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礼伟 《社会》2001,(9):44-46
当前美国华裔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充满了政治气味和政治情结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起伏跌宕 ,使美国华裔不得不以更为急迫的心情来思考 :如何适应乃至驾驭居住国的政治环境 ,如何通过参政来保护自己 ,如何通过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来改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移民态度波动的时代背景与直接原因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移民的态度波动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 ,那就是由于拉美裔、亚裔和具有伊斯兰教背景的近东地区移民的大量涌入 ,以及他们的高出生率、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某些族群的强大的竞争能力 ,使得以土地主人自居的WASP…  相似文献   

2.
随着冷战结束和文化多元主义的发展,族裔游说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印裔美国人的积极游说在美印核协议的达成过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保证了美国国会在《海德法案》和美印核协议的审议过程中的高票支持,从而大大提升了印度在美国的战略地位。今后。印裔美国人的游说影响可能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3.
张斌 《社科纵横》2008,23(10):72-73
公民均衡参与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努力方向,是公民法律平等体现和我国政治均衡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加强公民均衡参政的制度特别是机制建设,构建公民利益均衡表达的政治格局,已成为我国实行公民有序参政,实现政治现代化发展以至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参政是人类参与社会实践的高级活动。妇女参政是妇女解放更高层次上的内容,妇女参政的水平则是妇女解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妇女随民族、阶级的解放而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经济上的独立和诸多权力,其中也包括参政权,即参与国家政权管理,担任各级领导的资格和权力。遗憾的是,解放40多年来,我国妇女参政的水平还较低,应享有的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不相适应。究其原因,有历史的,社会的,也有妇女自身的。本文试图探讨妇女参政的自身障碍,以期对妇女参政起点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奔月  潘丽 《创新》2011,5(4):102-104,136
女性政治参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民主政治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从妇女参政的历史走向还是从社会与妇女参政的互为发展来看,推进中国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实效性,有利于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国少数族群传媒关于族群和国家认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对少数族群传媒的研究表明,少数族群传媒具有促进族群与国家双重认同的特点,对族群文化的认同不等同于对移民来源国的政治认同。当然美国学者有关研究也存在不足,只有公平、公正、包容地对待少数族群传媒,才能减少传媒与政府的矛盾,才能促进少数族群融入主流社会,增强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族群"本是基于生理特质和文化传袭而形成的"原生性"社会群体,但台湾当今的"四大族群"却有着强烈的政治学和人为建构性色彩。这种政治性和建构性导源于台湾特殊的历史以及因此而形成的二元政治、社会结构,并集中体现在台湾大小选举政党对族群的刻意操纵中。族群问题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影响台湾岛内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它使台湾社会逐步撕裂为"两分"社会,并使台湾的所谓"民主政治"蒙羞;同时,因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有着密切关系,族群问题也成为"台独"势力着力利用以达其分裂祖国目的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师艳荣 《社科纵横》2012,(3):103-104
战后,日本妇女获得了参政权,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日本政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在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政治及经济环境制约下,日本妇女参政面临着诸多壁垒,存在着很多问题。日本要提高妇女参政水平,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和生活层面为妇女参政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刘晓旭 《社科纵横》2008,23(12):50-51
从人数上来说,妇女是农村的半边天;然而,在实际的农村社会参与,尤其是政治参与中,她们却处于非常弱势的位置,处于农村政治资源分配的边缘地位.这种现象对农村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本文通过透视政策主体、政策目标以及政策工具选择中的路径依赖现象,提出政府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明确妇女参政政策的价值目标,加强对妇女参政政策执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亚国家女性高端参政现象凸显。这一现象有着深层次文化缘由,从本土文化中等级制度衍生的家族政治和女神崇拜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女性执掌最高政治权力,决策国家和政府事务,显示了女性在政治生活中源头参与的意义,同时,对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和女性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女性已普遍具有参政的强烈意识。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一个多族群的国家,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充斥着整个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二战"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白人至上主义和极右思潮的抬头,美国族群关系更趋于紧张。然而,在前苏联、南斯拉夫这些多族群国家解体的后冷战时代,美国却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族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其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多元与一体的相对平衡,以及不断改进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由于美国族群政策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而对美国的族群政策应重于研究、分析,慎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民主     
美国民主的主要特点是参政,即在作出政治决定时应该有公民参加.按照杰佛逊的说法,参政既是一个过程,即选举和影响政府官员的一种政治活动,又是一个结果,即反映民意的政府的政策.美国的政治制度看上去似乎为人们提供了特别多的参政机会.但在1976年选举总统时,却只有53.3%的选民参加投票,参加选举地方官员的人数更少.能称得起"党的积极分子或竞选积极分子"的人只有15%左右.美国的民主不是直接民主,而是选出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13.
王秀良 《社科纵横》2007,1(9):143-144
传统政治文化的自身特点和消极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政治现代化发展进程。为顺利实现这一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实现转型的基本途径有:自上而下的政党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扬弃西方政治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他山之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客观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4.
网络快讯     
Internet和政治改革199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副教授B.比姆贝尔博士主持了一项题为“网上政府和政治”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分析Internet对于美国政治生活和公民参政的影响。这项研究涉及到Internet技术对政治和公众事务的许...  相似文献   

15.
梅敏君 《浙江学刊》2012,(5):132-135
调查农村先富群体参政的政治认知现状,人口统计学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和是否担任村干部都跟其政治认知无显著相关,而年龄跟政治认知有显著相关。用实验的方法对农村先富群体参政的政治认知进行干预研究,结果发现政治心理干预对农村先富群体参政的政治认知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葛彬 《探求》2002,(6):73-76
香港澳门妇女参政是在中西方政治、文化相结合、相碰撞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体现了独具港澳特色的妇女参政机制。本文分别对两地回归前和回归后妇女参政的基本情况作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胡澎 《日本学刊》2003,2(3):63-75
近年来日本妇女的政治参与取得了较大进展 ,表现在 :国会和地方议会中女议员人数显著增长 ;妇女在行政、司法领域日趋活跃 ;各大政党女党员人数呈增长趋势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国际社会的影响、日本政府和民间的努力、日本妇女参政意识的提高以及各政党为促进妇女参政而积极采取了措施等四个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日本妇女在政治参与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战后美国南部"文化危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朋 《学术交流》2004,62(9):163-167
美国有史以来,其南部一直是一个亚文化区域,走过了一条与其他地区十分不同的发展道路,有着自身独特的保守主义文化传统。二战以后,南部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其经济模式、政治运作乃至种族关系等方面都逐渐与美国主流社会趋同,于是,"多元文化主义"中的南部"文化危机"问题成为美国学术界论争的对象。事实上,南部文化并没有随着南部政治和经济的巨大变革而出现危机。实质上它是论争各方在文化的概念上存在分歧、中产阶级理论的误用和美国当下保守主义思潮的巨大影响所致。美国南部文化特征依然鲜明。  相似文献   

19.
在缅甸政治社会转型和若开邦地缘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之际,若开邦族群间的新一轮冲突呈现持续、扩散的特点,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安全等影响。族群间现实和历史中的冲突与仇恨,导致国内政治张力、国际社会的压力和地缘经济成本的增加。当前若开邦暴力冲突基本可控,但背后的矛盾还可能长期存在,需要各方有所防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以来,拉美的政治进程陷入了民主崩溃与重建的循环困境之中。这种状况是美国对拉美的外交政策、拉美的社会经济现实和拉美政治传统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走出上述困境,拉美各国应正视自身的政治传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社会公正。事实上,拉美已经在民主巩固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努力,拉美民主的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