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文才在《白朴戏曲集校注·前言》中认为,“《东墙记》大约是白朴早年在真定的作品,可能是与史樟的南戏《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同时而作。”《附编·白朴杂剧全目提要》对此则进一步加以引伸论述:“《寒山谱》中收此戏文(案指南戏《董秀英花月东墙记》),题为‘九山书会捷机史九敬仙著’此史九敬仙即孟本《录鬼簿》之史九敬先(《正音谱》同),抄本作史九散仙,曹本作史九散人,‘真定人,武昌万户’。”“《寒山谱》称史为‘书会捷机’,乃书会假托其名,谅非书会中人。”作为元杂剧的作家史九敬先是否曾写过南戏  相似文献   

2.
邵登 《东西南北》2014,(20):28-30
“煮饭是我离婚之后才开始研究的,变成了我一个人过日子的习惯,洗碗、切东西、剥皮,变得有时间去做了。煮饭,成了我这些年治疗型的伴侣。”  相似文献   

3.
“未来世代研究”展望──兼评首届“将来世代国际论坛”学术研讨会秦麟征一种旨在为人类后代谋福利的研究,正在悄然兴起。有人把对人类后代的研究,称为"未来世代研究"或"将来世代研究"。将来世代国际基金会和将来世代综合研究所一类的机构,已相继成立。一系列有关...  相似文献   

4.
近代北京群众性学术社团的发展常润华在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自元代起,就曾出现过群众自发组织的,带有学术性的社团组织。如在元成宗元贞年间及大德年间(1295—1307年),在大都(今北京)由当时的一些文人、艺人,先后自发组成“元贞书会”和“玉...  相似文献   

5.
从俗语“郎才女貌”看男性文化的实质谭学纯民间俗语“郎才女貌”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传统婚嫁观,作为集体无意识和社会文化心态的符号形式,“郎才女貌”折射出人们的择偶心理、价值观和审美理想。把“才”和“貌”视为男女结合的理想前提,在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中,具有极...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自古以来是重后裔的,即使现代人已逐渐淡化了“养地临老”或“传宗接代”的传统生育观念,孩子对家庭的重要性仍然是首当其冲的。在我进行的有关当代人生育观的问卷调查中,79.73%的人认为“有孩子的家庭才是完满的家庭”,15.46%的人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后代”,10.57%的人认为“没有子女的人到了老年会很孤独”,6.47%的人认为“真到老了,还得靠亲生儿女”,也有极少数人(2.29%)生育孩子的动机充满着盲目性和被动性,仅仅是出于“不生孩子会让别人认为是不正常”。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当今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  相似文献   

7.
田香兰 《社会工作》2008,(24):47-49
2007年开始,日本“团块世代”按照企业60岁退休制度陆续退休。团块世代一直支撑着日本技术。因此,“团块世代”退休给企业造成技能继承问题。日本政府出于缩减社会保障支出的考虑,制定了65岁退休的政策。基础年金也从65岁开始给付。这给“团块世代”带来就业压力。同时,也给企业的继续雇佣和国家的社会保障及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与经济繁荣相伴的,人们的精神富有也在加增,一个鲜明的标志是:慈善,在国人的心目中正回归神圣!慈善是什么?《辞源》上说是“仁慈善良”,《现代汉语辞典》说是“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这两个解释,大致意思都是行善积德,扶贫助残,救死扶伤,乐善好施。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世代传诵的行为规范之一。但是,多年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慈善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当作资产阶级“人性论”和“糖衣炮弹”,被“狠批猛斗”,致使人们避之犹恐不及,谈“慈善”色变,直到人们几乎忘却了这个词。看一下大陆媒介,在1993年…  相似文献   

9.
秋浦 《东西南北》2013,(17):68-69
“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虽然“萌”这个字用来形容一种特殊的气质是近年来才流行起来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人萌物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玩意儿。汉语是富于暗示性的语言.这种特点到了现代发展得愈加明显。大家说话越来越喜欢说“你懂的”,想用一句话说清“萌”给人的感受能把人憋得面红耳赤。还好古人用词尚Ⅱ讲究,要不然今人在史书上看到的将是以下腆故:东施卖萌、班门卖萌、廉颇老矣尚能卖萌……是的,萌在古代是大量存在的,虽然当时它还不叫“萌”。  相似文献   

10.
龚颖 《唐都学刊》2013,(6):31-34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启蒙运动家,他在强调掌握科学规律的重要性的同时,主张人类的道德世界有其独特性,解决道德问题不能依靠当时流行的“生存竞争”的进化论、功利主义等学说。人只有在遵从“自发”的规定、超越一切“他律”性规矩时,才会成为真正的人,才有可能不必刻意地去做符合道德的事情而自然采取正确的言行、不必介意道德为何物而自然成为道德性存在。  相似文献   

11.
李俊 《东西南北》2013,(5):55-57
陈道明是国内顶级男演员中一个大异数。如果仅用“另类”形容.都委屈了他那一身特色和毛病。 采访时,陈道明要求与记者保持距离,“这样说话才能思考”。这是他的原则之一——他与外界始终划定距离。冯小川曾说过:“陈道明是只有在戏里才会放下清高、才会低头的那种人。”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乡镇企业,就使人联想起它的灵活的经营机制。正是由于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利益风险机制、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及“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改造”的发展机制,才使其“异军突起”,迅速壮大。这支“老乡队”很快就占领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乡镇企业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农村社会增加值中,它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其经营机制的优势逐渐退化,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4年6月5日,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对于中国人来讲,并非漠然无所感触1984年,里根访问中国时,中国的许多家庭刚拥有了第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第一次有机会仔细瞻仰大洋彼岸的’‘美帝国主义”头子的风采在我的印象中,他风度翩翩一身西装有款有型后来才知道.他做过电影明星,难怪电视里,里根的名字总是同“遇刺”“冷战”“星球大战”等重磅词语紧密捆绑在一起后来,他辞职了,以后的美国总统都没有他帅,克林顿也不行再后来,他得了老年痴呆症如今.他去了,去了历史的深处那些大事件就留给历史学家记载吧,在此.作为纪念,我愿为你呈现一个作为丈夫的里根,而非作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相似文献   

