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潘亮 《社区》2013,(3):59
入托难的问题在法国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住户较多的社区。但"上班族"家长们又没有时间去离家较远的地方接送孩子。现在,父母们可以选择把孩子送进"火车站托儿所",在上下班的路上就能接送孩子了。在欧洲,很多人都乘坐火车上下班,火车站就成了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巴黎北站是法国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每  相似文献   

2.
潘岳 《可乐》2008,(2):68-68
目前,法国有超过一万名学生,在家长指导下,选择在家自行求学,或到世界各国旅游求学。申请在家上学相当简单,只要在每年开学前,向市政府提出请求即可。法国教育管理部门每年派专业督察,到学生家里探视孩子的学习环境,检验学习成果。达不到教育部门制订的标准,家长必须将孩子送到学校上  相似文献   

3.
田淑琴 《社区》2004,(7):29-30
作为一位母亲,在随丈夫和孩子到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感触最深的是法国孩子的学习状态。法国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与中国人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但是,对于孩子的培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走进博物馆法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重哲学、重历史、重基础文化,内容庞杂,学生负担和欧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重的。但与此同时,法国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极为重视。可以说,是把社会当作了孩子学习的大课堂。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你到体育场走一走,小足球队员、小篮球…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对其日后良好习性的养成和智力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显著差异,如在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上,我国家长大多处于统治地位,而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在育儿观上,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而美国家长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国人更注重孩子的自尊、自立意识,更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也更看重孩子的自由。在法国家庭中,每个孩子很小就有自己的存折,通常家长以奖励的方式为孩子存一笔钱。从小,孩子就非常明白自己成年后要离开父母的家,自立门户,长大了还呆在父母家并不是光彩的事。笔者就读的新闻学院同学全部自己租房住,父母送给他们的礼物可能就是为他们租一套离学校近且价钱便宜的房子;大部分同学上大学期间就自己开车,常常是二手车;他们为了节省开支,常主动邀请外国留学生在周末时乘他们回家的车去某地旅游,与他们共同分担汽油费和路上的其他费用。对于孩子上大…  相似文献   

6.
夏阳 《社区》2010,(12):52-53
在孩子未进入学校正规学习之前,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能在学龄前阶段通过早期家庭教育和各种训练,来挖掘孩子的智力潜力,以期日后孩子的智力能得到优异发展,从而成为具有创造性意识并实现父母厚望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3月,孩子刚刚开学,对一些孩子和家长都有一些不适,需要一个调整过程。为解决社区孩子家长的烦恼,让孩子们迅速适应学习生活,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的志愿者老师"开心姐姐"走进新城社区,为社区的孩子和家长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面对面的心理辅导和互动活动。活动吸引了30多位年轻的爸爸妈妈前来参加,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居多,有的还是和孩子一同参加的。首  相似文献   

8.
综禾 《社区》2010,(15):22-23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很多家长都盘算着给孩子送一份礼。前几年,在一些保险机构的推销下,一些家长选择了送保单给子女做礼物。但是,根据一些媒体的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上少儿保险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没有根据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产品。因此,一些关于“到底应该给孩子上什么样的保险”的声音呼之欲出。其实,少儿保险的选择很简单,应该遵循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结合孩子的需要,量身定做。  相似文献   

9.
对家长来说,孩子经过十二年寒窗苦读考上大学,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家长在高兴的背后都隐藏着一颗”受伤”的心,每年都有家长因为孩子离家上学而难以适应。  相似文献   

10.
家长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应理解、支持和重视素质教育 ,并积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素质教育。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 ,积极配合素质教育。同时 ,要处理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使孩子在三方协调配合的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精神需要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的基本条件之一,缺乏这个条件,孩子的精神,心理,个性,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的生理需要(饥饿,生病等)物质需要(衣食等)是家长熟悉的,孩子缺少这些条件,身体就不能健康发育。因此,家长都很注意孩子的物质需要,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要,孩子的精神需要主要包括:安全感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被信任的需要,创造探索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12.
在孩子未进入学校正规学习之前,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能在学龄前阶段通过早期家庭教育和各种训练,来挖掘孩子的智力潜力,以期日后孩子的智力能得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孩子小学毕业后,虽然是按规定电脑排名就近升中学,但实际上,有不少家长和孩子都愿意上知名度高一点的学校。那些家长认为多花点钱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在学习上会有很大好处,而且即便孩子学习不好,对孩子也是个交代。孩子本身也愿意上好学校,能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所以,每年在小学毕业  相似文献   

14.
于丹 《社区》2012,(32):60-60
人们不愿意降低速度,是因为眼里只有终极目标。比如许多家长不断要求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名牌大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家长吃多少苦都认了。为了上名校,未来找一份好工作,将童年、少年时代所有的成长乐趣都放弃了。  相似文献   

15.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儿童认知,个性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误区:如家长的"超前"意识;家长与孩子的双重标准;对孩子的单一评价指标等.针对这些误区,本文提出儿童家庭教育的一些建议:首先是"道法自然",顺应儿童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其次是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最后,在意识形态上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家长应该用爱心、耐心和关心来引导孩子,使他们走上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6.
韦钦国 《中华魂》2014,(12):54-54
正当下中国,很多家长都向孩子灌输一种所谓的成功教育观念——希望孩子长大后"当大官、发大财"。为了这一目标,不惜扼杀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指出,应倡导"超功利"的家庭教育每个家长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当总统,怎么可能?一个国家就一个总统。让孩子快乐地长大,长大后能  相似文献   

17.
一诺 《社区》2012,(2):34-35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近一段时间以来,上幼儿园难的问题让许多家长倍感焦心和苦恼。在这样的格局面前,往往考验的是家长的背景、身份、人脉。有些家长动用身边所有的关系就是为了孩子能上一所满意的幼儿园,即使要交涨得比房价还快的天价赞助费,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思考需要个性化培养,孩子的天地应该更宽广,而选择了不送孩子上幼儿园。无论上与不上,相信家长都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下面,我们就走近两个家庭,听听他们的故事,希望读者能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启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江丹妮 《社区》2012,(18):40-40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活泼开朗、自信大方,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有的孩子会比较内向、腼腆,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比较孤僻,在幼儿园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稍有不顺就大哭,这些都是胆陡的表现。对于孩子的胆怯心理,幼教专家表示,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还要给孩子更多的尝试机会,不要在孩子一遇到挫折时就代劳。  相似文献   

19.
一诺 《社区》2012,(3):34-35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近一段时间以来,上幼儿园难的问题让许多家长倍感焦心和苦恼。在这样的格局面前,往往考验的是家长的背景、身份、人脉。有些家长动用身边所有的关系就是为了孩子能上—所满意的幼儿园,即使要交涨得比房价还快的天价赞助竞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思考需要个性化培养,孩子的天地应该更宽广,而选择了不送孩子上幼儿园。无论与不上,相信家长都是为了孩子能有—个美好的未来。下面,我们就走近两个家庭,  相似文献   

20.
家长要减负     
每年大学开学报到时,家长最辛苦。孩子放假,家长更忙了。除了工作,还要送孩子上辅导班,陪孩子郊游……一位妈妈告诉我,人们总说孩子多么累,其实,当个妈妈更辛苦。工作、老公、孩子,哪一头都放不下。30多岁的丁女士,丈夫是企业精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