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上海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已占刑事犯罪总数的6%-7%。在惊人的数字后面,深深地烙上了社会大变迁时期的时代印记,贴上了大都市、城市化与社会流动的色彩标签。一、上海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的结构性变化1.外地来沪未成年人犯罪急剧上升近年来,由于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流动频繁,上海地区的外来人口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外地来沪未成年人犯罪,十年来逐年上升,已占上海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40%,而且,这种上升趋势还将持续下去,成为影响上海地区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海地区外来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有着相当…  相似文献   

2.
据对上海市少教、妇教、工读学校五百五十名十八岁以下青少年调查,在违法犯罪青少年性罪错的比例为48%。这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类型中近一半属性罪错。另据上海卢湾区工读学1984年至1988年9月为记录数据统计,性罪错的比例也以每年5.6%的速度递增,工读女生的第次性行为的年龄以13~15岁为高峰期,并每年下降0.2岁,这就告诉我们,工读女生的生理、心都受到了相当严重的份量。为此,我们必须研究工读女生在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之际,就陷入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一个棘手的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关注,青少年犯罪率占整个犯罪的比例,到1988年底已提高到70%以上。据杭州市工读学校开办八年来统计,共招收的学生421人中,进校时年龄最小的十二岁,最大的十七岁,平均年龄十四点一岁,初犯年龄最小的是八岁,高峰阶段为十三至十四岁。他们的罪错类型是:偷窃占52%,性罪错占32.6%,打架斗殴等15.4%。作案方式:团伙的占63%,单干占37%。年轻化、偷窃、团伙作案,是当前工读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侯澧君 《社会学》2006,(3):29-35
随着上海的门户开放,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在上海安家落户。在这些外来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城市里的“外来新娘”,即从外省市流人上海,嫁给具有上海常住户口男性的妇女。根据本市1997年流动人口调查报告显示,在全部外来人口中,有4.2%配偶为上海人,由于外来男性有上海户口配偶的比例比女性要低得多,两者之间的比例大致为1:5,说明和上海人结婚的绝大部分是外来妹。这部分外来妹就是本文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流入地外来女性人口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包括外来育龄妇女。据统计,2007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499万,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26.86%,比2003年上升了8个多百分点,其中,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占全市已婚育龄妇女近三分之一。大规模的外来育龄妇女为上海经济神会的飞速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她们的规模、生育行为给全市的出生人数、生育水平、出生性别比,以及计生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舆论普遍认为互联网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首要因素.但笔者认为互联网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只是工具性的,它只是一个提供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是一种传播和获取信息的工具,而直接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是不良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7.
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的调查统计,接受过少教的青少年在回归社会后,由于种种不适应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人会再次违法.统计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刑释或解教后3年内重新违法犯罪率为34.6%,个别地区超过40%,而且青少年重新犯罪呈现出由一般犯罪到严重犯罪、由犯单一罪到犯数种罪的趋势. 针对解教青少年开展回归矫正工作,对预防青少年再次犯罪以及协助他们顺利重返社会、融入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广东省廖冰兄人文基金会(以下简称廖冰兄基金会)秉承人文关怀精神,协同广州市少年宫于2007年正式启动"展翅计划"项目,旨在探索一条协助解教青少年成功回归社会的道路,为教育期满的青少年进入社会、走上正轨提供有效援助,减少再犯.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上海的中小学校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和健全了青少年教育保护的机构和网络:开展了广泛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使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统计:1987年违法犯罪青少年学生407人,比1986年(504人)下降19%:1988年(404)人与1987年相比基本持平,略有下降(0.7)%;1989年(385人)比1988年又下降了11.3%。四年中,在校中小学生和职业学校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小年龄趋势明显,小学生违法犯罪增多。据卢湾区工读学校统计,1977年工读生平均年龄17.8岁,其中高中生占80%,初中生占20%,88年工读学生平均年龄14.8岁,其中初中生占80%,高中生只占10%,出现了10%的小学生,卢湾、黄浦等区开办了小学生班。青少年犯罪中小学生犯罪增加,小年龄趋势明显,使预防控制小学生犯罪成为教育战线的重要课题。如何解决青少年学生犯罪,保护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党和政府十分重  相似文献   

10.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违法犯罪中青少年比例逐年有所减少,但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绝对数量仍然较大,2001年大约有80万人左右,并且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倾向、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键”理论与青少年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社会键"理论从一个方面为防范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增多,青少年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势在必行,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却日益严重.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及主观动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针对校园的特殊文化氛围构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御体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已成为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而对聋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没有引起整个社会特别是有关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往往处在被人遗忘的角落。聋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也和健全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一样,严重地影响着社会治安,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四化建设。所以,聋哑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一个值得社会和各方面重视的问题,应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针对聋哑青少年的特点,对聋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治。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时期是我们成长必须经历的一段时期,是我们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特殊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趋势一直呈居高不下态势,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的特点。探讨青少年时期的年龄特点及其与违法犯罪的关系,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对预防和惩治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改造违法犯罪青少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小武  沈阅微 《城市观察》2021,72(2):96-104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大城市都在上演新一轮的"抢人大战".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大量外来人口为追寻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徙居,其中青年人口向大城市迁移成为主流.但外来青年在大都市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顺遂.学术界长期关注的外来人口在大城市面临的生活环境逼仄、工作待遇较低、身份认同模糊、城乡二元困境、短期内难以全面融入大城市等社会问题,在大城市外来青年这个群体身上同样存在.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深度挖掘分析新时期外来青年到大城市从"落脚"到"融入"的过程、心态等问题,从而为新一轮的城市"抢人大战"提供一种新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一、心理治疗,是预防、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在预防、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系统工程中,从社会讲,至少要有学校、家庭、街道心理咨询等机构。心理咨询在国外是一个行业,形成了各种流派,有精细的分工,美国就有40%的居民进行心理咨询,得到了心理治疗。在我国,心理咨询并未成为一个行业,仅是一门科学,为少数人所研究。作为社会综合治理的一部分。预防、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必须有心理咨询室,社会要有心理咨询诊所,以治疗心理疾病,调整人际关系,减少违法犯罪。从个体讲,至少要有思想、行为、生理心理等几方面的预防、矫治工作。过去,我们强调的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政治的、道德的预防、矫治;通过强化行为训练,力图获得正确的习得性行为模式,预防、矫治不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近些年经常占据新闻版面,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也越发受到社会的关注。青少年对法律的认知还不健全,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良好的自制力,这也是导致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本文将简单分析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当前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论述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出几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违法犯罪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堪忧,影响其正常社会功能的恢复。为了更好地帮助这部分青少年回归社会,预防再次犯罪,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与干预十分重要和必要。本文对违法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心理康复体系的建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对农村学生违法犯罪情况和防治问题作了一次调查。发现过去并不十分突出的农村学生违法犯罪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的发展而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学生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学生违法犯罪人数1986年是141人,1987年是165人。1988年是187人。学生违法犯罪人数占作案成员总数的比例,也由1986年的18.73%,上升到1988年的25.78%。今年1-3月份,学生违法犯罪人数也已占全县整个作案人数的25.96%。二、“双差生”“流失生”占绝大多数。在中小学学生违法犯罪中,“双差生”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