口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人口非农化进程加快,人口城镇化也不断得到推进。1990年广东省非农业人口1477.31万人,1995年增长至2035.37万人,增加了 558.0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同期由23.51%提高至 29.77%,上升了 6.26个百分点。1990~1995年平均每年递增6.62%,比80年代的4.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人口计划生育的现状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全国城市人口5765万,占全国总人口54167万的10.64%;至1995年,城市人口34752万,占全国总人口121121万的28.85%。46年间,城市人口增加了约4倍,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了约18个百分点。我国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值(75%),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35%)。但是城市人口计划生育状况对全国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的回顾建国以来,龙川县人口数量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49-1972年的调整增长阶段和1973—1990年的向有计划控制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的23年间,人口年平均递增2.22%,出生率基本都在30‰以上,尤其1963年高达44.08‰;自然增长率一般也在30‰左右。第二阶段的18年间,人口年均递增1.68%,尤其是后八年,年均递增1.50%,比第一阶段下降0.72个百分点。这个阶段人口增长率下降,主要是人口出生率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中部和宁夏南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十分落后,自然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人畜失去生存条件,温饱不得解决,素有“陇中苦甲天下”之称。剖析该地区贫困、不发达诸多因素,人口急剧膨胀是重要原因之一。 宁夏南部山区八个县1984年末人口175.8万,其中回族人口83.6万, 占全自治区回族人口的63.4%,回族人口数量多且集中是这一地区人口结构的特点。解放以来,宁南山区人口急剧膨胀。1949至1984年,35年间人口总数增长2.29倍,年递增率为3.49%,大大超过同期全国人口增长89%和年递增18‰的速度。近年来人口增长大有加快的趋势。但是,这个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则远远落在全国平均数的后面。1984年,全国人均工农业总产值1025.7元,这个地区是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农村的人口控制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侨乡农村的人口控制更是困难重重,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已说明了这一点。中国两大侨乡广东省和福建省在1982年至1990年的八年间年均人口增长率分别达2.00%和1.89%,均高于全国年均人口增长率1.48%;人口自然增长率,广东省为16.62‰,福建省为17.75‰,均高于全国平均的14.70‰;著名侨乡  相似文献   

9.
近10年(982~1992年)来,广东经济持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2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2293.54亿元,10年平均递增三名.3啪,财政收入222.64亿元,IO年平均递增20畅。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广东开放沿着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向内地辐射推进。1992年外商直接投资开业的“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达26万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广东人口的数五、素质和结构都相应地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恩人D持缤况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广东省总人口为6282.97万人…  相似文献   

10.
蒋立波同志在《丹东农村经济》中发表文章,谈到丹东市人口增长过快,给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危害。①人口以年均1.4%的速度递增,人均占有耕地以年均1%的速度递减;②增加了农副产品的生产压力;③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④加重了  相似文献   

11.
<正> 湖北省英山县地处鄂皖交界的大别山南麓,是个革命老区县,1985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1991年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88年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红旗县,1990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今年又再次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县。“七五”以来,该县坚持扶贫经济开发与计划生育一起抓,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开发上,1992年与1985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等八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增长1—4倍。其中,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23%,财政收入增  相似文献   

12.
无锡是江南著名古城,中日甲午之战后,无锡近代工商业获得较快的发展,到本世纪30年代,一跃而为苏南地区的经济中心。解放后划出城区和近郊区为无锡市,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后,无锡市管辖范围扩及江阴、无锡、宜兴三县,土地面积4650平方公里,总人口390万人(1985年)。建国三十多年来,无锡市(含三县)经济发展迅速,到1985年,工业已实现第六次翻番,1985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94倍。1986年,无锡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6亿元,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和苏州,居全国第五位。无锡已成为国内一个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13.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翼、美丽富饶的江海平原上,隔江与上海市相望,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之一,面积8001平方公里,人口784万。南通市也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982人/平方公里)、实行计划生育工作最早、效果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初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以来,全市累计少生320多万人,1998年起,人口自然增长已连续5年呈现负增长,全市独生子女累计率达83.7%,比全国、江苏省分别高出39.8和18.1个百分点。计划生育工作的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作出了宝贵的贡献。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89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五华县在1986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贫困县.经过几年的扶贫开发,全县的经济有了较大增长,但人均收入并不高,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计划生育长期落后.该县的人口出生率和政策外生育率,在全省91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县(区)中,排列倒数第一.这些情况表明,五华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极为严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非抓紧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广东人口迁移流动态势的形成 1978年以前,囿于全国计划经济的经济格局和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的户口制度的束缚,广东省境内人口活动并不显著。直到1977年广东省总人口中有记录迁入活动的人口占1.34%,有迁出活动的人口占1.26%,且大部分是同一人相对于广东境内两个不同地方的记录(广东省人口普查办,1987)。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成分迅速增大的市场经济不断对户口制度带来冲击,户口制度本身亦逐步改革,广东省人口活动由此渐趋活跃。于省内,人口从农村向城镇涌动。于省外,人口不断向广东涌入。演变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流动人口1000多万,其中来自省外达800万。人口流动率约13.09%。比之美国20%,日本和苏联6—7%的近年年均国内人口迁移率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16.
贫困地区目前存在着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索质较低等一系列人口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阻滞着脱贫致富的历史进程。如湖南省29个贫困县(市、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达1326.83万。较1982年人口普查时增加了144.69万,相当于两个中等县人口;1989年的人口出生率为25.79%。,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35个百分点。其中有龙山、桂东、宜章、古丈等4个县高达30%以上;文盲半文盲率(即15岁及  相似文献   

17.
一 广东省城镇劳动力就业现状 近10年来,广东省城镇劳动力就业总人数从1981年的566.52万人增加到1990年的807.8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4.02%。1990年全省待业率为2.22%,低于同期全国2.5%的平均水平。合同制职工102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2.7%。 (一)就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分布。目前,全民所有制单位仍是安置就业人员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国一些地区人口负增长现象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近年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这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人口普查间隔期,即1964~1982年间,除京、津、沪三市的市区中共有9个区人口减少外,全国两千多个市、县中,人口减少的只有陕西省的黄龙县,减幅为1.6%,年均减幅仅0.09%。但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间隔期,即1982~1990年间,除京、津、沪等大城市的市区中有近10个区人口减少外,全国各市、县中,人口减少者竟猛增到将近60个;其中青海省都兰县年均人口递减率达1.04%,吉林省蛟河市为0.98%,黑龙江省望奎县为0.86%,均远远超过前述黄龙县。  相似文献   

19.
百强评比落榜的思考郭万和1995年下半年,国家统计局评出全国第三届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曾在前两届榜上有名的山东省平度市被挤出了百强。这一消息不仅震动了市委、市政府,还深深刺痛了130万平度人的心。这次平度被挤出百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发...  相似文献   

20.
甘肃平凉地区农村二、三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2%,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64.2%下降到50.8%。农业劳动力升始流动和转移,农业就业份额显著下降,由87.3%下降到72%.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如下几个特点.1、就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结构的转换不相一致.1953年至1958年的三十多年内,农业就业份额由91%下降到72%,1980年至1988年,农业就业份额由87.3%下降为72%,年均下降23.8%.(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