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构建由两个制造商和两个专有零售商组成的链与链竞争模型,考虑三种延保服务渠道策略选择情形——两条链均由制造商提供延保服务(MM),两条链均由零售商提供延保服务(RR)和一条链由制造商提供延保服务,另一条链由零售商提供延保服务(H),以探究链与链竞争环境下的延保服务渠道策略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从供应链视角,MM和RR都可能成为均衡策略,且这两种均衡策略可能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有趣的是,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视角,研究发现双方并非会一直偏好于接受同一种延保服务渠道策略,存在特定的区域使得制造商和零售商在策略选择上有冲突.此外,在链与链竞争环境下,分散化渠道情形下的系统总利润可能会优于集中化渠道情形下的系统总利润. 相似文献
4.
研究制造商竞争环境下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和生产策略:产品第一个生命周期中,只有一个制造商利用原材料生产新制造产品,从第二个周期开始制造商生产新品的同时进行回收再制造、并且出现替代品生产商的竞争。建立两周期双寡头垄断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和生产优化模型,得到最优策略,然后将其扩展到多周期和无限周期的情况。结果表明:两周期中制造商应根据再制造成本节约的大小而采取不同的定价和生产策略;多周期中,除第一和最后一个周期外,制造商应采取相同的策略;无限周期中,制造商应在出现竞争后一直采用相同策略。三种情况下,制造商都应在第一周期中低价销售产品来保证第二周期中能回收更多的产品用于再制造以取得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而且随着再制造产品成本节约的增大,制造商旳利润和销售量增大,并且竞争者的利润和销售量减小。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产品服务供应链,以制造商提供服务为视角,研究了产品服务能力竞争问题。运用Stackelberg动态博弈,分别从制造商Stackelberg、零售商Stackelberg和垂直纳什三种不同权利结构情形,求解了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均衡策略。通过分析服务成本与不同渠道权利结构下均衡结果之间的变化关系,提出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特征的产品服务能力竞争策略。结果表明,当价格与服务能力水平都比较低时,RS价格领先型策略能够满足实惠型客户需求;当服务能力水平比较高时,VN服务领先型策略能够满足经济型客户需求;当价格比较高时,MS产品领先型策略能够满足专业型客户需求;当价格与服务能力水平都比较高时,产品服务融合策略能够满足品质型客户需求。最后,结合批发价格、服务能力水平、零售价格与服务成本之间的数值变化关系,分析了产品服务能力竞争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兼并效应与产品覆盖策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行业寡头垄断竞争中, 引入产品覆盖策略竞争的变量, 把企业兼并时的竞争假定为两
个阶段两种变量: 先是产品覆盖策略竞争, 后是产品产量竞争, 并设计了一个描述这种兼并竞
争的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参与和未参与兼并的企业的产品覆盖策略变化对各企业利润和
价格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兼并悖论. 我们赞成适度的兼并控制政策, 但在经济萧条时
期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产品特征与产品策略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技术产品具有投入风险收益“三高”的特点、独特的市场需求状况和产品生命周期形态、较高的进入壁垒,并遵循收益递增的规律。基于上述特点,高技术企业应注重产品开发的时效性,尽快建立市场主导地位,强化相关服务产品的经营,形成“渐进式”与“突变式”并重的产品进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盗版产品影响下,一个垄断的信息产品正版厂商对免费策略的选择问题。依据正版厂商是否选择免费策略,分析消费者购买正版产品,使用免费版本及使用盗版产品的基本效用,分别建立正版厂商不选择免费策略(N模型)和正版厂商选择免费策略的模型(Y模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较大的网络外部性使正版厂商选择免费策略优于不选择免费策略;较大的盗版产品负效用使正版厂商选择免费策略时正版产品定价低于不选择免费版本时正版产品定价;较小的盗版产品网络外部性折扣系数使得正版厂商在选择免费策略时盗版率低于不选择免费策略时盗版率。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产品与服务竞争性市场中,信息产品及附加服务的定价策略日渐成为信息产品提供商关心的首要问题.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信息产品的定价策略,没有统一考虑产品的后续服务,且假设消费者的网络外部性强度相同.分析了异质消费者和双寡头垄断市场,针对基础信息产品和附加服务的定价策略选择问题,建立了双寡头垄断市场中两个企业的捆绑销售和分别销售策略的博弈模型,使得双寡头企业通过4种局势下的策略选择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定价策略.同时,将差异化网络外部性强度系数引入Hotelling模型,计算企业的需求函数和收益函数,并采用两阶段Bertrand博弈分析两个企业的定价策略和竞争行为.通过模型求解,得到4种局势下两家企业的最优定价解析解.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潜在消费者的构成比例及市场规模对企业定价、市场占有率和最优收益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成本和市场规模组合下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数字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资源正成为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挖掘与共享数据资源会对产品服务供应链的产品和服务决策产生新的影响。