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印度洋与中国海上通道安全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贸易通道、能源通道和战略通道的安全。中国在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要维护在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安全,就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综合安全观;改善大国关系,发展睦邻友好与合作关系;推动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的多边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机制,建立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的长效机制;加强我国远洋海军力量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国在印度洋的政治、经济与安全领域的竞争态势均越来越明显,出现了经济合作与战略互疑并存的状态。地区问题带来的动荡和战略竞争引发的动荡"此起彼伏",给印度洋安全局势增加了新的紧张和动荡,由此也使得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更加突出,两国关系中的安全困境不断向海洋延伸。中国西进印度洋,被印度认为是最大的威胁和挑战。即便在中印两国的利益交汇点逐渐清晰,挑战和威胁逐渐趋同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战略互疑从未改变。新德里对北京在经济合作上的态度相对积极,政治互信上的反应则相对谨慎,两国似乎正在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在印度洋呈积极进取的战略新姿态,并初步勾画出一幅海陆相撑共进的战略大轮廓。战略利益汇聚,当代的中国已不可忽视印度洋而单纯从东亚视角或太平洋视角探讨自身的未来;且事实上,当前中国经略印度洋具备了必要的安全前提,并正迎来重大的战略机遇;同时,内在条件也日趋有利,战略能力发展、理念创新为中国经略印度洋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思想引擎。故而,相对于太平洋方向的重重阻力,"西进"印度洋,中国可望以较小的战略成本撬动巨大的战略利益。这一整体判断当是中国将印度洋纳入战略视野的核心逻辑,也是正确理解中国当前经略印度洋战略新姿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论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边界问题和中巴关系外,近年来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一问题之所以出现,既与冷战后印度洋地缘战略地位的凸显有关,也与印度和中国对印度洋在各自国家发展中的价值判断有关。中国为了维护在印度洋地区合法的战略利益,采取了"非直接进入"即合作的方式进入印度洋。印度认为中国是一个竞争性的大国,因此,中国进入其视为后院的印度洋被看做是对印度的威胁。从这一认知出发,印度采取了诸多措施制衡中国在印度洋的势力发展,中国的反应则较为谨慎和温和。印度洋问题不应该成为中印关系中的"热点"。我们希望未来的印度洋是合作的印度洋,而不是冲突的印度洋,印度洋问题的妥适解决,能够有益于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5.
受"中国威胁论"及所谓的"珍珠链"战略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以及印度洋沿岸包括印度在内的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惧与防范心态正在不断弥漫,中国经略印度洋将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充分利用中国在印度洋的优势与机会,应对中国在印度洋面临的劣势和威胁,应以"构建共同价值观、寻找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为原则,努力塑造和主动经营一个"和谐、合作、共赢"的印度洋,以化解中美印未来在印度洋可能出现的冲突与中国面临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之洋"——地缘战略视角下的印度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海上贸易的欣欣向荣和海湾石油地位的急遽提升,以及国际社会反恐军事行动的全面开展,印度洋这片古老的海域再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印度洋鲜明的地理构造和主要战略支点的重要战略价值,决定了其在新时期独特的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的地位,进而直接影响甚至塑造了印度、美国和中国等主要大国的印度洋战略选择。随着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日益抬升,从地缘战略角度重新审视印度洋地区,特别是理性认识主要国家的印度洋战略和政策变化,成为新世纪中国维护并促进在该地区重要战略利益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在印度洋地区重要的海军基地,迪戈加西亚基地在历史上曾经起到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打击恐怖主义的作用。而在当前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背景下,迪戈加西亚基地作为美国在印度洋地区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它在应对大国权力转移、遏制大国海权竞争、实现美国海外基地间的战略协同以及巩固同盟和伙伴国关系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基地所在的岛屿存在着主权争议,当前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仍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以及印度对美国在印度洋军事存在的战略疑虑,该基地能否发挥其最大作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8.
1990年9月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接轨通车,标志着一条横贯我国东、中、西地带,连接中亚、西亚、东欧、西欧;沟通太平洋、大西洋,辐射印度洋、南亚的亚洲大陆运输大通道宣布落成。这条大陆桥的开通,开辟了我国向西开放的广阔道路,成为我国全方位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对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在国际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下,大陆桥的世界经济意  相似文献   

