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雅 《浙江学刊》2004,(5):110-116
从现存资料看,梁启超的美学思想活动主要为1896至1928年间.其间以1918年欧游为界,可分为1896至1917年的萌芽期与1918至1928年的成型期.前期以<变法通议·论幼学>为起点,借<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惟心>奠定了审美、人生、艺术三位一体的美学思想的基石,并通过"力"与"移人"的范畴突出了艺术审美的功能问题.后期以<欧游心影录>为起点,借<"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等一批论著,论释了"趣味"这一极富特色的核心范畴,并通过"趣味"将美的人生价值层面与艺术的情感实践层面相联结,延续、丰富、深化了前期的美学思想.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前后期发展呈现出"变而非变"的演化特征,凸现了其人生论美学的基本学术立场和由社会政治理性观向文化人文价值观迈进的基本轨迹走向.  相似文献   

2.
柏格森(1859-1941)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但由于他的哲学倾向与西方现代思潮的发展相一致,回答了现代派艺术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因而他的学说成了现代派艺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因此,当我们探讨二十世纪西方文艺和美学思潮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柏格森的影响。柏格森学说的核心是绵延说和直觉论。所以,我们对他的美学思想,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绵延与审美心理特征柏格森对审美心理的分析,是其绵延说在美学上的具体运用。尽管它只是为阐发绵延说而涉及,所论不多,却颇具特色,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谷鹏飞 《唐都学刊》2005,21(5):69-72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形成除了有其哲学思想自身的原因外,更有其对西方“艺术”思想史自身缺陷反省的原因。其中,尼采对西方传统艺术思想的批判是引发海德格尔艺术之思的一个重要环节。认清这一点,是理解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诗性”气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牛宏宝 《求是学刊》2001,28(3):72-79
本文把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接受作为一典型的阐释学境域.在此境域中,中国学者对西方美学的接受与阐释显示出了一种普遍的结构性倾向,即用老庄一脉思想所模塑的传统"艺术心性论"来会解西方近代以来的美学,此"艺术心性论"隐蔽地发挥着融合中西--形成新的美学知识范式的结构性作用.由此剖析了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三大家美学思想中未明言的艺术层面和由此产生的对西方美学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创造进化论东渐,对中国现代美学的产生和发展影响很大。不少美学家、文艺家倡导艺术个性,强调艺术生命力的社会作用,以及创造杜等文艺团体宣扬艺术创造性和艺术的社会变革功能,都是接受柏格森美学思想的明显表现。因此,在现代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中,不能忽视柏格森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是一个既保守又激进的思想家,在挑战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全新地思考西方哲学和美学问题的同时,坚守西方思想的传统.在他之后的西方哲学和美学发展中,再没有人如他那样沉思哲学和美学的真理问题.他对形而上学的克服和传统美学的批判、对艺术真理以及“诗意栖居”的存在论阐释,都体现了他对西方传统美学的激进质疑,他几乎把美学等同于存在,从而把美学泛化为几乎无所不在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他在哲学史上和美学史上的贡献不会诠释穷尽.由于后学在他那里各取所需并片面解释、发挥,遮蔽其思想本意.致使真正的康德已面目全非:主观--客观、形式--表现、存在--思维、审美--伦理.如此阐释也带来了积极作用,因为这体现了一个矛盾的康德,但如果对这些矛盾做理性层面的剖析,会发现康德美学中的辩证性.康德以后,美学的学术潮流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个方向走向相反的方向,或为主观,或为客观;或为本质,或为现象;或为生命本身,或为精神理性.然而,对于一种不可能有确定概念的美本身,这只能是一种貌似科学与真理的时代呼声,它的命运终究是非确定的,康德的二律背反及其矛盾充斥的<判断力批判>即是一个明证.尽管康德本人认为只有鉴赏力本身的幻象才能产生辩证法,也即审美的"二律背反"才是辩证法,但实质上他的矛盾体本身都具有对立统一的特质,从其中能很好的体现美本身的多样性.从一个多维的侧面能证明美的东西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西方美学中,法国美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柏格森、梅洛-庞蒂、萨特、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杜夫海纳、加缪都是广具影响的美学家。新托马斯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马利坦(1882-1973年)和吉尔松(1884-1978年)都是法国人。但是,还很少有人把他们的美学思想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本文是南京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凌继尧教授在俄期间与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主任多尔戈夫的谈话,谈话的内容是马利坦和吉尔松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赵江滨 《浙江学刊》2005,(2):109-114
<无名书>是现代著名作家无名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倾注毕生思想和艺术才力创作的大书,蕴含了他的大文化追求,渗透了他独特的艺术主张.本文从<无名书>的创作过程、艺术结构、主人公印蒂的形象蕴含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这是一部充满生命骚动与思想深度的"诗与哲理"小说.它的现代文学史的开创性贡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现代艺术实践的诸多创新和实验使传统美学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艺术和非艺术界限的模糊迫使美学家们对艺术定义进行重新思考.丹托的艺术界和迪基的艺术体制理论使我们的关注从"何为艺术"的关涉艺术内在属性的本质主义追问转移到"艺术品资格何以获得"的体制性的外部研究上来.美国社会学家贝克进一步发展了迪基的体制论,将艺术世界视为艺术实践的参与者在惯例的作用下反复合作的动态关系网络.无论是在后分析美学还是实证社会学的路径下,"艺术界"理论的演变给当代美学指明了一条新的思路,即摆脱传统哲学思辨的束缚,重新审视艺术与社会历史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美学以其特有的人学本体论在当代中国美学中独树一帜.对人的本体性关注贯穿朱光潜美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了侧重从人的内涵探讨美学的人学认识论、以人的理想为指归思考美学的人学价值论、以人的生成为核心展望美学未来的人学发生论的理论脉络,它们共同构成了朱光潜对人的、同时也是对美的本体性追问.复杂性、浑整性、贯通性是朱光潜把握人的问题的主要特征.由于朱光潜紧紧联系着人的问题来思考艺术与审美问题,这使他的美学在提高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境界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将人类的艺术能力视为自然进化的结果,那么便可以对所谓"人的本质"乃至"劳动创造人"等命题得出不同于以往的理解和认识,并重新揭示"艺术"与"工艺"之间的深刻联系.艺术制度的确立,将原本一体的"艺术"与"工艺"区别开来,这虽然给人类的想象力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创造空间,同时也造成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疏远与脱节,从而给康德美学提供了土壤.康德虽然为人类的情感和想象活动开辟了独立的审美空间,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两种误导.一是将"美"和"艺术"等同起来,二是将"艺术"和"生活"割裂开来,其结果反而遮蔽了人们对艺术本质和文化本身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现代艺术逐渐丢失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一场艺术的"革命"渐渐沦为美学的"骗局".  相似文献   

