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纪坤 《兰州学刊》2008,(12):54-5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文章从社会保障制度的角度探讨造成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文章对我国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对扩大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按城乡属性进行分类的社会保障制度 ,即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使农民一直处于中国社会保障的边缘。在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上 ,农民根本无法与其他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按照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公平原则 ,我国现行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无论从过去的形成、政策的影响 ,还是农村的现实需要都表现出一种公平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7,(6):58-67
鉴于致贫因素来自结构和个体两个层面,通过分析福利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本异质性影响城乡福利差距的内在机理,并利用固定效应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其静态检验发现福利资源配置有助于缩小城乡福利差距,人力资本异质性则拉大了城乡福利差距,而二者的交互作用使得城乡福利差距具有收敛趋势;动态检验发现:随着乡城人口流动,福利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对城乡福利差距的影响程度会相应提高。为此,建议:适度调整城市偏向的福利资源配置政策;完善人口乡城流动机制,提高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建立城市福利的空间溢出效应机制及相关的政策配套体系,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和可持续流动。  相似文献   

4.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宫晓霞 《东岳论丛》2006,27(3):176-178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较大。近几年来,由于改革的重心向城市转移,其差距进一步拉大。2004年城乡居民之间名义收入比率达到了3.21,这还不包括城市居民享有的一些津贴及社会保障,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乡居民之间名义收入比率仅为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十分不利,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缩小此差距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立足国情、明确目标、针对农民的不同特点,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进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地区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扩大。这种地区收入差距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地区收入差距既要从初次分配入手,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同时还要从再分配着手进行,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收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但是,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地区收入差距所起作用有限,甚至进一步拉大了地区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分析了印度喀拉拉邦建筑工人福利基金会的资金来源、提供的福利、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喀拉拉邦建筑工人福利基金会的成功在于政府、企业或雇主、工人的共同参与,以及政府实施的"支持导向"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印度喀拉拉邦建筑工人福利基金会的经验对我国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利国家因其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而著称,在推进改革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就调节收入分配、缓解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等实施了大量举措,对居民幸福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量实证研究对福利国家进行了测量并探索了其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提出了诸如制度合理化理论、宜居性理论及社会-心理交互机制等不同视角的解释框架,分析了福利国家影响居民幸福感提升的作用机制。探索以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内容的福利国家制度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对于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进而提升居民幸福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视角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视角,阐述了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揭示了以土地、劳动力、社保和环境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红利"理论,并对农村土地制度对社会保障及社会稳定的利弊关系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是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社保体制的改革与重构不仅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需要,而且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健康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广大农民从自然人、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绩效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洋军阀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维持其统治及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的既得利益,虽然被迫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有关社会保险、救灾、福利与救济、优抚安置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使得民国时期的中国在对劳动者和社会成员生活安全的保障方式、保障内容、保障政策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诸如,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建立,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救灾、救济福利机构,制定了优抚安置计划等等,但是,由于这些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实施和执行不力,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太少,保障项目不全,待遇偏低,加之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状态,致使劳动者和社会成员从中所获取的收益甚微。民国时期,真正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0.
11.
残疾人就业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难题,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社会事业。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纷繁复杂,其中,模糊的政府职能定位、低下的资源配置效率与落后的福利观是造成当前残疾人就业困境的重要原因。积极福利思想主张在深化政府职能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福利多元化发展与社会福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被动的经济福利保障为积极的发展型福利支持,提升残疾人就业资源使用效率与助残就业帮扶效果,最终使残疾人实现就业发展与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2.
郑秉文 《学术界》2005,1(3):31-46
试图从艾斯平-安德森的"三分法"出发,在对"福利模式"研究做了理论史的回顾与评述的基础上,对福利模式的主流学说与观点进行了分析;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建立福利模式理论的学术意义和对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理论贡献,从"非商品化"的规范分析角度研究了福利模式的类型、比较与演变等;以"再商品化"的实证分析方法对不同福利模式的改革现实进行了测度,从而揭示了福利模式改革进程中的发展趋势,并对改革结果给出了基本判断和结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必须深化改革,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60年及其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以来,公平原则就是其遵循的首要原则,公平与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在理念上先后经历了平均主义、效率至上到公正主义的演变.理念上的变迁,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保障的道路选择,使得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性上经历了从极端到理性的回归.在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性上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今后的改革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勇 《文史哲》2003,2(2):74-78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论述包括两个相互依赖的层面 :性质上的和功能上的。前者说明的是所有制的主体性质 ,是规范性的 ,体现了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平 ;后者关于公有或私有的论述是功能性的 ,是马克思根据当时所处的经济环境 ,对未来社会基于效率的描绘。规范性的论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功能性的论述则是需要实证的。因此 ,社会主义所有制在规范意义上的本质特征应当是劳动者所有制 ,公有制仅仅是实现劳动者所有制的一种手段 ,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由于劳动者是一个具体的概念 ,所以社会主义所有制也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社会主义所有制等于公有制的传统观念 ,以及为消除此传统观点之弊端而提出的社会所有制、共同所有制、虚拟私有制等观点 ,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动者的主权和劳动者在所有制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GE指数及区域分解法,对1998-2005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公平性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对不公平性贡献率差异较大;三大区域总体、区域内及区域间不公平性都呈下降趋势,期间略有起伏,但区域内对不公平性贡献率远远大于区域间.因此,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投入,进一步降低社会保障支出总体差异仍然非常必要.一是要加强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强中央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力度,二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开征社会保障税.  相似文献   

17.
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应借鉴国外经验,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  相似文献   

18.
吴柏钧  朱林 《天府新论》2016,(6):124-131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配套产品,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之初就被赋予了巨大的城市偏向性。从全国层面来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起到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更有动力扭转城乡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格局。然而,政府的这种潜在动力能否在社会保障政策制定时真正落地,还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绝大部分都由地方财政承担,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无疑会对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财政分权程度越高,意味着地方政府将拥有更多可供自主决策的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就有可能在保证其他经济建设支出或社会性支出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增加对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政府逐步缩小城乡间社会保障差异的愿景就更有可能被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变动及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就业的所有制结构 ,经历了 1 978年前的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分布向单一公有制经济集中 ,及 1 978年后的由单一公有制经济集中状态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分布转变的变动过程。前一时期是使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就业人口转到公有制经济中 ,后一时期是在公有制经济就业比重占优势的条件下 ,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两个时期的变动并不是简单的重复。1 997年后 ,就业结构的所有制分布继续发生变化 ,变化趋势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 ,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将保持一定的就业增长 ,但非公有制经济就业增长速度要快于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第二 ,公有制经济在就业中所占比重会下降 ,但不会持续下降 ,当结构调整到一定程度后 ,这个比重会稳定下来 ,稳定在比目前的比重低 ,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比重高的水平上 ,在社会总就业中仍然占有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云  石美遐 《河北学刊》2007,27(1):181-184
随着非正规就业人员的迅速增长,其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在对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本文以分析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了一个包括当期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和未来养老保障在内的,现实性与持续性相结合的社会保障政策安排,旨在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