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襄垣县城东南的郭庄村,村口曾有一石牌坊,门柱上刻着一副楹联:父子牵牛耕熟地,将军兜马过常山。上联的"父"与"附"同音,全联包含着六味中草药名。据传在唐宋时期,此村家家种草药,  相似文献   

2.
在绍兴沈园陆游纪念室内,有一副楹联光彩耀眼,令人瞩目: 禹迹问遗踪,犹传临水惊鸿句; 燕然寻梦路,未死冰河铁马心。这是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1964年9月为绍兴文管处结撰的。清秀圆润的行草,倾注了夏先生即瞿禅师对陆游的一片深情。上联立足沈园(陆游有《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诗),寄  相似文献   

3.
杭州西湖岳王庙有一副楹联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人。”上联颂岳飞,下联斥秦桧。“铸佞人”。指栏内有铁铸的秦桧及其妻王氏。  相似文献   

4.
杨从彪 《老友》2013,(10):57-57
1900年秋,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携光绪帝西逃。她命大臣李鸿章与列强代表议和。在记者会上,日本钦差大臣小村寿太郎颐指气使地对李鸿章说:"日本一楹联大师出了个上联,向公众试征下联,中国是楹联的发源地,想必您一定能应对。"说罢,此人亮出了用汉字书写好的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这是拆字联,意思为:日本驾神马,张满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光"大王"就有八个,且个个举世无双,单枪匹马就能征服中国。  相似文献   

5.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凡登临过武汉黄鹤楼的人都应记得,这是黄鹤楼主楼前厅内的一副古代楹联。它悬挂于大型彩色瓷嵌壁画《白云黄鹤图》的两侧,显得分外气魄、雄浑。游人到此,驻足赏画诵联,不能不油然而生心胸开阔、情怀激荡之感慨。 黄鹤楼上的楹联佳作远不止一副,主楼门廊正面的第一副楹联就出句不凡:“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  相似文献   

6.
一松 《山西老年》2011,(4):47-47
蔺相祠俗称宰相庙,庙不大却闻名遐迩。它在榆次东郊四十华里处的蔺郊村与相立村之间的北山之巅。在祠的两柱上有一副颂扬蔺相如的楹联,上联是:正气慑强秦缶以击璧以完姓氏至今辉梓里,下联是:和衷柔傲帅天可回霜可却精神亘古壮山河”。  相似文献   

7.
正对联又称对了,足互相对偶的文句,由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组成,一般贴于门、厅堂等处,可分类为门联、楹联、寿联、挽联和存联等。据说,中国的第一副对联是后蜀皇帝孟昶撰写的,联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对联作为一种小型的文学艺术形式,自诞生后,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书法艺术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爱。1984年,中国楹联学会在北京成立时,日本友人富藤惠秀致函祝贺,他在函中写道:"日语、英语都有对句,可是和中  相似文献   

8.
楹联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而数字楹联又是联中一奇葩。它比其它对联形式更含蓄,构思更奇巧,读起来妙趣横生。 郑板桥当县令时,常微服暗访,体察民情。有一年春节,有户人家门上贴了一副古怪的对联:  相似文献   

9.
走近刘仲邦先生的“六茅斋”,展现在眼前的是两副颇有气势的对联。一副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张杰先生书赠的条幅,上写:春云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另一副是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手书赠送于刘老的对联:竹报一阳转,花开四化新。展眼望去,刘仲邦先生的书橱里尽是有关对联的藏书、资料。谈起对联艺术,身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理事,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的刘仲邦更是滔滔不绝。 对联,又叫楹联、春联、对子,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耕耘于斯。如今,全国已有240多个对联组织,古老的对联文化得到了普及。刘仲邦钟情对联艺术,醉心其中,默默  相似文献   

10.
郝岱 《山西老年》2014,(9):18-18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这是清末举人、史志专家、学者、诗人刘大鹏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晋祠同乐亭题写的一副楹联。2014年3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西代表团讨论会上,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这副楹联。他说:"我对‘乐事还同万众心'的印象特别深,用今天的话,就是让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李克强总理日理万机,在众多晋祠的楹联中竟然熟记刘大鹏先生的这副楹联.  相似文献   

11.
潘力生先生诗联点评晨光原文:千章欣合唱,八秩庆齐眉。点评:这是一副抒情妙联.作者在八旬大庆之际,欣然命笔,以铿锵硬语抒发个人的惬意.上联抒写作者对夫唱妇随.有庄有谐的多彩生活的体味。“千章”,千章万篇之意,极言唱酬之多。潘力生先生致力于书法与楹联艺术...  相似文献   

12.
南安 《老友》2014,(2):52-52
正邓小平故居,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名曰"邓家老院子"。邓家老院子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传统农家三合院,占地8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7间,穿木斗平房,青瓦粉壁,古朴典雅。建筑具有典型的川东民居特色,充满浓郁的蜀乡风情。庭院绿树成荫,翠竹掩映。院前梯田层层,夏日荷叶青青,稻花飘香。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都  相似文献   

13.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横批是:二四七三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而且百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2)死(4)妻(7)散(3)"。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们诉说社会的黑暗!  相似文献   

14.
幽默与笑话     
《老友》2005,(10)
一对热恋中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隔两地,半年后女友转投一款爷怀抱,婚礼上,男子送来一副对联。上联:愿天下有钱人皆成眷属下联: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横批:爱嫁谁嫁谁  相似文献   

15.
楹联是一种被大家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晋祠楹联自明清以来,已产生了不下百余副,且不说那些名人大家之作,单看其中的佚名楹联,也颇为脍炙人口、值得咀嚼。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故居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是过去农村常见的一座普通的四合院,四周修竹、绿树滴翠。粉碎“四人帮”后,广安县有关部门曾数次提出要将其修整完善,都被小平同志认真地劝阻了。因此,这里至今仍然是解放初期的老样子。近些年来常有中外各地的群众,怀着崇敬的心情,到这里参  相似文献   

17.
请进     
宋朝时,有一位好客的富翁,他在自己家的大门两边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3个字":话不老",下联也是3个字:"镜中人",横批还是3  相似文献   

18.
三改婚联     
《可乐》2007,(9)
特殊年代什么都有它的印记,结婚也不例外。1974年4月末,有个老贫农的儿子准备"五一"结婚。那时讲究破"四旧",立"四新"。几个亲戚一合计,拟了一副对联——上联:两个节约能手。下联:一对勤俭夫妻。横批:勤俭持家。  相似文献   

19.
学诗先学对,知诗先懂联.诗词,是毛泽东生活中的一部分,楹联亦是毛泽东生活中的一部分.毛泽东在其80年楹联创作、阅读、评点、书写、关注的生涯中.创作、吟诵、书写、题赠联语达212副之多,圈点、评析、关注、推荐的楹联珍品达285副之数.通过对这些联语的研究,可知毛泽东对楹联的爱好与关注情况,可知毛泽东楹联的主要题材和基本内容,可知毛泽东楹联的主要特色、主要艺术创作手法及其对楹联的吟咏、欣赏、评说等情况,可知毛泽东对中国楹联的巨大贡献.毛泽东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一个研究不竭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龙衍庆 《老友》2011,(10):31-31
“花化甲去已,夕阳青山歌盛世;悠闲自得,童颜鹤发乐余年。”这是笔者在江西永新县龙田乡龙田村落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墙上看到的一副楹联。这副楹联不只是写在纸上。也是龙田村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