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如何协调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湖南省经济持续发展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湖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度、就业弹性及所有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湖南省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人口就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重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重庆市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联动发展过程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对就业弹性、偏离度、分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分析来说明重庆市就业结构的一些产业特征,并探讨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充分就业目标可以采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及其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寻求最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就业模式,并提出了对陕西经济结构调整中就业政策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彼此作用,两者协调与否,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合理转移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总体趋向合理,但也存在就业结构演进滞后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问题,可以从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完善劳动力转移机制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一般情况,工业化的过程即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次产业演替的过程。结合我国GDP与就业量的增加值,借鉴C-D函数回归分析可以对二者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影响仍然至关重要。所以,在协调三大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第二产业的投入以及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7.
该文在分析1978—2016年新疆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动态演进的基础上,从结构偏离度和协调度两个维度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法与GM(1,1)预测模型测度并检验就业结构调整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滞后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二者发展不协调,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优化。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长期高于产值比重,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就业比重,主要以重化工业和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不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趋于均衡,但产业总体发展规模不足,新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就业吸纳空间有待扩大。该文认为,需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发挥就业带动效应,以促进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1978—2005年间陕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比较,发现陕西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陕西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问题一直存在,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项指标,比较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异以及二者的协调性问题.结果表明:三大地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非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而且还呈恶化的趋势;中、西部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大于东部;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不仅都为正值而且越来越小.第一产业仍存在剩余劳动力,尤以西部地区为甚;与此同时,第二、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在下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人口基数较大,存在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一产业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河南省就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河南省增加就业和提高经济增长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河北省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趋于平稳,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但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河北省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变动不一致,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和调整,以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就业结构与城市化偏差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就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旨在探求二者相互影响的演变规律、寻求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运用相关统计资料,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西安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偏差系数理论分析了城市化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差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西安城市化进程有所超前,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不符;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偏差偏大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偏差随该产业产值变化上下波动;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偏差逐渐降低,并向钱纳里模式靠拢。同时表明,城市化与就业结构偏差的形成主要源于国情限制、政策偏向、意愿习惯等原因。  相似文献   

13.
白城市作为吉林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其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应与就业结构形成良性的互动,才能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然而,白城市就业结构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然超过60%,对建设和谐社会构成较大的障碍。本文首先分析了白城市近十年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并进一步运用结构偏离度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省,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过程在老工业地区转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文中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了各产业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与产业结构系数的灰色关联度,就计算结果分析了辽宁省1980-2009年间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动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关系,揭示了辽宁省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就业结构转变滞后于产业结构转变的事实,并提出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四川省1990-2014年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发展状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四川省存在产业构成不合理和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四川省自身的特点,提出改善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增加就业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疆作为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表现出了明显的非均衡性,而且正在进一步强化。要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就要努力弱化这种非均衡性。这要从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过程这三方面工作中予以筹划。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分析济南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性、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等,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8.
就业结构内涵、理论与趋势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业结构本身就是产业结构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演变过程揭示:随着北京产业结构的升级,北京地区就业结构已经逐步显现出高职业化、高技能化趋势,未来对就业人口素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与否,对经济发展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江苏省2000—2009年以来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关系的演变趋势,并对其偏离程度进行了测量,最后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作用机制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都具有显著关系,说明产业结构的提升是由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形成的,但各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宁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中存在的高偏离度问题,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1978—2007年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并与北京、上海比较,得出二元经济体制惯性、资本密集型主导、科技含量低是高偏离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第二产业升级、扶植新兴行业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