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其大学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理念的浸润下,北大不仅在完善学科设置、强化学术氛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引进了一批弘扬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使“五四”时期的北大成为引导社会潮流和培植独立、自由文化精神的重要领地。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实施是北大扮演新文化运动中坚角色的前提条件,也是北大知识分子形成立足学术研究本位、关怀人间文化品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当代性与科教兴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方 《东岳论丛》2000,21(2):32-34
现代教育的先驱者蔡元培 ,力倡教育救国、教育立国、育人兴邦 ,提出了德、智、体、美的四育教育方针 ,认为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事业。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作为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在中国历史上起着明显的进步作用的同时 ,不能不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 ,蔡元培教育思想作为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遗产 ,是值得我们珍视、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大力提倡教育,其中又特别重视"超轶政治之教育",而最为推崇美育,认为欲从现象世界到达于实体世界,不可不用美育。蔡元培关于"两个世界"之说来自康德,康德学说给上帝的存在留下了很大的一块地盘,最终走向了目的论,走向了宗教神秘主义。正是在这一点上,蔡元培与康德存在着重大分歧。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既有对于康德的接受,又有对于康德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蔡元培虽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但能结合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实际,极力阐明教育的价值关怀和独立意义,追求"完全人格"和"五育"并举,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熔中西文化于一炉,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教育哲学见解.这些见解对当代教育变革和民族文化创新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是中国较早在学校教育中提倡美育者之一,他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褒贬不一.蔡元培先生对宗教负价值的认识是深刻的,批判也是尖锐的,但对宗教整体上的把握和认识确是片面的,由此产生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但这在学理上是无根据的,在实践上也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1928年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是国民政府创办了国立中央研究院,该院是由蔡元培等一批知识分子精英综合各国的中央研究院、国家学会及全国研究会议的组织模式(主要是借鉴法国皇家学院的官办集中型体制),并斟酌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需要而组建的.本文拟就蔡元培组建中央研究院这一历史过程出发,探讨其如何在学术独立与政治涉入之间寻找平衡.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的一生历经中国近现代史上众多社会思潮,而这些社会思潮可以囊括在进化论、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下加以讨论.民族主义构成了蔡元培的思想底色,它又与进化论、民权主义、中和主义、世界主义相连.蔡元培在义务重于权利的格局下讨论民权(自由权),以一种中和主义的方式建构自由,在高扬个性主义的同时又处处不忘群体的自由,凸现了与民族主义的联系,使得其自由主义思想处于某种紧张之中.同时,蔡元培对共产主义的平等内涵十分倾心,但是,共产主义可能颠覆民族主义的倾向触犯了蔡元培民族主义的神经,从一个重要的角度促成了他1927年列名"清党"名单.  相似文献   

8.
洪堡德主持建立的柏林大学与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在中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比柏林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可以发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洪堡德教育思想、办学方针上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本文主要从大学独立性原则、学术自由、教学科研相结合和教育管理四方面论述它们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9.
张林 《贵州社会科学》2006,14(1):157-161
冯友兰的教育和学术思想独具特色.在教育思想上,他继承了蔡元培开创的"兼容并包"的优良传统,并将这一教育理念运用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学术思想上,他明确反对中国封建传统"为官而学术"的错误倾向,强调学术活动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认为学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学术自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提倡、促进教育和学术与为人民服务相统一.因此,冯友兰的教育和学术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和学术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评儿童读经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儒学和读经科主张圣人崇拜,在处理学派间的关系时排斥异端、唯我独尊,在教育上必然以圣人名义预定一目的,牢守经书,强迫学生就范.所以蔡元培在民国教育总长任上废止了中小学读经科.儿童读经运动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全都反对蔡元培当初的废止"读经科".让儿童了解真理并不错,但其方法如果违背儿童理解、掌握真理的种种规律和前提条件,甚至破坏这些前提条件,这本身就是对真理体系的破坏,同时还是对儿童的"强暴"与"奴役".对待"读经科"的不同态度,乃至目前对待"儿童读经运动"的不同态度,表现出不同形态的文化信念以及对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李丹萍  银尧 《理论界》2006,2(1):132-133
1927年到1929年,以蔡元培为首的一些教育界人士发起了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改革,这场教育独立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本文试图从这一改革的缘起、实行、失败及其原因等方面作一粗略探析。  相似文献   

