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唐代扬州和长江下游的经济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在唐代为全国最大的经济都会。当时的人每以益州和扬州并称,说是“扬一益二”。以益州的富庶,尚仅居于扬州之次,其他各地更难与之相颉颃了。扬州能够成为名重一时的经济都会,是与长江下游经济地区的发展分不开的,这里一并加以论述。一、唐代扬州和长江下游经济地区的地理条件唐代扬州能够繁荣,而且为其他经济都会所不及,是有各种原因的。地理条件应该是其中的一种。唐代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经济地区,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都居有影响全局的地位。扬州就在长江下游经济地区的中心。当时长江下游经济地区应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不过根据唐代实际上的情况,它应该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扬州,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古城,也是鉴真和尚的故乡。他于垂拱四年(688),出生于扬州附郭而治的江阳县,即邗沟故道以东以南的地区,包括今城扬州在内。这座古老的城市,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已成为淮南运河的入口处,我国南北水陆交通和运输的枢纽,对外贸易的港口,东南地区的一大都会。以“富庶甲天下”而闻名于世。唐代诗人徐凝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正是对整个唐代扬州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生动概括。鉴真大和尚就生长在这样  相似文献   

3.
这是唐代诗人姚合《扬州春词三首》中的一首。作者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把水乡扬州美丽、繁华的景象,生动而凝练地刻画了出来。象这类吟咏扬州繁华风貌的诗篇,在唐人作品中流传下来的不少。这些,为我们今天研究唐代的扬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唐代,扬州不仅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重镇,而且是蜚声中外的一座名城。唐朝建立不久,就在这里设置大都督府。大都督府在当时为数很少,其设置,一般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扬州设置都督府,对于它的繁荣自然起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扬  相似文献   

4.
扬州在唐代是国内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大都市。《太平广记》收录了大量描写有关胡商和胡奴在扬州活动的作品。通过分析扬州胡人形象,可以看出异域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及融通,也可以窥见唐代扬州城市盛况。而透过唐代扬州胡人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文化观念,也可以探看汉民族共同体对于胡人曾经有过的群体想象。  相似文献   

5.
关于唐代转运使的治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转运使成为固定职官以后,便有了治所。可是,治所在哪里呢?至今还是一个问题。1982年出版的《中国史稿》第四册第五章第四节说“唐朝盐铁转运使的治所设在扬州”。其实这种说法很早就有。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20《赋役·漕运》说:“扬郡为江淮津要,唐都关中……皆转漕东南,设转运发运等使,驻节于此,以经理其事。”又在卷35《秩官·盐铁使、转运使、发运使》中,把从裴耀卿至柳灿等五十七人,全部作为在扬州的职官。这无疑是认为盐铁转运使统统都在扬州治事了。另外有一种说法,虽然不明确说盐铁转运使的治所在扬州,但认为“唐代盐铁使久驻扬州”“长期驻在扬州”。  相似文献   

6.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建国以来,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市区境内多次出土金首饰,1983年在三元路工程出土的唐代金首饰中,以奏乐飞仙纹镂空金栉(以下简称金栉)尤为罕见,工艺水平高,特色亦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 扬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审定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在唐代曾经是经济发达、商业繁盛、文物会萃之地。 唐初,扬州城在今日扬州市西北的蜀罔之上,乃汉代广陵城故址。蜀罔之下的平地上住着一些居民和手工业者。中唐安史之乱爆发,黄河南北战火连天,江淮地区比较安定,中原的一些富商大贾纷纷转来此处经商,一些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人民也相继南来,扬州人口增  相似文献   

8.
扬州,自唐代以来就是一个商业繁盛的著名都市。清代,扬州是两淮都转盐运陡司的所在地,因而,四方豪商大贾鳞集■至,扬州成为两淮盐业的大本营。扬州盐商即两淮盐商,又称淮商、扬商,是两淮地区盐业商人资本的统称。扬州虽为盐商荟萃之地,但扬州盐商并不一定都是扬州人。  相似文献   

9.
唐代扬州城区规模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扬州是淮南道的首府,从高祖武德九年(626)改邗州为扬州后,扬州成为大都督府所在地。当时扬州领江都、六合、海陵(今江苏泰州)、高邮等四县,这四县只有二万三千一百六十户,九万四千三百四十七人,人口这样少,和隋朝末年的战乱有直接关系。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领江都、江阳(太宗贞观十八年分江都县置,在郭下与江都分治)、六合、海陵、高邮、扬子(高宗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分江都县置)、天长(天宝元年割江都、六合、高邮  相似文献   

10.
扬州雕版印刷始于唐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雕版印刷为历止文化名城扬州重要文化特色之一。它为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整理和保存祖国文化遗产,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作出了贡献。清代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达,官刻、家刻、坊刻皆盛,且颇多善本,以是与苏州、南京并列为江南三大刻书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雕版印刷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特别是196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以刻印木版古籍为专业的出版单位——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的建立及其对古文化的贡献,在扬州雕版印刷史上谱写了新的光辉篇  相似文献   

