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两部成长小说有共同的主题--追求自由.比较两部小说主人公追求自由的过程,即他们各自成长的过程,分析两位作家人生观以及他们在小说中应用的象征手法可以看到两位主人公追求自由的理想是不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短篇小说<蓝色旅馆>的写作特色--新颖的自然主义创作手法及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克莱恩写作特色,是他对美国文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之一.在<蓝色旅馆>这一短篇小说中,不论是情节展开,还是人物刻画,克莱恩都挥洒自如地运用了自然主义写作手法.而他言简意赅、口语体语言风格,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相似文献   

3.
该文为"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综合研究--另一种‘国故整理'"之第一篇.文章首先就鲁迅已考虑到的、促成他写作<不周山>的几个主要原因展开论述,适当加入一些推测.其次是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对若干疑问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富兰克林自传>叙述了富兰克林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详尽地介绍了他创业、奋斗、成功的历程,以及他为人处世的原则.作为一部成功的自传作品,<富兰克林自传>更倾向道德力量的展示和教化功能的推广,并通过使用小说修辞技巧--视点控制与时距控制等宏观技巧和反讽等微观技巧,来表现对读者进行道德教化的初衷.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过客>中的"过客""少女""老翁"三个人物的形象内涵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鲁迅内心三个"自我"的象征.而鲁迅小说中那些主体感情色彩极浓的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无疑和鲁迅的精神内涵一脐相连,他们身上大致体现了鲁迅的思想发展变迁历程,折射了鲁迅在不同时期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甚至人生经历.这里将鲁迅笔下主体性极强的人物分为过客型、过客--老翁型、少女--过客--老翁型三类.紧扣过客的精神内涵,重点论述前两类人物类型,阐释他们的"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的生存方式和"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6.
将<红楼梦>东观阁本的评语与脂砚斋的评语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脂砚斋评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具有文人自娱性;而东观阁评则较为客观,注重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书商导读型的特征较为明显.文人自娱--商业传播--文人自娱--文人自娱与商业传播,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体现了<红楼梦>评点史的轨迹.在<红楼梦>评点史"多元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脂砚斋评和东观阁评从文人自娱到商业传播,分别占据了初始阶段的两个较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为少年心思写歌——评曹文轩的小说《细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文轩近年来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独树一帜的美学追求,还在于他探入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少年情怀.<细米>格调优雅浪漫,以细腻的笔致描写了敏感多思的少年心思.<细米>有美的内容,也有美的形式,是当代文坛不可多得的美的收获之一.  相似文献   

8.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天赋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巧融合为一体.海丝特·白兰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红字>中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典范.在海丝特漫长而卓绝的抗争中,她不仅完成了自身的追求,而且通过身体力行改变了周围人们的看法和社会的世俗观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她同样也实现了对社会的改造--这或许就是霍桑所认为的探求当时社会罪恶与寻找社会出路的最理想的道路.由于当时的背景和霍桑的个人经历的影响,霍桑把这一重任赋予了女性,赋予了<红字>,赋予了<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换言之,这一鲜红的A字,鲜活的海丝特女性形象,正是在现实与理想矛盾中煎熬的纳撒尼尔·霍桑的投影.  相似文献   

9.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一书是当代关于空间问题的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他提出一种独特的社会空间理论,用社会和历史来解读空间,又用空间来解读社会和历史,并使用"空间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的"回溯式进步"来强调社会--历史--空间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对于西方传统认识论的反叛,又是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空间化尝试,也是列斐伏尔自己理论发展一脉相承的产物,将自己的理论指向于"空间革命"--重建一个差异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433D<蛇郎君>故事是中国专有女性故事.故事轴心以女主角屡经"试炼--磨难--成长"的奇幻故事,透露民间对于女子的严苛考验与要求以及女子完美人格期望及其早期中国传统父权族群文化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为着眼点,通过分析这两个文件中的两个主要内容--关于革命纲领与统一战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了科学的革命理论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的每一部小说都以某一种关于存在的理论、某种抽象的哲理为依据或骨架.本文就其小说<虬>和<恋爱中的妇女>所蕴涵的哲理意蕴展开分析.两部小说共同构建了现代人寻找的过程,即寻找乐园--寻找彩虹--寻找再生.但这是一个无望的过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循环前进而又无望的过程构成了劳伦斯小说对现代人何去何从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以&lt;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gt;和&lt;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gt;为着眼点,通过分析这两个文件中的两个主要内容--关于革命纲领与统一战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了科学的革命理论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以下简称<IAS-12>)共同涉及的所得税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比较,在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晚安,苔丝狄蒙娜>作为一部后现代的荒诞戏剧,在颠覆理性主义的方面与后现代哲学家福柯的思想不谋而合.文章以福柯关于知识、话语和权力的关系,理性的他者--癫狂,以及理性主义下性别特征三方面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剧作者如何以荒诞的手法从内容和形式上颠覆理性主义的霸权.  相似文献   

16.
运用传记学批评方法,结合鲁迅生平、思想,可以看出,<野草>体现了鲁迅的生命观、历史观--"中间物"哲学,体现了他绝望抗争的人生态度.从创作过程、鲁迅心境可以解读<故事新编>"油滑"写法的必然性及其意象、情节中的复仇情绪.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对人们把沈从文<媚金,豹子与那羊>习惯性解读成一篇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进行质疑,主要通过对文本中"故事"--小说、神话--象征、故事讲述者--作者这三个层面的分析,层层递进,从而揭示沈从文精神上的深层次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8.
小说<悟空传>的主题是"本性比所有的神明都高贵".人们总是生活在某种既定的社会价值规范中.这种既存的社会价值规范设定了一种神妖二元对立的价值体系--凡是在其秩序之内的都是"神",被排除在其秩序之外的则是"妖",被认定为"妖"者往往失去对自我的判断能力,一心向往成为"神",孙悟空就是如此.为了成为"神",他自觉地去除"妖精",积功德,当所有的"妖"都被除尽时,他也就最终除掉了自己,成就了如来的阴谋.因而,认识自我,认同自我,逃离既存价值体系,才是解放自我之路.这是<悟空传>的深刻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张岱年先生的人格和治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年学术生涯八十年,可分三个阶段,其特点可用"纲"--"微"--"新"--"全"四字概括.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所出<中国哲学发微>,是张先生沉寂20年"复出"后的代表作.张先生一生坚持辩证唯物论和社会主义,其精神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相似文献   

20.
无形资产是企业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资产.我国自从开展无形资产的核算已有近二十年历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认识和处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最近财政部又出台了新的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笔者结合<准则>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