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彩文  沈彭 《民族学刊》2021,12(11):70-77, 129
云南省永德县布朗族的“贡母”节起源于送归布朗族传统的“拱木”会,是永德布朗族重要的民俗信仰活动。当地布朗族文化精英为了在现代社会变迁中拓展布朗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与地方政府合力推动重构了“贡母节”,由此重塑了地方社群的传统仪式与文化空间,并使之成为维系布朗族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这种“传统的发明”、节日的再造和“非遗化”的传承不仅有助于提高布朗族的民族自豪感和社区凝聚力,维护中华文化多样性,而且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永德布朗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些民族的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体现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与独特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许多不可再生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正面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危险.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由于其文化核心区范围较小,存续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较弱,其传统文化的处境比其他少数民族更为严峻.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地处云南边疆山区的布朗族的传统纺织技艺为例,探讨现代化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郗春嫒 《民族学刊》2014,5(1):9-15,98-99
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使得世界各民族处于急剧的社会文化变迁之中,发展中国家及其少数民族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文化适应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布朗族为个案探讨社会变迁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向。在对文化适应理论进行回顾之后,结合实证调查分析,本文认为,贝瑞所提出的文化适应理论能够较好解释及指引布朗族社会变迁及文化传承,在调适中寻求发展应是人口较少民族当前社会发展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安全"主要包括文化利益、文化价值、文化资源、文化传统是否安全。通过多次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布朗族传统文化正面临非遗不断消亡、文化空间不断变异、文化主权日益弱化、文化传承青黄不接的局面。具体体现在生计方式的嬗变、衣食住行的变迁、宗教信仰的演变、传统婚俗的变迁、手工技艺的失传等方面。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生境是影响布朗族文化演变的主要因素,适应生境是布朗族重拾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郗春嫒 《民族论坛》2013,(8X):47-51
"文化安全"主要包括文化利益、文化价值、文化资源、文化传统是否安全。通过多次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布朗族传统文化正面临非遗不断消亡、文化空间不断变异、文化主权日益弱化、文化传承青黄不接的局面。具体体现在生计方式的嬗变、衣食住行的变迁、宗教信仰的演变、传统婚俗的变迁、手工技艺的失传等方面。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生境是影响布朗族文化演变的主要因素,适应生境是布朗族重拾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罗晓飞 《民族论坛》2012,(10):78-80
少数民族教育是中华民族教育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教育意义下,美术教育担负着提高本民族审美意识,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己任。在全面凸现其教育功能的过程中必须突出"民族"和"文化"特性,体现民族教育核心本质;同时,顺应时代对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关注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多元品质并以此促成民族文化创新的基础;以教育的时代性特征为价值取向,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教育中培育公民意识,弘扬民族精神,从而完善和丰富民族教育意义下的美术教育功能及其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源泉.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质的丰富,注重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很多朝鲜族学生对民族传统礼节知之甚少,日趋淡漠,面临着消亡的边缘.本文提供了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分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教育方法,强调学校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民族学校有义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了黑龙江省朝鲜族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仫佬族社会教育的方式主要有民歌传唱、民间故事的流传、生活习俗的浸染;仫佬族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伦理道德教育、历史教育、感恩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文学艺术教育、宗族观念教育和勤俭教育;民歌传唱受到冲击、传统节日活动的内涵发生变化、传统生活习俗日益消失、民族文化传承人难觅是仫佬族传统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导致困境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落后冲击着文化自觉,社会发展与部分仫佬族传统文化传承存在背离趋势,政府组织的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对民众的吸引力不够,没有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技术在仫佬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布朗族源自古老的百濮族群,是云南省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布朗族婚恋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俗本身是一种传承文化,其婚恋习俗的传承既受大环境如社会发展、时代变革的影响,也受小环境如地域观念、民族心理、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满—通古斯语族作为古老的民族共同体,蕴藏着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特征,是研究诸民族原生态文化业态的样本;满—通古斯语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民族文化标识,独道的民族文化基因,既浓缩了民族文化精华,又彰显了民族文化精神;既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又显现了民族文化价值。保护传承满—通古斯语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需从教育传承、竞技传承、产业传承、媒体传承、民间传承和学术传承等入手,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也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和保护,就必须积极探索数字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本文分析了数字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化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古老的羌族羊皮鼓舞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特点,即使在现代仍发挥着传承本民族历史与文化、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数字信息时代,特别是在"云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的发展,对民族文化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但同时这也为民族文化传承渠道的发展和转换带来了契机,将现代媒体技术应用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颇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刘金林  卞之峣  董佳婧 《民族学刊》2023,(10):20-26+14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各族人民的代代传承中延续至今,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在各族人民的历史发展、生产生活中起着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相辅相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宝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励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在深入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包括四个方面:增强文化自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各族人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强化学校教育,守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5.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其重要聚集地之一;达斡尔族人口虽少但历史悠久,拥载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口耳相传的口传文化"乌春"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各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但当前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诸多保护难题;基于保护传承的现实需要,必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把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推动达斡尔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文化是新时期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一脉相承的教育属性;在实施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德育教育中,民族地区面临网络文化冲击、功能弱化等诸多现实问题;立足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走创新发展的德育教育之路,才是破解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口头传统文化作为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目前正面临濒危、衰退、消失的困境,亟需国家、政府及广大人民共同努力抢救。本文关注新疆口头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并就如何应对口头传统文化困境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保护和传承新疆口头传统文化起到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范小青 《民族学刊》2020,11(3):73-79, 137-138
在传统的实地社区难以发挥既有作用时,新媒体和网络社群在凝聚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的田野调查发现,网络社群已成为传播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域,不仅传播传承民族文化,还传承红色文化、家教文化;网络社群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生产性保护、促进社会参与和年轻人参与的重要力量,有望与政府行为形成合力;但要让兴趣转化为传承,仍然任重道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从思想上充分重视网络社群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动群众参与传承,同时培育“新乡贤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网红”,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品牌,借助新媒体平台全面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实现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也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不仅仅是要靠传承,通过体验中心的创建可以研发更多的创新的形式。这反映了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必要性。通过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创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让传统文化在高中学习阶段展现出经久不衰的魅力、在新时代学生的视野中突显出新时代的风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能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视为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因此,具有代表性、民族性、传承性的区域传统文化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则为我的区域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意义的创新。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通过在河源客家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激发设计灵感,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也为客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了实用人才、促进客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