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中,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全球性文化现象在由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多种文化成分杂糅在一起的当代中国社会是否存在,其文化表征体现为一种话语的摹拟,还是一种历史性的某种重合状态;中国是否有滋生后现代主义文化土壤;并从社会心理期待视野、多元文化取向、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境遇等多种维度剖析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文明的转折点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一种以激进面貌出现的、具有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思维特征的、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在西方社会脱颖而出,并产生广泛影响。近年,它已被引介入中国思想文化界。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化已形成挑战,那么其后果将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回应?这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为此,以“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为题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讨会于1994年5月在西安召开。与会学者就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学人应以何种态度面对其挑战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根据这次会议,我们选发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更多关注及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网络道德是虚拟社会中的社会公德,体现高技术拥有者和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人们的道德状况、道德观念、道德规律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是当代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有其共同的思维特征。网络道德与后现代主义具有内在契合性,后现代主义对网络道德的重要影响导致了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应就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对后现代主义进行问责,也应看到后现代主义对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助益。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模式的生成发展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的建构之"本",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模式"因何建构"的问题;从现实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的成功之"道",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模式"为何成功"的问题;从未来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的发展之"脉",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模式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漆思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32-37
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批判有着不同的理论维度:现代主义是修正现代性的肯定性维度,后现代主义是解构现代性的否定性维度,马克思主义则是扬弃现代性的辩证批判维度。马克思主义批判分析了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与资本主义的制度困境,实现了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极对立思维的超越。今天我们反思现代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维度就不能缺席,以此在立足批判现代性所形成的张力基础上辩证地推进现代性的范式革新。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理论,是以削平思想深度、消解历史维度为旨归的.后现代主义对世界统一性认识以及知识可靠性的怀疑、对世界人生与人类真理的不确定性态度,都形成了对人类主体意识与自由精神的解构,同样也形成了对悲剧意识的解构.以商品化、娱乐化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文本实践,以反讽的理念把悲剧的内容作喜剧的处理,其目的是抹平现实与艺术中的悲剧性因素,从而与悲剧的本质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解决后现代主义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后现代主义批判的理由。无论是 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同情者还是它的批评者来说,理由问题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没有理由,就没有理论 的说服力,所以现在人们所讨论的后现代主义常常是一些口号。另一个问题是后现代主义的时代性。研究 者一般都认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时代。时代性涉及到适用性。如果现代主义和后现 代主义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时代,那么后现代主义之于通往现代途中的中国则是文不对题。本文最后提出, 后现代主义既是对启蒙的批判,也是对启蒙的继承,因此后现代主义意味着一场新的启蒙。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主义基于现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人道派从哲学人本学维度,提出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生态派从社会学维度,提出生态主义社会主义;分析派和后马克思主义,则分别从经济学与文化学维度,提出了分析的社会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社会主义.各派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虽然内容不同,但又具有共同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泛文化思潮,对文化消费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的电影产业也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后现代主义塑造了好莱坞电影的创作、拍摄、发行以及价值观内核,其消费式的审美造就了电影的资本性质,以及内容上的多元价值观等.详细解析后现代主义塑造好莱坞电影性格的过程,对探究中国电影产业在后现代文化消费特征的影响下,改革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中后期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悄然显影 ,一方面暗合了转型时代的精神状况与文学流变 ,另一方面使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打上了本土胎记 ,形成了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典型的文学表征 :1 .消解精神 ,反主流姿态与渎神的狂欢 ;2 .世俗化、市民化的追求与个人化的书写方式 ;3.零散化与不确定性 ;4.反语言的游戏。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相遇 ,标志一种划时代的审美转向 ,体现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以及与西方文学 (文化 )对话的必然性和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思维论、价值论和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在思维取向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存在的基本问题,并展开由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化中的错位现象而引发的一些深层思考。作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在思维论层面上的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是值得肯定的,但对其在价值论层面上的虚无主义观念和“零度”艺术观必须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后现代主义思潮自80年代进入中国以后,促进了包括写作观、语言观、阐释观、批评观和价值观的中国当代文化批评的转型,同时也带来了批评主体的复杂性、批评的缺席和游击状况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重建新的学术规范和更合理的文化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是鼓舞人心和引人入胜的,同时它又始终陷入混乱状态的边缘."[1]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兴起,使中国人再一次面对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选择,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于尚处于现代化起步阶段的中国来说有无价值?以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简单附和其全部主张和以启蒙理性的态度全盘否定其意义都显得太轻率,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对之进行辩证分析、恰当定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才有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空间与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在当代中国被再次提出来,有其强烈的现实指向性与理论针对性,其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回击五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主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空间.从"对话"、"问题"和"方法论"三个维度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上是立足于中国历史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过程与"在场"状态.马克思主义中固化的实质是解决"民生问题",这一问题是我们检验一切马克思主义理论构造的最终原则与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4.
贺岁片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产物.自从冯小刚拍摄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从而开启了中国内地繁荣的贺岁片市场后,贺岁片便集大众盛宴、游戏盛宴、商业盛宴于一体,造就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狂欢,满足了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实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自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学、哲学与众多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是现代性体系的综合反映,对此剖析必须有宏观、中观与微观等多项思维,并以根本制度变革为基础对其加以批判改造.  相似文献   

16.
梅琼林 《东南学术》2006,(4):149-154
由于传播学在学科体制和理论体系上的不完善,使得中国传播学的创新成为一个巨大而艰巨的理论问题。文化维度和现代性视野是解决这一问题必不可少的两个参照物。本文阐释了从文化的维度对中国传播学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认为在现代性的视野中考察传播学的创新问题,正好与从文化维度出发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互补性视角。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典型代表,综合了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各种特征。不少后现代主义学者都将后现代建筑艺术作为其分析的对象。其中,历史性作为一个在后现代主义学者中较有争议的问题,在后现代主义建筑中成为形式、内容与功能交叉点上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保罗.波多盖希、查尔斯.詹克斯以及罗伯特.文丘里等人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和作品的具体分析,考察了"历史性"因素在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艺术特征等方面的体现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的话     
陈新 《东南学术》2005,(3):42-43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介绍与评述逐渐增多,甚至让人感觉到,有关后现代主义的辩论成了当代中国史学变革中各种力量交锋的前沿.20世纪70年代前,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就在酝酿中,到80、90年代,迎来了它的一次高潮,同时,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起源分析也上溯到了海德格尔、尼采等人.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朵奇葩--略论"反侦探小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翔 《东南学术》2002,(6):135-140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mnism)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已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而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现象之一的"反侦探小说"便是这一景观中的一道风景,它早已在世界文坛上存在并被西方读者所认可.囿于仍将这类小说归于"俗文学"的传统二分法文学观,它在中国尚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这一次文类(subgenre)在西方和中国的演变过程,得出这样的结论:反侦探小说基本上以传统侦探小说形式出现,却又在颠覆与反叛其原有的叙事模式上获得了质的升华--即体现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之一的本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论"尚公重私"的公私观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与私的关系问题 ,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关系着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的整合 ,关系着国家、君主、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 ,关系着社会意识形态的规范以及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建构。传统公私观的基本内容 ,大体可以从两个维度加以理解 :其一是本体论的维度 ,主要是解决公私之间的本末先后问题 ,回答其本源意义上的逻辑本质 ;其二是价值论的维度 ,主要是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利益关系问题 ,回答公私关系在现实实践中的具体作用。一  在本体论意义上 ,中国古代公私观鲜明地坚持了“公”的主体原则 ,充分肯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