14.
何萃 《求是学刊》2014,(3):148-154
由于诗、词、曲、赋等各体文字的普遍使用,"非整一性"成为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小说文体最主要的批评。一般所谓"中国小说"或"白话小说",按其性质本应分为三类:一是"话本",本质上是说唱艺术的文字遗存;二是"世代累积型"小说,亦本为说唱艺术,但大多经历了明清书商或文人程度不一的编改;三是明清文人独立创作的"文人小说"。故唯第三类才是真正意义的小说,西方学者的批评仅对应第三类才真正有效。诗、词、曲、赋等各体文字作为口头说唱艺术时本各有其用,在"文人小说"中此类文字在不同作品中,其文本"整一性"也各自不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现存所谓"小说"还原至其所产生的历史语境,我们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徐峰 《北京社会科学》2015,(10):103-110
对“应得”概念的讨论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等人认为所谓“应得”是根据公民的“德性”分配公共职务,启蒙运动宣扬的自由、平等与民主等理念改变了“应得”的历史传统,它赋予公民以“自治”和权利意识,让人们意识到可以依凭个体的自主行动来“应得”社会的基本益品。当代正义理论家罗尔斯等人区分了“应得”和“反应得”,将超出个人控制、受运气因素影响的“应得”(如自然天赋、社会地位等)排除在分配正义之外。罗尔斯等人的区分深化了“应得”理论的思考。当代社会对“应得”的讨论还进一步扩展到人类与动物、当代人与未来世代以及民族国家和全球共同体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一项民意调查,约占60%的英国人认为自己属“劳动阶层”,然而其中有不少被社会学家划归为中产阶级甚至上层阶级的富人。牛津大学社会学系霍赛教授对此评论说:追溯至本世纪初,只有那些体力劳动者(约占总人口的80%)才被称为“劳动阶层”。按此标准,“劳动阶层”在今天的英国人口中至多占40%。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之所以自我标榜为“劳动阶层”,主要倒不是他们对“劳动”的定义起了变化(如把脑力劳动也归划为“劳动”),而是由于“社会观念”出现了微妙变化。随着英国已迈入“后现代”时代,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其中新一代人又占了大多…  相似文献   

17.
在司法实践中,对非法持有毒品罪中“情节严重”的理解和适用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忽视其适用容易导致量刑不均衡,应从毒品数量和持有毒品的人员、场所的特殊性等有关情节入手对其予以准确理解和适用.对多次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行为人每次非法持有的毒品数量都不足数量较大标准,累积起来才够数量较大(甚至数量大)的标准的情形下,毒品数量不可累积计算;行为人某次或者每次非法持有的毒品数量都达到了数量较大或者数量大的标准的情形下,毒品数量可以累积计算.对于代购毒品行为的认定,应从“不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等角度加以把握,以准确认定由代购毒品而成立的非法持有毒品罪.  相似文献   

18.
“日居海上地,日饮浦江水,敢问君从何处来,他里是故乡。”出现在我祖父题赠结我叔叔的照片背面的这几句话也许并不高明,可是在我现在想来,这些话也许正道出了上海早一代迁入者的心声。许久以来,有关怎样才算是上海人的说法,一直理论不休,可至今仍无定论。就我而言,我比较倾向于一种人文观念上的范畴确定,并且主张,把使上海真正繁荣起来,首次名闻天下的那一辈人的精神共性,归结为“上海人”的精神特征,并以此判断,到底怎样才算是真正上海人。使上海蜚声天下的那一辈人,绝大多数,不是在上海开埠以前就居住在上海的今之所谓“…  相似文献   

19.
排斥与沟通     
本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世代与黄土打交道的中国农民,穿着那双由城市生产的,但只有农民才穿的“解放鞋”自发地向城市进军。不给他户口,他不在乎;不分给他住房,他搭工棚栖身;没有城里人的福利待遇,他不抱怨;甚至没有劳动保护和保险,他都认了。他只要一份城里的工作,一份不同于土里捞食吃的“官赏”,只要有这两样东西,只要能改变自己千百年来生于斯、安于斯、终老于斯的命运,他就知足。涓涓的劳务输出流,汇集发展成为震动整个社会的“民工潮”。“民工潮”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冲击着城市的政治、经济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  相似文献   

20.
《半岛新生活》2004,(6):30-31
你的身边难免总有些个“攀枝花”,他们不介意涎着脸或冷着心“借助外力”往上爬,如果本身也还有才,就算是“升官有道”,但如果只是靠伎俩而没什么真本事,就让人恨切切了,下面给出了几种“攀枝花”的类型,以娱乐界的例子加以说明,你就能在同事群中很快地发现他们——也许,你自己就是呢。至于要不要做“攀枝花”,这里不费口舌辩论,每人有选择的权利,但这选择可能明智,也可能蠢笨,或许,你在读三个真实的故事时,会打个激灵,冒出些个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