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举证责任包括提供证据责任、说服责任和不利后果承担责任。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应明确行政机关举证责任的范围和举证的规则,以使行政机关依法参加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行政诉讼是指个人、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行政诉讼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诉讼制度。这一概念包括几层意思: 行政诉讼的原告只能是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个人或组织。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为某种行政行为或不为某种行政行为的机关或组织。这里包含三种意思:第一,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第二,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诉讼未必是行政诉讼,只有当行政机关以行政主体出现,并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而为相对人所告时,行政诉讼才能成立;第三,行政诉讼的被告人不一定是行政机关,由法律、法规授权从事行政行为的组织(如卫生防疫站)也可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中 ,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法》划分行政诉讼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诉讼证据规定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诉讼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笔者主要结合有关行政诉讼法律规定 ,解析行政诉讼原告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4.
违宪审查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和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是否违反宪法而进行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审查和处理,是监督和保障宪法真正能够得以实施的一种手段。违宪审查和宪法保障、宪法监督、司法审查及宪法实施等相关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5.
十一月二日至四日,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和中南政法学院联合主办、有十三个省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和法学界106名代表参加的“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中南政法学院举行。现就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行政诉讼被告问题关于共同被告的构成要件,有的提出行政诉讼共同被告应具备两个主要条件,即主体上必须是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客观行为是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主体条件存在以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应包括证明责任与推进责任。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的证明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在诉讼中不能转移。对行政诉讼程序的有关事实的证明依具体情况由原告或者被告承担推进责任,推进责任在诉讼中可能随着当事人提供证据的充足程度而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转移。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制度,既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制度,又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制度。具体的讲它有如下主要功能:一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三是督促与保障行政管理法制化;四是促进为政清廉、提高行政效率。简而言之,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诉讼制度。(一)行政机关要转变观念,具有自觉当“被告”接受监督的法律意识。《行政诉讼法》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保障民可以告官的法律。因为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行政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这在《行政诉讼法》第25条里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表述。可见行政诉讼的基本法律特征是:第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倡,在工商、城管、公安、狱政等领域开始了大量通过柔性的非强制执法实现管理目标的尝试,非强制行政行为成为一种普遍化的行政法现象。非强制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表现,亦有滥用的可能,有对其进行制度化的必要。非强制行政行为的柔性、灵活性与适应性决定了立法规制和司法审查在功能上的局限,必须依赖行政机关制定的自我约束规则。  相似文献   

9.
具体行政行为是相对于抽象行政行为而言的,它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权力,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的,它一经作出,便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执行的则应当予以执行。与此同时,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如果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也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样一来,具体行政行为往往因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起诉而得不到执行,于是,在行政机关和行政管…  相似文献   

10.
一、议价处罚的危害 所谓议价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为避免行政诉讼,而采取规避法律、法规,或者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内,与被处罚当事人就处罚问题进行讨价还价,共同议定处罚结果的行为。这种议价处罚行为,即不能增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行政,增强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又不能使公民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有充分的表达意见和监督机会,严重地破坏了法律、法规的正确执行。具体说,其危害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合法性审查原则被认为是我国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按照学界通常的理解,合法性审查意味着人民法院只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而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一般不予审查。然而,无论是从“合法性”这一概念的理解,还是从行政合理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的关系看,违反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行为都属于“违法”的范畴。我国《行政诉讼法》本身也没有明确排除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审查,相反,其关于撤销判决、变更判决的规定,都反证了人民法院可以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理性审查。  相似文献   

12.
肯定复议机关被告地位的理论难题从肯定复议机关应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相关论述来看,学界将行政复议机关作为行政诉讼的固定被告,大多是从责任心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的。这些学者认为,复议机关之所以在复议过程中大多采用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做法,是因为复议机关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对此,清华大学何海波博士和西南政法大学谭宗泽教授都明确指出,为了克服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决定缺少责任心,所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提起诉讼的,均应由复议机关作为被告。学界的这种看法得到了部分司法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王青斌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24-44+204-205
对于行政不履责案件的司法审查,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着较大争议。行政不履责司法审查体系链的构建对于促进行政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在法定职责的判定方面,除了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机关的职责范围予以明确外,规范性文件、“三定规定”是“法定职责”的判定依据,先行行为、行政允诺、行政协议、权责清单不是判定依据,而会议纪要则只能作为法定职责的补充判断依据。可被诉请履行的行政职责,必须满足职责具体明确、具有实际履行效果等一系列条件。根据表现形式,不履行可以分为明确拒绝履行、怠于履行和未能完整履行三种。对于不同类型的不履行,司法机关应当采取不同的司法审查标准。在司法机关认定行政机关有未履行的法定职责而行政机关的抗辩事由满足形式要件的情况下,司法机关还应对行政机关所提出的抗辩事由进行实质性审查。  相似文献   

14.
改革行政审判方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使其适应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认为,发扬民主、弘扬法治是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方向,合法性审查原则是审判方式改革的重心,规范庭审方式是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应当围绕推行直接开庭、注重合法性审查、强化被告举证责任、落实合议制度和摆正法官位置等五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诉讼法从1990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贯彻执行情况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作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应诉”行为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愿当被告、不愿出庭应诉的种种消极现象。克服这种消极现象,变消极应诉为积极应诉,需要认真解决行政机关对应诉行为的认识问题、觉悟问题和应诉能力问题。行政机关,首先要切实认识,行政诉讼是以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为特定内容的一种特殊的诉讼活动。其要旨是要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既要执法又要守法,使国家的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6.
行政公益诉讼中的"不履行法定职责",有其独特的内涵、外延和制度构造。通过对817份判决书的梳理可以发现,行政公益诉讼中的"不履行法定职责"主要包括履职程序违法或存在瑕疵、履职内容不合法、公共利益受损害状态未消除三种类型。对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认定规则,在行政机关负有法定职责的前提下,较为理想的审查思路是建立"三层次裁判结构",即首先要明确法院对行政机关履职行为的审查范围,然后以"行为过程和结果状态"双重判断标准对行政机关的履职行为进行审查,最后还要考量行政机关是否具有合理的免责事由,从而判定行政机关的履职行为是否构成"不履行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17.
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的客观要求。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正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为纠正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不适当的问题,我国《行政复议条例》明确将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行政复议予以纠正的对象之一。对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剖析,无论对学术研究还是对依法行政都是十分有益的。一、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界定 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所作的  相似文献   

18.
行政执法预期效果的实现,既体现在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上,更体现在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实现上。相对人自动履行义务实现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方式存在局限性,使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不可缺少。我国目前行政强制执行体制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我国现行通用的行政强制执行方式存在适用上的局限性和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建议在行政强制执行体制上,将目前由法院承担的审查和执行职能分开,审查职能继续由法院承担,执行职能回归行政机关;在执行方式上,吸收和借鉴撤回受益行政行为、拒绝给付、公布违法事实等。  相似文献   

19.
不当行政行为虽然不违背法律规定,但却侵害相对人的正当权益和破坏法治秩序。合理性原则是对不当行政行为进行规制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不可逾越的底线。针对不当行政行为在实践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应当将合理性原则对不当行政行为的规制体现在法治行政的具体实践之中,结合法理对行为进行评价,通过正当程序对行政行为进行规制,制定裁量基准实现行政的自我规制,实现行政复议与诉讼中的合理性审查。  相似文献   

20.
坚持行政机关依据法定的行为方式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和政府权力的终极渊源属于人民,是现代国家政治民主的共同价值目标。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实行与实践,呼唤着行政法制的理论探讨,正确认识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理解和把握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的内容构成,是促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建构具有中国特色行政法律体系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