9.
宫高杰  曾信凯 《南亚研究》2022,(3):88-110+158-159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与西北印度洋的海陆交汇处,是中亚国家进入印度洋的门户地带,也是印度洋沿岸的主要海洋国家,在印度洋和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通过对巴基斯坦所处的海上地缘位置和周边海洋安全形势考察发现,目前巴基斯坦海洋安全主要存在与邻国在印度洋的紧张关系、海洋管控与防御能力弱化、国家与国民海洋安全意识淡薄、海洋安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缺失以及受到美印等国通过“印太战略”实施海上安全压制等几大潜在风险。未来巴基斯坦可通过借助外力即强化与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合作、观念塑造即提升官民的海洋安全意识、经济先导即大力发展海岸带经济与强化近海安全互相辅助、“大国平衡”即扮演中美印度洋安全互动的“中间人”、身份转变即从海洋安全治理的参与者到协调者来优化巴基斯坦的海洋安全环境,借此提升巴基斯坦的海洋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21世纪印度洋的战略重要性逐步上升,印度洋地区主义受到地区大国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澳大利亚推动了环印度洋地区唯一部长级地区论坛的制度变迁,从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转型为环印度洋联盟。本文主要基于交易成本模型来分析澳大利亚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首先,本文从成员资格、议题领域、集中程度、灵活性与控制权等方面分析制度变迁的内容。该制度的议题领域从开放地区主义转向海事地区主义,集中化程度有所提升,同时保持协商一致的决策程序,偏好达成非正式协议。其次,制度变迁的促进因素包括澳大利亚与印度、印度尼西亚关系的透明度增加,以及海事议题不确定性的上升。再次,与亚太经合组织相比,环印度洋联盟呈现交易频率低与国家异质性高的特点。这导致其在贸易自由化议题的弱化,并且维持高度的灵活性与分散的控制权。最后,对环印度洋联盟的低制度化水平需要破除两个认识误区,即弱联系无用论与低有效性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农"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希魁 《求是学刊》2004,31(5):57-62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 ,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中的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 ,不在城市 ,而在农村。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 ,这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反恐和防扩散上升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首位,而防止新兴大国的挑战不再处于优先地位。依据美国面临的新安全威胁和新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军事变革,涉及军事理论、作战模式以及军事部署。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反恐和防扩散上升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首位,而防止新兴大国的挑战不再处于优先地位.依据美国面临的新安全威胁和新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军事变革,涉及军事理论、作战模式以及军事部署.  相似文献   

14.
试析印度的海洋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孆 《太平洋学报》2010,18(6):74-80
近年来对印度洋的研究成为我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热点之一,印度洋沿岸最大国家印度的海洋战略也由此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目标、布局和谋略这些方面出发,对印度的海洋战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印度洋地区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南亚研究》2015,(2):139-153
印度洋地区研究需要澄清两个问题,一是印度洋地区是否是国际问题研究中的"地区",二是印度洋地区包括哪些国别和地区。本文认为印度洋地区是国际问题研究中地区层次的研究对象,印度洋地区包括3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对国内外印度洋地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印度洋地区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同时,印度洋地区研究主要包括了四个议题的研究。本文认为,今后的印度洋地区有必要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议题上更为多元。  相似文献   

16.
印度洋的海盗威胁与中国的印度洋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可 《南亚研究》2011,(1):2-14
印度洋东西两端的战略通道,即马六甲海峡和索马里海域与亚丁湾,目前都面临海盗的威胁。本文从海盗产生的根源、组织方式、作案手段以及活动范围等方面,比较印度洋东、西部海域海盗的异同,分析打击印度洋海盗的国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评述中国打击印度洋海盗的行动,阐述打击印度洋海盗在中国印度洋战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冷战期间美国印度洋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苏联,冷战后美国成为印度洋的主导力量,开始在印度洋地区进行军事前沿部署。近年来,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提高,美国提出了“印度-太平洋”概念,并强化其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保持主导地位、保护海上交通线安全、控制战略要冲等。美国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因素的驱使下,通过军事部署和制度安排在印度洋取得霸权地位,但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印度洋霸权是“弱势”霸权。  相似文献   

18.
李兵 《南亚研究》2006,(2):16-20
印度把控制印度洋,扼守相关海上运输通道,作为追求大国地位的必要环节和步骤,转变了“大陆防御观”,重视海军的地位与作用。海军战略也相应地由近海防御向远洋作战转变。印度还凭借地理上的有利位置,介入马六甲海峡防务,将影响范围扩展至南海。印度的海上通道战略思想将对中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对此,中国应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9.
吕红梅 《社科纵横》2005,20(3):156-158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意义重大。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着投入体制不合理,投入严重不足;教育的经济功能不强、效率偏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农村青少年辍学严重等问题。必须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改革农村基础教育体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等措施,不断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7):23-28
大国形象建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媒体为大国形象建构提供了便利,但技术劣势、形象模糊、话语劣势等因素阻碍了大国形象建构的顺利实现。为此,文章提出坚持和平与发展、提高国际话语权、设计话语传播技巧、调动国民热情等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