12.
美育作为构成蔡元培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蔡元培倡导完全人格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但这还只是为美育出场的合法性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可能性。中西融会的美学观才是蔡元培美育思想最终形成的理论基石。美育正是通过这种美学观实现了自身的合法化,获得了内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成为蔡元培建构其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春泉 《浙江社会科学》2012,(7):99-104,145,158
马建忠、孙中山、蔡元培等名家都有丰富的言语作品存世,都有很强的语用能力,都有关于语言及其运用的学说思想,且都力倡科学教育并身体力行。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元语言和对象语言,马建忠的"规矩说"、蔡元培的"媒介说"、孙中山的"津梁说",形成于1898年至1919年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时间上大致顺接,在内容上互有牵连,分别着眼于语言及其运用的功能目的、关系、结果目标等方面,凸显了相关学说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论和科学认知论意义,强化了语用过程的主体间性,表明并印证了语用能力与科学教育之和谐互动。语用能力与科学教育之和谐互动有助于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认为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个方面是公民道德的要旨。本文就蔡元培对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的阐释,蔡元培的阐释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们提出自由民主平等的差别,以及蔡元培为何会做这样阐释,这种独特阐释后的自由平等思想作为公民道德的原则是否更为合理,能否成为道德的要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结合于教育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了美育的性质,扩展与深化了美育的本质,明确肯定了美育的地位,并且强调了美育的实践性功能,丰富、完整而系统的美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刻理解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代意义,建立科学的美育理论,有利于美育的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蔡元培虽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但能结合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实际,极力阐明教育的价值关怀和独立意义,追求“完全人格”和“五育”并举,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熔中西文化于一炉,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教育哲学见解。这些见解对当代教育变革和民族文化创新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莱比锡大学到北京大学--蔡元培的教育里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林 《学术论坛》2005,(10):132-136
蔡元培在清末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再升为翰林院编修,他在科举道路上顺利达到顶巅.中日甲午之战后,毅然弃官回家乡绍兴,办起新式学堂,开始了他由一位旧式士大夫向新型的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历程.从1900年应聘于绍兴中西学堂至1906年准备赴德国留学,这七年是他"由办新学而转向革命"的阶段.从1907年6月赴德国留学,在莱比锡大学攻读人文诸学科,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逐步形成了教育思想兼容中西的理念.从中国到德国也是蔡元培从传统旧学走向西方新学的重要里程,他回国以后,以民主主义的思想自由原则为总纲,开始建构"兼容并包"的新文化理论.从教育总长到北京大学校长,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付诸实践.蔡元培在北大校长任上近十一年,实际主政为六年半时间,将一所封建学堂改造成为一所现代大学,使北京大学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列于世界现代大学之林,而成为"五四"青年运动的风暴策源地,也使他成为以科学与民主为核心的北大精神的导师.  相似文献   

18.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由蔡元培、李烤瀛等组成教育行政委员会。鉴于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的悲惨命运,蔡元培等为避免教育行政形同虚设,乃提议组织中华民国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机构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以大学区为地方最高学术机构及教育行政管ilo机构,获通过。1927年6月27日正式实施。这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出现的规模最大,同时又是昙花一现的教育行政改革。一、大学院制的实施1927年4月27日,蔡元培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随即与李石曾等提议组织。t华民国大学院为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蔡元增倡导人学院*,其动机在于使…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的教育救国思潮催生了教育独立意识;但教育独立思想在学潮问题上所持的参政自律态度,凸显了现代教育立足于自身的学术和文化特质独立地服务于社会的主体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教育独立为前提的教育救国思想是对狭隘教育救国论的一种理论上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的大学理念包含有两个内容:一是积极提倡一种新人生论,其内容包括民主、科学、自由、博爱、平等,努力普及个人自主、自觉、独立的人格;另一项内容则是试图将北京大学改造成为研究纯粹学理的机构。蔡元培尤其强调学理研究的重要,他将学与术区分开同时指出,学是术的源头,术是学的落实;有了学就会有术。这两项内容在蔡元培的大学理念中是统一融合在一起的,后者为前者的基础,前者为后者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