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友》2014,(10)
正我喜欢《老友》,一有空就认真阅读,因为《老友》办得好。她是全省唯一一份老同志自己的刊物,学习她使我增长见识,受益匪浅。1996年,单位退管办为每位离退休干部订了一份《老干部之友》(《老友》曾用名)。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老友》。我每月拿到《老友》时,首先浏览一下目录,然后就开始一篇一篇地认真阅读。《老友》是一本好读物,对我的思想与日常生活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廖锡麟 《老友》2016,(4):69
我从1995年开始结交《老友》,已有20多个年头了。我深深体会到,《老友》是一本"宣传时事政治,传播科学知识,助力快乐生活"的百科全书,实用性强,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我与老伴是同学,因她性子急,我脾气也不好,我俩经常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看了2015年5月号刊登的一位老友为患老年痴呆的妻子出生日影集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老友》2014,(2)
正自从退休后,我年年订阅《老友》,而且把每年的《老友》都装订成册,存放在书架上,便于经常翻阅查找资料。我对《老友》情有独钟,是因为她独树一帜,始终保持优良的办刊传统,老年读者都称赞她是难得的精品。她的特点很多:品位高,栏目多,文章精短,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4.
《老友》2014,(2)
正2006年我退休后,第一次收到单位给我订的精神食粮——《老友》时,立刻被她图文并茂的版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所吸引。经过两个晚上的挑灯夜读,我把一本《老友》从头到尾读了个遍,连广告都没漏掉。读后,我顿觉神清气爽,对退休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8年来,每期《老友》到手,我都是一口气读完,  相似文献   

5.
《老友》2014,(9)
正从《老友》创刊起,我就与她结下了缘分,可算是一名忠实读者。《老友》创刊20多年,出刊270多期,我是每期必看,每篇必读,真是受益匪浅。我还把《老友》上刊登的知识向周围的人进行传播,使他们也受益。我还是一名《老友》的发行者。我在乡领导岗位时,觉得《老  相似文献   

6.
余万龄 《老友》2012,(3):53-53
我是《老友》的忠实读者。订阅12年来.我每期每篇必读,优秀作品反复读,细细品赏,受益匪浅。阅读之余,总觉得光读人家的文章,自己不会写。实是愧疚,因此,我也萌发出自己投稿的念头。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了些稿子,谁料《老友》竞给了我三次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7.
夏风英 《老友》2014,(6):69-69
正我初次和《老友》相识,还是在父亲家里。那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个星期天,我去看望父亲。一进门,我就看见沙发上有一本《老干部之友》(《老友》曾用名)杂志,便顺手拿起来翻阅。父亲见我看得很认真,便说:"孩子,你拿回去看吧。"回到家,我把杂志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觉得该杂志内容丰富、文章短小精悍,很有阅读价值。从那以后,我经常往父  相似文献   

8.
彭江 《老友》2012,(2):68-68
我与《老友》相识近20年,现在我已古稀有五,每当读到《老友》倍感亲切,我和《老友》相知、相爱。《老友》使我受益匪浅,她是我的良师益友。现写几句,以表心田:  相似文献   

9.
黄国城 《老友》2012,(3):53-53
因为爱好写作,我自1992年起就结识了《老友》(原名《老干部之友》)。记得第一次在《老友》上上稿是1993年2月,当时我在横峰县委党史办工作,我写了一篇《一腔深情系老区》,寄往老干部之友杂志社.很快就得到编辑的肯定,并向我要邵式平到老区的照片,可惜我没有找到照片,稿子很快发出来了。编辑安排了插图,插图是邵式平在台上讲话  相似文献   

