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中印学者发起了"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论坛",旨在探讨孟加拉国、中国西南地区、印度东北部和缅甸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迄今为止,该合作机制的建设进展并不大,主要原因是贸易投资主导的次区域合作动力不足。基于这样的判断,本文认为应该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贸易投资的发展。理由是: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贸易投资,不仅有利于次区域建设,也能在次区域合作框架下,对域内各国与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次区域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结构重塑,以及亚洲生产网络重构等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该次区域既有旺盛的贸易投资需求潜力,也有不断增强的贸易发展能力、投资供给能力,以及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因而也具备了推进贸易投资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对外援助是一国实现特定目标的重要外交手段,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快速提升,其对外援助规模不断扩大。本文试从中西方对于附加政治条件的不同态度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双方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即中国实质上将附加政治条件贬义化,认为在援助中附加政治条件就是对受援国主权和内政的侵犯;而西方国家则将附加政治条件褒义化,主张将附加政治条件作为更好实现对外援助目标的重要前提。本文认为,应考虑将附加政治条件的理解中立化,与主权和干涉内政问题相脱钩,使不附加政治条件原则具有一定弹性,促进中国对外援助及其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缅甸资源和游客应知的介绍,结合中缅两国政府签署的《声明》和国务院的有关决定,对广州拓展缅甸旅游市场乃至中南半岛多国游进行初步探索,以促进广州旅游业向旅游市场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健雄 《社会》2018,38(4):54-99
在滇缅交界山区,随着清初大型银矿的开发,地方土司受到来自清朝和缅甸两方国家力量的掣肘。新兴宗教的宗师铜金和尚利用矿工秘密社会、矿区商路和私盐市场之间的交错关系,在官府和土司之间寻求政治发展空间。嘉庆皇帝为了清理清缅战争后的残局,直接主导了对铜金和尚的剿抚决策。通过检视铜金成为地方官员的合伙人、皇帝眼中的政治投机者以及山区民众心目中的“佛王”的过程,本文集中讨论新兴制度创立者社会动员力的发展与国家体制的关系,以及清朝国家力量在边疆的伸缩与山区“佛王”体制及倮黑(拉祜)族群身份建构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春 ,国际技术教育协会 (ITEA)委托盖洛普组织就美国市民对于技术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做一项调查研究 ,ITEA刚刚完成了由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和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 (NASA)资助的国家专家对技术研究内容的确定。盖洛普民意调查的目的之一在于了解民众和一些在技术、工程和科技领域中的专家对于技术的理解是否一致。调查结果表明 ,公众普遍认为科技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而且他们对于与技术有关的因素也持肯定态度。在处理技术和教育的问题上 ,公众强烈要求把技术研究应用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从研究的资料中 ,我…  相似文献   

6.
刘方平 《南亚研究》2020,(1):125-147,152
巴基斯坦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国家,中国对巴基斯坦援助涵盖了战略性援助、发展性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等类型,援助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设施方面.经过实证分析,中国援助带动了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与巴基斯坦双边贸易额以及中国对巴基斯坦直接投资的增长,给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带来了切实的帮助,但这也容易让巴基斯坦形成对中国的“援助依赖”.巴基斯坦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和国际局势变化会影响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效果.共建“一带一路”之际,中国需适时调整对巴基斯坦的援助策略,努力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共享合作发展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1 “政治事件对民众关于欧盟态度的影响”(Semetko ,HolliA .;VanDerBrug ,Wouter;Valkenburg,PattiM .,2 0 0 3,TheInfluenceofPoliticalEventsonAttitudestowardstheEuropeanUnion ,inBritishJournalofPoliticalScience,33,pp .62 1~ 634)研究人员通过样本调查方法研究媒体报道重大政治事件对公众态度的影响 ,其研究结果对关于知识、注意力和兴趣对态度改变的影响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研究将荷兰人对欧盟的态度作为个案 ,对于在 1 997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为媒体所广泛报道的欧盟首脑峰会举行之前和之后进行了样本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朝鲜核试验的战略意图可以从比较优势理论、边际分析理论与博弈论等研究角度讨论。朝鲜核试验不仅对朝鲜吸引外国资本、接受国际援助、进行对外经济贸易等方面产生影响,而且对周边韩国、中国等国的经济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韩国整体经济并未因朝鲜核试验受大幅影响,金融市场所受负面影响不明显,外资一般持观望态度。对中国而言,朝鲜核试验不利于中国一直竭力营造的良好外部投资环境,对在朝中国资本投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此外,无形中提高了中国的区域军事安全成本。  相似文献   

9.
社会流动与政治信任:基于CGSS2006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智明 《社会》2013,33(4):35-59
本文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详细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流动对民众政治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民众提供了大量向上流动的机会,并给他们带来改善生活的希望。人们所经历的向上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以及对向上流动的感知与预期都显著增强了他们的政治信任。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发展为人们带来的向上流动的经历与期望有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0.
缅甸独立后的外交政策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中立主义外交,1989~1992年的对华友好外交,1993年后的多边外交。进入21世纪后,缅甸把油气资源作为其多边外交的新手段,对中国、印度、泰国等邻国,以及区域外的俄罗斯等国推行以油气资源为重要内容的多边外交,并利用各国相互制衡,以保持其内政外交的独立自主。缅甸的油气资源外交较大程度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增强了缅甸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博弈能力,并对相关国家的对缅政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2011年上台的民选政府势必会继续利用这一外交新手段在对外关系中追求平衡,完善多边外交。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中国通过援助和投资并举的方式推动中拉合作减贫,主要特征为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经济增长与"能促型"减贫相结合,国有资本主导和市场参与相结合。中国援助与投资整体上有助于拉美国家减贫,但不同类型援助和投资的减贫效应有所差别。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拉合作开发潜力较大,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拉美国家政府治理能力、市场效率、援助和投资碎片化以及中国对外合作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中拉合作减贫的持续推进。对此,中国需要不断完善多渠道合作融资模式,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与"能促型"减贫之间的关系,加强中拉政府治理能力和市场制度建设交流,构建"弘义融利、开放包容"的对外合作开发体系,持续推进中拉合作减贫。  相似文献   