考虑数据资源具有潜在价值,分别构建了数据资源挖掘策略、数据资源共享策略下的产品服务供应链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数据资源挖掘策略下,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提供了“外部激励”。其次,数据资源挖掘策略能够带来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增长效应。再次,数据资源共享程度越高以及数据资源吸收能力越强,数据资源共享策略能够带来的超额利润越多。最后,当数据资源共享程度小于临界值时,数据资源共享策略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最多的消费者剩余;当数据资源共享程度高于临界值时,销售服务集成商会拥有数据资源优势,提高产品零售价格及向客户收取的服务费用,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造成“贏者通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个生鲜电商与一个生鲜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其中生鲜电商负责销售农产品并提供增值服务,而生鲜供应商负责农产品的保鲜配送。考虑保鲜努力与服务水平均会影响生鲜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通过构建集中式与分散式下的生鲜电商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了新鲜度需求弹性、服务需求弹性等因素对最优决策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分散式与集中式决策下的最优决策。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收益共享-双向成本分担"契约,通过合理设计契约参数实现了生鲜电商供应链的完美协调与帕累托改进。最后,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供应链在协调前后的最优决策变化,并用数值算例进行了考察与验证。研究发现:供应链在协调后必然会提高产品新鲜度与服务水平,但可能会导致更低或更高的生鲜农产品销售价格。当新鲜度需求弹性与服务需求弹性较低时,生鲜电商在协调后会制定相对更低的产品价格,实施"优质低价"策略;而在新鲜度需求弹性或服务需求弹性高于某一水平时,生鲜电商在协调后会制定相对更高的产品价格,实施"优质优价"策略。 相似文献
12.
针对需求不确定环境下制造商既提供产品也提供相关服务时产品服务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与激励问题,考虑零售商拥有需求预测信息且可选择共享任意水平的信息量,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零售商信息共享水平、制造商服务效率以及消费者服务敏感性对服务价值和信息共享价值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两部补偿契约的信息共享激励策略。研究表明:需求信息共享能够有效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服务价值;当制造商服务效率或者消费者服务敏感性较高时,信息共享的服务改善效应将占优于其双边际效应,零售商会自愿共享全部需求信息并达到供应链"双赢";而当制造商服务效率或者消费者服务敏感性较低时,采用两部补偿激励契约可实现产品服务供应链中的完全信息共享,并且契约实施难度会随着零售商需求预测精度、制造商服务效率以及消费者服务敏感性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考虑不完全信息下由提供移动应用产品与服务的ERP厂商、APP厂商与客户企业组成的产品服务供应链,针对ERP厂商与APP厂商产品服务合作中存在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构建两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APP厂商隐藏与披露能力信息对产品与服务质量、供应链系统绩效与ERP厂商利润的影响,提出了信息披露、收益共享的单阶段契约与存在契约变更的两阶段契约激励策略,比较了两种契约的价值。研究表明:通过在产品开发阶段观察APP厂商的契约菜单选择以及获得的产品质量信息,甄别APP厂商的能力信息,在服务阶段进行契约变更,有利于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降低ERP厂商风险,使供应链系统利润与ERP厂商自身利润实现帕累托改善。最后,通过算例对研究结论进行了直观考察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使能技术集成对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项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正式会议和标准与规范为组织惯例的观测变量。以技术集成、组织集成、产品平台技术、标准化与模块化为使能技术集成的观测变量。将产品开发绩效定义为产品上市时间和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探讨机械装备产品开发过程中使能技术集成对组织惯例与产品开发绩效是否具有中介作用。本文引用国际制造业战略调查(InternationalManufacturing Strategy Survey,IMSS-Ⅳ)数据库的部分数据以结构方程式建立实证模型。结果表明,组织惯例之所以能够正面影响产品开发绩效是由于使能技术集成的中介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15.
技术和消费的“双升”加快了新零售服务供应链的形成和产生,同时也通过驱动其质量系统的协同改进及动态演化实现持续的发展。本文从创新驱动质量的动态视角,分析创新驱动下新零售服务供应链中多主体协同质量改进的运行机制和动态演化过程,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构建多主体协同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以此分析新零售服务供应链协同质量改进中各参与主体的博弈策略选择,并利用雅克比矩阵判断其策略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多元参与主体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多主体协同质量改进能够保持系统稳定状态;多主体间的质量势差与协同质量改进稳定性呈现出反比关系;良好的质量协同效应、独立的内部监督机制等能有效的促进协同质量改进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6.
