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自然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与自然观密切相关。自然观的不同往往导致发展观价值取向的差异,进而带来不同的发展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传统发展观的自然观误区使其引导下的实践活动给人类带来了生态价值危机和生存发展困境。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的自然观为基础,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可持续的、全面的发展观。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范式,科学发展观成为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困境的根本指南,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直接指向人类的生态文明前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阐明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其核心是人在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时,如何达到一种和谐、均衡的状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生产实践活动导致了其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急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引导科学的生产实践活动。要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并继承和发扬,从构建社会文化、尊重生态多样、坚持科学发展以及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能够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引导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演变出较为丰富的符合中国特色的生态理论,对探索我国的生态发展道路、提升人民群众生态幸福感、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哲学的视野透视生态经济,探讨传统经济的自然观、生态经济的哲学基础以及生态文明的自然观,得出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生态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事关整个人类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人类要想继续的安定详和的在地球生存下去,就必须从现在开始,重视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因此,生态文明教育在此情况下顺应而生。但是在我国生态教育的思想并不是近代的产物,我国早在两千年前有了儒道文化的时候就有了关于自然生态的理论和思想,这些思想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既尊重自在自然的先在性,又彰显自然的属人性;既秉承自然的系统有机性,又坚持自然的可分解性与科学认识自然的合理性。这一双重意蕴的生态自然观为超越生态中心主义的荒野自然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机械自然提供了全新的境域与立场。植根于“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现实语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承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动力,坚持尊重自然与积极介入自然的辩证统一,在实践范式的生态变革中推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的状况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产生着很大作用,而我国目前的生态状况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文明观从“经济文明观”转变为“生态文明观”,生态状况发生了很大改观,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实施新型的“生态文明观”,建立新的社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彭秀兰 《学术探索》2012,(2):186-18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的重要主题,这对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同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原则,以确保教育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把中国古代熠熠生辉的生态文明思想同马克思关于"人、自然、社会"的生态理论思想做对比,可以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如儒家的"天人合一"与马克思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儒家的"人为天地立心"与马克思的"人化自然"、儒家的"周而复始"与马克思的"循环经济"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也存在着差异,如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同。通过比照,从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生态思想中汲取适用于我国的理论思想,不断地丰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适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董嫱嫱 《兰州学刊》2006,3(7):194-197
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我国高校中生态文明教育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构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因此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我国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政府作为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最大掌控者,如何科学定位其职责担当、规范其施政行为,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阐明了政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职责,剖析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生态责任意识、加大生态公共服务、发挥生态管理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健全参与机制等政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责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实现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科学汲取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自然观;克服传统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完善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社会体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探索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观;对传统农业方式进行科学理性的改造,探索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模式,对构建现代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持续的雾霾天气不仅给公众带来了谈“霾”色变的群体性心理恐慌,而且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了严重阻碍。揭开“雾霾”的面纱,隐藏在“雾霾”事件背后的秘密是一场人类与自然之间事关生存与发展的利益博弈。在我国以往的经济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规划,自然观在认识与实践、宏观与微观、集体与个体三对基本范畴中发生了错位。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自然观的理性回归需要做到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集体与个体相均衡。在“绿色话语”下重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自然观,自然观与发展观的对接是前提,冲突解决机制的运行是必需,法律制度的完善是保障。  相似文献   

14.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坚持发展时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但由于我国仍处在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无论是人们的价值理念还是经济发展模式,离生态文明发展要求都有一定的距离,现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依然构成了较大压力。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探索,本期特刊登三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探索文章,分别从价值理念、政府职责和产业调整的角度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问题,以期推动对生态文明内涵和建设实践的理解认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它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 ,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科学技术是基础 ,法律是硬约束 ,生态伦理是软约束 ,三者有机结合 ,互为补充 ,互相制约 ,并最终落实到科学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生态文明教育比较滞后,迫切要求在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特别是高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内容的生态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内容包括生态意识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法制教育等。我们要通过健全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制;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加大生态法规教育的力度;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等主要途径来进行高效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高校是培养英才的摇篮,是社会先进文化、科技、思想的孵化器,因此高校生态文明观的养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化自然发展的不同水平,迄今所知的人类文明可划分为四种历史形态,在不同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关系各有不同特点。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匍匐在自然的脚下。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社会生产虽然获得空前发展,但对自然的超限度开发又造成深刻危机。生态文明时代,人类与自然将实现协调发展,其出现具有必然性与合理性。为了建设生态文明,首先需要在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社会发展观等方面实现根本的观念变革;其次,需要抓住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问题,如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采取合理有效的方针和政策;再次,要在全社会树立和普及保护自然环境的法制观念和伦理规范。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应持正确态度,既反对盲目乐观又反对消极悲观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生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认为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劳动是人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控制 ;人类要学会预见自己行为的长远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 ;真正的人的生产有两种尺度 ,它要顾及其他物种的生存需要。这些充满生态智慧的光辉思想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儒学要得以发展,必须认真回应时代的挑战,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冲突和社会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生态危机是一个迫切需要回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方面,儒学生态伦理思想和环境保护理念能够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对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