11.
唐朝至近代长江三角洲港口体系的变迁轨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最重要的贸易港从唐代的扬州转移到宋元明时期的宁波及外港双屿港,近代开埠之前又转移到上海,大致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再自南向北转移的发展趋势。不同时期的主要贸易港和区域性港口形成分工协作、层次分明的港口体系。文章最后从港口区位条件、自然环境、腹地经济开发程度、对外联系等方面分析了推动长江三角洲主要港口转移和港口体系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即在南北朝对立时期,已是经济繁荣,人物荟萃。鲍照《芜城赋》写广陵全盛之时“车挂(车彗),人驾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虽不无夸张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南朝初期扬州商业繁盛的景象。隋末大乱,扬州地区屡遭战火,受到严重破坏,归唐以后,又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旧唐书》卷五十九《李袭誉传》说:“江都俗好商贾,不事农桑。”李袭誉是唐朝宗室,他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约在贞观七、八年,足见唐初扬州经商之风很盛,标志着商业的发展。其后随着江淮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业  相似文献   

13.
全国唐史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于11月11日至17日在扬州举行。扬州在唐代是驰名中外并有“扬一益二”之称的繁荣都市。参加这届年会的有来自全国六十多个单位的代表八十余人,他们中间有老一辈唐史专家,有中年唐史学者,还有研究唐史的后起之秀。唐史研究会负责人郭琦、史念海、王仲荦、黄永年,江苏省社联负责人周邨,扬州师院负责人成克坚、孙达伍等到会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4.
扬州地区说唱表演类文艺历史悠久,隋炀帝提升扬州城市地位与京都同等级别,把大批艺人集中到扬州,有力推动了扬州说唱艺术的发展.在唐代扬州高度繁荣基础上,说唱艺术继续发展.达官贵人多有家班,伎艺传授很受重视,表演水平不断提高.诙谐调侃类节目很受欢迎,推动了说唱表演类文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代城市工商业流动人口是唐代一个闪烁的亮点 ,这些流动人口与城市之间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扬州作为唐代中后期一个曾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典型工商业城市 ,其工商业流动人口状况因其频繁的内外交流而较为典型 ,城市发展也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比较法对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从题材、音乐形态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因同源而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分析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改善,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又存在着各自独特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一年国内的隋唐五代史研究,主要是唐史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呈现着兴旺景象,择要说明如下: 学术会议四月,成都杜甫研究学会举行首届年会。从收到的论文看出,除了研究杜甫诗歌之外,还有探讨杜甫与当时党派的关系,杜甫与高适、岑参的交游,杜甫有后于江津崔宁妾任氏保境御乱的佚事等,都涉及史学领域。这几篇论文,已在《草堂》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五月,江苏省考古学会等单位举办了唐代扬州考古学术讨论会。与会同志最感兴趣的是唐代扬州城市的规模和布局问题。唐扬州城分为子城和罗城。对子城有一重城、二重城、三重城之争。对罗城也有两种意见:一是南北长、东西狭,一是东西宽、南北  相似文献   

18.
唐代扬州是蜚声中外的繁华城市,《资治通鉴》中赞誉扬州是:“富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曾描绘扬州的盛况:“扬州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常有绛纱灯万数,辉耀罗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但是,由于唐末军阀混战,“连兵不息,庐含焚荡,居户丧亡,广陵之雄富扫地矣”。从此,唐代这座仙境般的繁华城市被湮没。扬州在天宝时人口已达四十六万七千八百五十七人,是仅次于两京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它遗留给了我们许多唐人的墓葬,探索这些墓葬的情况,对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唐代中原与西域间的商业贸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代中原与西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交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景象。本文仅从唐代中原与西域间商业贸易关系的阶段、特点和社会作用三个方面试作探述。一唐代中原与西域间的商业贸易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六一八年唐朝建立到六四○年唐灭高昌,此为渐兴期。此间,由于隋末的社会动乱、战争不息、经济萧条、交通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自古以来,颇多“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郑板桥语)。扬州本土和客居扬州的文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敢鼓敢呼,在不同时代,曾以不同样式,“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枚乘的《七发》开汉大赋劝百讽一的先河;唐代诸多诗人皆借隋讽唐;元代睢景臣《高祖还乡》套曲制作新奇,揶揄百端;明代宗臣《报刘一丈书》抒发积愤,痛快淋漓;清代吴敬梓客死扬州,《儒林外史》也于扬州付梓,分明是揭示文人心态的利刃;……扬州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培养了一位位讽刺文学的巨擘;扬州政治、经济、民情习俗等社会生活百态,也为一篇篇讽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活水源头。扬州讽刺文学的杰出成就,树起了我国讽刺文学的一座座丰碑,达到了作家所处时代的最高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