关于铁路客运服务产品质量的量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路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尤其是客运面向亿万旅客服务,如何对其提供的无形服务产品的质量进行量化考察,是悬而未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借鉴现代服务营销理论,结合铁路客运的实际,在对铁路客运服务产品质的规定性进行研究的前提下,着重对其量的测度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测度铁路客运服务产品质量的5大属性24个因素(指标)的量化模型,并通过T1/2次客车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实征研究,验证了上述量化模型具有科学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在由一个生鲜电商和社区零售店组成的生鲜O2O供应链中,生鲜电商可选择批发模式或佣金模式与社区零售店进行合作。本文考虑价格、保鲜投入水平和增值服务水平影响生鲜农产品需求,分别构建批发模式与佣金模式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模式下新鲜度敏感系数对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探究了生鲜电商的最优合作模式选择问题。针对生鲜电商和零售店可实现合作模式改善的情形,设计了转移支付契约,分析了合作模式改善对定价、服务和保鲜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佣金率低于(高于)1/2时,若保鲜效率较低,生鲜电商选择佣金(批发)模式,若保鲜效率较高,生鲜电商选择批发(佣金)模式。当保鲜效率很低且服务效率相对较高时,零售店总是更偏好佣金模式,但其要求的佣金率不宜过高,否则生鲜电商会选择对其次优的批发模式。当保鲜效率和服务效率都较低时,合作模式的改善不仅能实现供应链成员利润改善,还可以使消费者以低价买到优质的生鲜农产品,增加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绩效的合同 (Performance-based Contracts-PBC) 是近年来在产品售后维修服务领域出现的全新商业模式。PBC 改变了传统上供应商通过提供维修活动和销售零件获取收益的方式,将供应商最终实现的产品可用率作为客户付款的标准。在 PBC 模式下,供应商以提高产品可用率为目标,其运营管理决策需要重新审视。备件库存对维修服务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故障修复时间。而零部件过期会影响备件库存的正常补货,降低产品可用率。本文基于 Stackelberg 博弈框架,建立了两种不同惩罚机制PBC合同的供应链动态博弈模型,得出了供应商的最优合同设计方案和用户的最优产品订购批量,分析了博弈均衡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备件过期应对策略对供应链成员最优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惩罚机制会对供应链成员的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对于基于备件缺货数量的惩罚机制,基于用户停机损失的惩罚机制对供应商提高产品可用率具有更加强烈的激励效应。然而,这种惩罚机制会导致供应商对备件库存过度投资,并减少用户的产品购买数量,进而会降低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利润。同时,一个有意思的结果是在基于备件缺货数量的惩罚机制下,供应链均衡状态中惩罚金额与批发价格有联动特征,使得罚金的大小不会对产品订单数量和备件库存数量产生单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四阶段Stackelberg博弈分析,研究了在三级供应链中如何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策略问题。构建了由制造商、零售商与最终顾客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博弈模型,制造商进行产品质量决策,即生产高质量产品或者低质量产品,零售商进行产品采购决策和零售定价决策,最终顾客根据两种产品质量水平和零售价格的差异,决定产品的购买数量;当零售商采购高质量产品时,制造商将会向其提供价格折扣策略;当零售商采购低质量产品时,制造商将会向其提供延迟付款策略。运用最优化原理,求解了制造商的产品质量水平、价格折扣、延迟付款期限和零售商的零售价格、最终顾客的购买数量,及期望收益函数。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产品零售价格关于价格折扣下降幅度更大,而低质量产品零售价格关于延迟付款期限下降幅度更大;制造商提供的价格折扣越大、延迟付款期限越长,其期望收益将会减少,此时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将会增加,最终顾客产品需求量将会增加;制造商的总期望收益函数将呈现"倒U"型,求解了期望收益的最大值及各契约参数的值,结果证明所提出的产品质量控制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考虑到产品质量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键驱动因素,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和非线性消费者效用函数对双渠道供应链中三种产品质量研发模式分别建模,讨论了各种质量研发模式对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和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并利用二部定价契约协调供应链。三种产品质量研发模式分别为:制造商不进行产品质量研发、制造商独立进行产品质量研发和制造商与零售商合作进行产品质量研发。研究表明:(1)当进行产品质量研发时,批发价、零售价,直销价和产品质量研发水平均提高,并在合作研发下达到最大值,且上述决策变量均随着渠道竞争程度的增加而降低;(2)产品在传统零售渠道和线上销售渠道的销售量和消费者效用随着渠道竞争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产品质量研发能够提高制造商的利润和消费者效用,且在合作研发模式下达到最大值;对零售商而言,采用制造商独立研发模式时利润最高,合作研发模式时利润最低;(4)为激励零售商参与研发,制造商利用二部定价契约来协调供应链,协调后产品的研发水平能够达到合作研发时的水平,同时消费者效用增加。数值仿真结果有效地证明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