12.
培育两国人民的亲近感对巩固中日友好的根基意义重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在2002年和2004年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中日舆论调查,其第一次调查的结论是:中国民众对日本很少有亲近感;第二次调查的结论是: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不亲近感显著增强。该调查结果发表后,中日相关各界给以高度关注。其中,绝大多数关注者认为,这一调查忠实地反映了中国民众对日认识的现状,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2006年9、10月间日本研究所按照计划进行了第三次中日舆论调查,这次调查的结果与前两次调查的结果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刘鹏 《南亚研究》2014,(4):47-66
孟中印缅次区域合作(BCIM)的国际机制从1999年产生到现在已有15年,从二轨的地区合作论坛上升为一轨的经济走廊是该机制取得的重要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制度化水平。其现有的优势是开放性和灵活性,但也面临着五个方面的问题,即模式选择、政策不确定性、缅甸问题、互联互通问题和国内整合难题。同时,根据现有国际机制理论的发展,选取有效性和合法性作为制度化水平的衡量标准较为合适。要实现制度化水平的提升,还需要了解四国对参与构建国际机制的态度。四国对BCIM合作机制的态度还存在差异,中、孟的态度较为明确,而印、缅的态度还不明确。当前BCIM国际机制面临的问题首先是要为区域合作设定明确的目标,现有的选项包括了次区域国际组织、自贸区模式和维持现有模式。此外,还需要根据国际机制所包含的要素进行仔细设计,其中包括国际机制的成员资格、国际机制的议题范围、国际机制的集中程度和国际机制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王伟军 《日本学刊》2008,(3):91-100
近年来,日本与印度的经贸关系迅速升温,双边贸易额打破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年均增幅均达两位数.与此同时,日本还掀起了一股对印投资热:日本政府对印日元贷款急剧增加,印度已成为日本政府最大的开发援助对象国;日本民间的对印直接投资也呈增长态势.不同的是,政府对印开发援助的重点为基础设施,而民间对印直接投资则偏重制造业.日本对印投资政策的调整,已对日本的对华投资产生影响,中国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后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国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期间,由于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对中国抗日战争在经济、军事、道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援助与支持,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相当的贡献,战后,中国的知识分子普遍对美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出于在政治理念上对英美民主制度的认同,他们希望美国在战后能继续为中国的和平、民主而努力,但由于美国从其战后全球战略出发,采取了错误的援华政策,不仅未能挽救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反而使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经历了从亲美到反美的态度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在同一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现念上的一些有意义的一致和差异,我们对杭州大学的二百名大学生(男女各半)作了完全相同的问卷调查。以下就是关于此次调查结果的一部份主要数据。一、对现代化的态度:绝大多数人都期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如何才能促使社会进步这个问题上,却一直有着“维护”与“变革”两种不同的基本态度。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社会变革的过程,而社会变革也就意味传统社会的一系列变化,因此从人们对于变化的赞同与否上能够看出人们对待现代化的基本态度。在接受调查的女大学生们中有99%的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基础是1061份在俄罗斯境内进行的社会调查问卷,问卷根据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所设计,力图从社会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外交关系等主要层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出发,考察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俄罗斯民众中的认知与认同。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对中国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正在不断提高,中国软实力在俄罗斯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中俄两国在价值观层面有较大的共识,在制度层面没有明显的敌视和排斥,中国文化与中国的社会发展成就对俄罗斯民众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俄罗斯民众对中俄关系也给予普遍赞同。但受访者对中国制度方面的认知有偏差,对中国存有一定的戒心,对中国人的诚信和中国产品质量问题抱有疑虑。论文力图多维展现中国在俄形象,并探其缘由,为完善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印度民众对中国认知的网络调查提供的数据,分析了印度民众对中国形象、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中国"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认知及其原因。虽然印度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存在某些误区和消极看法,但总体来看,在传统文化元素以及现实发展成就基础上建构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印度民众是有充分吸引力的。该研究为了解印度民众如何看待中国提供了可靠材料,并对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建构自己的软实力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1月,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为美国第45任总统,这一事件被广泛视为民粹主义在美国的胜利。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揭示美国民众价值观变迁与民粹主义崛起的内在关联,是验证或发现美国本轮民粹主义根源的崭新视角。通过考察美国民众价值观中与民粹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政治信任、贫富差距感知以及政治立场定位,论文发现民众的政治信任发生了明显的变迁,其中美国民众对于民主体制的信任程度仍然很高,而对于政党的信任程度则有明显衰减,互联网媒体的崛起更导致了美国民众对于传统媒体信任度的下降;尽管美国宏观经济状况不断改善,美国民众对于自身经济状况仍然持有较高不满。在对美国民众政治立场极化程度进行纵向与横向对比后可以发现,美国社会政治两极化程度并不足以解释民粹主义的崛起。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9):87-90
本文探讨了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两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各自的特征、优势及缺点,指出这两种差别很大的研究方法各自的适宜空间:问卷调查适合一般的、公共的社会行为取向、态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而对于问题较为复杂,涉及调查对象个体敏感点、利害关系等问题时,则参与观察更为有利。本文认为研究者在进入一项研究之前,一定要对研究课题的性质、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一番考察,确定与研究课题相适应的研究方法,才能实现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