10.
蒋显经 《老友》2012,(4):68-68
我与《老友》有过一段文字情缘。2009年.我的一首小诗《种茶小吟》在《老友》刊登,给了我很大鼓舞;不久,我写的《奋蹄夕阳乐奉献》又有幸被发表;后来,我的一篇征文《从赤脚老师到公办老师》又被采用,实是人生写作路上的大喜事。从此,我一有空就给《老友》写稿、投稿。《老友》真是我退休以后的相知伴侣和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1.
对《化身博士》中杰基尔这一人物形象,评论界做出过很多种解读。有的把他当成善恶独立的两个个体;有的认为他是个有双重人格的人;纳博科夫则认为他是个复合式的人。这些仅仅是对人物性格的解读,没有涉及到人物行为反复的心理原因的解读。本文是以纳博科夫对杰基尔这个人物的分析为蓝本,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系统理论,分析杰基尔的心理机制,探讨他人格异常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2.
托尔金的《魔戒》是一部长篇史诗奇幻小说,不仅展示了一个浩浩荡荡的中土世界,也展现出一幅完整的人类心灵地图.在小说虚构的奇幻世界里,魔戒就像一块磁石,激发着人们对它的欲望和追逐.对于魔戒的追逐,就像是恋物癖的表现,这种对于“物”的追求激发了小说中人物的无意识行为.本文从无意识视角来解读《魔戒》人物的本我、自我与超我.  相似文献   

13.
14.
《老无所依》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科马克.麦卡锡创作的最深奥的当代故事之一。主人公莫斯由于对金钱的贪欲而惹祸上身,他的遭遇代表着人类的普遍欲望,以及因欲望而经历不断的痛苦和恐惧,人物的结局给人很多的启示。本文从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入手,深入探究莫斯悲剧的根源所在,旨在揭示人物悲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倩女离魂》在看似“大大庆喜”的表层下隐藏着侍女深刻的人生悲剧。一方面,指腹为婚、母亲逼婚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社会身份和地位上所受的重负。另一方面,身魂分离则显示了女性的自主意识觉醒后本我的释放和人格的扭曲分裂。大团圆结局更是自我与本我在强大的道德理念的束缚下向超我的屈从和皈依。  相似文献   

16.
在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窗”作为一个典型的意象包含着象征意义的斗争,并孕育着故事情节在跌宕中的高潮而这其中所体现出窗的本质与我国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的精美散文《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现实之窗和心灵之窗在作品中都达到了统一,以窗为切点的本我与本我斗争在追求本心中也最终得以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王尔德在其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亨利爵士、道林和贝西尔。论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学说出发,分析这三个人物,提出他们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象征,并探讨了其中与作者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在克隆技术日趋成熟的时代,克隆人是一个敏感而饱受争议的话题。假设克隆人真的得以存在,人类社会的身份划分将会延伸到人与克隆人之间。石黑一雄在《千万别弃我而去》中构建了一个存在着克隆人的反乌托邦,展示了一幅令人忧思的黑色画卷。其中人类将克隆人视为“非人类”,无视他们的情感,对他们从身体上进行利用与剥夺。克隆人是否具有人性,是否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书中通过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感人描写做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19.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男主人公裘德的成长为线索,以他与两个女人的感情纠葛为题材,描述了极端的本我和超我的两种人格特征。裘德的自我便在这两个极端中滑行,从艾拉白拉本我的肉欲冲动到淑的超我的理性情感,最后无法平衡这两个极端而导致悲剧的发生,进而说明人的社会性、人的行为都需要超我的社会道德来约束。  相似文献   

20.
谢纯万 《老友》2014,(11):23-23
正我有一本商务印书馆1979年1月出版发行的《现代汉语词典》,32开本,1567页,定价5元4角。我视它为珍宝,不仅是它价格昂贵(当时就是不吃不喝,我每个月的工资仅能买6本这样的书,母亲的月薪高些,也顶多够买8本),更重要的是它来之不易。那时"文革"才结束不久,物资匮乏,有价值的学习辅导材料还很少。但为了我,母亲硬是花了4年多时间,费尽周折买到它送给我。母亲的执着和舐犊之情令我铭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