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龙屋是客家最为典型的民居建筑,亦是当地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注重客家人自身对围龙屋的文化表述等地方性知识,坚持人类学主位和客位相结合,对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闽粤赣交界区是客家人最主要聚居地,其代表性民居建筑分别为赣南的围屋、闽西的土楼和粤东梅州为中心的围龙屋,这三种民居自有其内在的演变脉络,即由围屋发展到土楼,再到围龙屋,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对这三种客家建筑进行历史人类学考察,可知客家地区建筑的标准形式是堂屋式结构建筑,围屋、土楼、围龙屋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独特的地域空间在堂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特殊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3.
2012年11月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考察论证,决定将广东省兴宁市命名为"中国围龙屋之乡"和"中国花灯之乡",该市成功再添两块"国字号"招牌。为进一步加强客家古民居围龙屋保护,以及弘扬兴宁传统花灯文化,打造客家文化品牌,2012年初,兴宁市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中国围龙屋之乡"和"中国花灯之乡"称号。10月底,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央  相似文献   

4.
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多种多样,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客家民居,是客家人对文化崇尚精神反映的载体,每一种屋式都通过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体现出其深厚的客家文化和审美,从而使客家民居建筑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5.
客都梅州的民居类型及其适应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俗称的门堂屋是客家民居的“原型”,是客家文化精神的形象体现。客都梅州的民居建筑类型多样、形态各异,都是在门堂屋平面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充分显示出适应自然的地域性、适应社会的防御性和适应人文的教化性等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     
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通过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梅州地区客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调查与研究》一文针对客家龙围屋装饰的调查与研究,对理解客家文化传统的内涵和特征有启发作用。《闽台同源视阈下闽南童谣的保护与传承》一文则从闽南童谣与闽南文化  相似文献   

7.
五华荣槐楼     
红梅 《源流》2011,(7):50-51
2010年10月,具有悠久酒文化历史的五华县"荣槐楼"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荣槐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三源村安塘角,是一幢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由当时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广东布政司温荣槐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粤东客家“围龙屋”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家"围龙屋"不仅是世俗日常生活的居室空间,也是宗教哲学的文化空间,它以建筑图式和符号表达出古老的宗教哲学内容.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在居室空间上表现为三个层次,它们以物化的形式显示出居室主人的宗教哲学意识和相应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华南民居,可以推出三大代表,一是客家土楼、围龙屋;二是广州的西关大屋;三是五邑的开平碉楼.它们分别出现在华南的山地、三角洲与海滨,呈示一种"生态群落"的状况,由于各个民系的文化、风俗及价值观不同,加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程度不一,故各种民居的审美情趣、环境理想,也很是迥异,从而令华南民居在生态、审美上呈示出落差而又自成系统.  相似文献   

10.
闽西汀州客家府第式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久负盛名,工艺最早来源于广东潮州。客家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丰富多彩,从大木构架、小木门窗装修到门楼的建造等都很精致。传统木雕工艺是闽西客家府第式民居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之一,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审美情趣。汀州客家府第式民居留存有大量的传统建筑装饰木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多用于梁、柱、斗棋、飞檐、栏杆、门楣、画版、匾额、门窗、桶扇等处;工艺技法主要有圆雕、浮雕、镂空雕等;雕刻题材有人物、动物、花草、吉祥图案等,装饰纹样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雕工粗放富有寓意,细致而厚实,刀法流畅。构图饱满,充分达到实用性与装饰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1.
安徽传统民居是中国三大地域性显学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载体。南北文化交融影响下的"厅井楼居式"民居、儒家礼治观念下的民居形制、商贾心理作用下的四面围合暗室空间、"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的天井空间、以服务生活为目标的灵活布局、重视边缘和节点的装饰手法、风水观影响下的多样入户门、体现精神寄托的徽州三雕……,这些设计理念与民居空间设计风格代表了徽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新疆喀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喀什维吾尔民居中的柱廊空间作为户外生活的特色空间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居廊道文化,其柱廊装饰艺术在多元文化以及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渗透影响下,形成了既具有传统民居形态,又突出表现出穆斯林的审美意识和宗教心理的民居建筑风貌。本文以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廊部位装饰元素为视角来探讨民居装饰特征中体现出的地域民居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体现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从哲学视野来看,它是客家人的精神空间的缩影;从建筑形式来看,它是客家人建筑艺术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传统民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启动将使丹江口库区大量传统街区和民居建筑被淹没,因此对库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抢救性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从民居类型与分布、空间布局、结构体系、构造特征以及细部装饰等角度对丹江口、郧县、张湾区等重点乡镇的传统民居进行比较分析,从生态性和地域性两方面论述了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传统民居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对始建于清代的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石狮子屋进行大量文献资料查阅,以及详细实地调查,从石狮子屋的平面布局及建筑细部分析石狮子屋的建筑景观意象,包括对其墙体、屋顶、花窗、抱厅、石雕、台阶等细部的分析。石狮子屋是由传统徽派建筑、四川抱厅式天井屋及土家文化相结合的建筑景观。石狮子屋景观意象体现了人神共居的伦理观、传统封建伦理观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融合,对现代的地域建筑设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启动将使丹江口库区大量传统街区和民居建筑被淹没,因此对库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抢救性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从民居类型与分布、空间布局、结构体系、构造特征以及细部装饰等角度对丹江口、郧县、张湾区等重点乡镇的传统民居进行比较分析,从生态性和地域性两方面论述了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传统民居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民居建筑造型别致,装饰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土家族建房习俗一般包括看风土家族民居建筑造型别致,装饰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土家族建房习俗一般包括看风水、挖屋基、伐青山、立屋竖柱、上大梁及落成仪式等环节,体现了土家族独有的宇宙空间自然观以及神灵无处不在的神化现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族居住文化。是土家人长期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并且是一座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其中以传统民居居多.85例民居的实地调研研究分析表明:传统民居屋顶形式有硬山、悬山两种形式,其中以硬山为主;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坡屋顶提栈做法屋脊处坡度陡峭,檐口处坡度平缓,中间坡度介于两者之间;曲线形屋顶的形成受传统文化、工程技术、自然气候等的影响.研究江南水乡传统民居屋顶形式特征,有助于对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19.
闽西畲族的女性崇拜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结合历史文献记载,探讨上杭县官庄乡蓝姓畲族的女性崇拜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意义。文章认为,上杭县官庄乡蓝姓畲族作为闽西客家地区的土著居民,可以追述的祖先应该居住于长汀县水口。蓝姓畲族的女性崇拜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口头传说中。从保留至今的有关“婆太”的传说故事里,可以看出早期畲族社会存在着原始的“天葬”风水观念,以及女性社会地位较高从而受人崇拜的历史事实。而畲族女性崇拜的习俗和观念对后来客家文化的形成也产生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水井古建筑群代表了明清以来鄂西地区的地域性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工艺特点及民俗艺术的集中成就,是"封建宗法城堡式及民居式古代民间建筑群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建筑艺术为着眼点和出发点,重点分析其平面构图以及装饰处理,包括石雕、木雕、墙体美化等细节,综合考虑民俗文化、建筑伦理及植物配置等,分析大水井古建筑群的景观意象.最终得出结论:大水井古建筑群是以鄂西地区的土家穿斗式吊脚楼风格为主,局部采用了抬梁式建筑风格及西洋式柱廊作法,并结合江南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建筑选址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理论,建筑装饰华丽精巧,遵循伦理纲常的建筑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