13.
叔本华谈美学,特别重视艺术问题。在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的有关美学部分,对各种艺术问题的探讨,就占去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对此,他有过说明,认为美学应当探讨各种艺术,这样建立起来的美学理论,就会获得完整性和明确性。因此,研究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对他的艺术理论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叔本华把艺术分为造型艺术、文艺、音乐三大类,各类之中又依据其不同表现特点,分为若干种。这与前人大同小异,并无根本的区别。值得注意的,则是他的艺术分类原则,以及对各种艺术的审美特性、特殊课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温克尔曼通过对希腊艺术的静谧、平和、沉静等特征的分析,创建了古典意识这一美学概念.他的古典意识概念以批判巴洛克传统和建构德意志民族审美文化为立足点,不同于法国为中心的面向古罗马的拉丁古典主义传统,温克尔曼古典意识是对古希腊传统的回归,古典意识的理论核心在于他对古希腊艺术的原型性与典范性的肯定,这种希腊寻根的意识对于德意志民族文化和美学理论建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陈凌腊 《社科纵横》2006,21(12):111
法国画家让.杜比菲摒弃美学的束缚,不循规蹈矩,形成了自己纯朴、真挚的艺术思想,这正和庄子的“无知之知”相暗合。在艺术之路上杜比菲童真的表现形式是所有程式的精练,是思想的升华,是对艺术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是20世纪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他直面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深刻的异化现实,提出用"新感性"美学作为救世良方来医治西方现代文明病症.艺术--审美如何实现拯救人类的任务?他通过对艺术异在性本质的深入研究,建构起审美乌托邦大厦.本文试图对他的艺术异在性理论作具体探讨,以期准确把握其文艺、美学思想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7.
《判断力批判》中的自然问题(即审美判断力部分对自然美的推重和自然有机体在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中的导向作用)使我们关注于对自然概念的反思,而自然的源始概念与存在的概念是同义的.海德格尔从其存在学说出发对康德的思想进行过深入地研究,这为康德美学的存在论解读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康德的美学思考中,主导线索是他以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方式对存在(即自然)的思考,支配着他的美学运思的是“存在的闪耀为美”,即自然(的涌现)为美.这种理解为《判断力批判》中的自然问题、康德美学、《判断力批判》、康德哲学的系统性都带来新的理解,也给当代的环境和生存问题、为中国古典美学的相关命题带来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白先勇首先是一位怀着浓浓乡愁的作家,著有<永远的尹雪艳>、<台北人>、<谪仙记>、<孽子>等作品.旅美学者夏志清教授曾评价说:"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於梨华和白先勇."他甚至赞誉白氏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相似文献   

19.
张冰 《学习与探索》2023,(4):145-153
表现说是西方艺术哲学中可与再现说争锋的艺术本质观,但其内部逻辑存在重重龃龉。这一逻辑澄清任务是由20世纪中叶以来在英美影响巨大的分析美学完成的。分析美学家们通过对“表现”语义以及相关语词的考辨,例示了表现与表现说的复杂性。在他们看来,表现说所预设的艺术家情感状态与艺术品之间的一致性是无法成立的,艺术品表达了某种情感的这一表述从语法上来说也是存在问题的。但他们也并非全然否定表现说的合理性,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表现说,部分分析美学家主张将表现理解成隐喻性的,并对表现的内容进行了扩容。分析美学所做的这些努力,对于国内美学界进一步考察表现说以及完善对艺术本质问题的理解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欧文·潘诺夫斯基在他的几篇代表性论文中,对艺术理论的一些重要概念做了深入探讨.其关于"艺术意识"、"艺术史"等相关问题的探究,反映了他与其他的重要"批判的艺术史家"之间的关系,更体现了他与康德之间内在的精神及理论联系.将欧文·潘诺夫斯基置于这种长视角来审视,有助于深入地把握现代美学诞生以来艺术理论的整体发展脉络,以便准确探究现代艺术理论如何受到了抽象以及形式化倾向的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