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知道吗?     
*喜马拉雅(山) 梵语,即“雪山”的意思。 *拉萨藏语,即“圣地”。唐代称“逻娑”;后又称“逻些”。 *布达拉梵语,“舟岛”的意思。旧译普陀或普陀洛。布达拉宫就坐落在普陀山上。 *墨脱西藏自治区县名,境内门巴族居多。墨脱系藏语音译,即“鲜花盛开的地方”。 *樟木并不是盛产樟木的地方。“樟木”是藏语音译,含有“边远”的意思,是夏尔巴人聚居区。  相似文献   

2.
乐安东,他的身份有点特殊,我很难用几个词概括:画家?作曲家?语言学家?抑或榕树根公益项目创始人?更特殊的是,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荷兰人,又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余年、精通景颇族载瓦语(景颇族5种语言之一)的景颇人。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景颇族名字Gebu Gampang,意思是排行老大的快乐男人。  相似文献   

3.
“大清”这一国号并非来自汉语,也不是满语固有词,可能是满语中的一个蒙古语借词,即“代青”(daicing)。因此,大清国的意思应为“上国”(“至高无上之国”)或“善战之国”。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很重视给婴儿取名。在婴儿刚落生时,要由家里最年长的人抱起婴儿,用食指在婴儿的脑门中心轻轻一点,并给他(她)取一个乳名。三天后,就要给婴儿举行隆重的父子连名的命名仪式。哈尼人保持着父子连名制,就是把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或两个字,作为儿子名字的起头字。例如:祖父叫达都苏,儿子叫苏末着,孙子叫末着期。现在流传的哈尼族父子连名家谱一般在四十代至五十五代左右。 举行仪式的那天,太阳初升,香喷喷的糯米饭就蒸熟了,煮熟的豆子舂好了,新杀的老母鸡也烹好了,用这些做成拳头大的糯米鸡肉豆饭团。仪式开始时,先在家门口放几张竹桌子,把饭团子摆放整齐后,要去请全村寨的人来吃。按规矩,各家各户都要来一个人,带着一个鸡蛋。在竹桌前,用那个鸡蛋换饭团,自己家中有几个人就取回几个饭团。等众乡亲取完饭团,家里人还要进行一项具有象征寓意的举动,如果生的是男孩,就用小锄头在地上刨三下;如果生的是女孩,就用小砍刀在门口砍三下,意思是希望孩子长大后会耕种砍柴,勤劳勇敢,热爱劳动。最后,主人请众乡亲参加酒宴,并宣布给孩子取的父子连名的名字。不过,只给男孩取父子连名的名字,给女孩是不取的。★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根据自己的历法,全年只分三季,即冷季、暖季和雨季。冷季称“常塔”,为云雾弥漫,天寒地冻的意思,约当夏历的秋末与冬季;暖季称“翁夺”,和风送暖、万物复苏,相当于夏历的春季与初夏;雨季称“搓塔”或“热昂”,是天气湿热,五谷青黄不接的意思,相当于夏历的夏末与初  相似文献   

6.
你知道吗     
塔塔尔人的姓名塔塔尔人的姓名称呼别具一格。一个人的名字后面,要加上自己父亲的名字,然后再加上自己部落的名字,这洋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人名。如,某人叫革拉吉丁,父亲的名字叫哈不都拉,部落的名字叫欧斯满,那么,这个人的姓名全称是革拉吉丁·哈不都拉·欧斯满,简称可省略父名,即革拉吉丁·欧斯  相似文献   

7.
川边藏区交通乌拉差徭考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拉”一词系突厥语,大约在元代传入藏区,藏文为(vulg)。“乌”意为徭役,“拉”意为掌管,即人民向统治者承担无偿劳役的意思。它是藏族地区封建领主制下,农奴主对农奴的一种强制劳役。农奴领到一份差地便为领主提供劳役地租,如无偿地为领主耕种土地、修建房舍、交通运输,供应柴草、背水喂马等,其中交通运输一项,即本文所论述的交通乌拉。  相似文献   

8.
姓氏在泰王拉玛六世(1910-1925) 以前,泰国东北部的泰人多是有名无姓的。他们出生后给安一个名字究竟始于何时?由于太遥远了,他们对这个问题都觉得茫然,难以作答。据介绍,泰人一生过去一般有两个名字,即乳名和学名。他们给小孩取乳名很讲究,取名时间是在婴儿满月时进行。那一天,请来外祖父母,请来亲属,由外祖父母先给婴儿作。“续魂”仪式。泰人一生要做很多次“续魂”仪式,这是第一次隆重的“续  相似文献   

9.
我们沿着坦荡的奎(屯)伊(犁)公路向西奔驰,途经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广阔的草原和戈壁。博尔塔拉这个名字,在新疆的蒙古语中就是银灰色的草原的意思。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下辖博乐、精河、温泉三个县,西临国境线,东南北三面均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环绕,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  相似文献   

10.
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日子,我见到了挪威王国驻华大使白山。他和蔼、热情、健谈、智慧的非凡气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挪威名字是斯瓦勒·贝尔格·约翰森,为了便于记忆,他把“贝尔格”译音为“白”,而“贝尔格”在挪威文中是“山”的意思,于是音译加意译,便...  相似文献   

11.
一民俗学及其特征民俗学一词,1846年首创于英国考古学者W·J·Thomas(汤姆斯)。他把Folk和Lore两词组合成Forklore,即“民众的知识”或“民众的学问”的意思。Folk为一般平民的集合名词,指城镇居民和郊野村民,具有民众的意思。Lore是指“学问”或“知识”,特别是对习俗信仰等学问而言的。ForkIore一词最初是用来取代民间旧俗这一习惯称呼的,但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确定了它的科学概念。它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世世代代传统承下来的风俗习惯,一是指研究民俗的科学理论。世界各国对ForkIore一词的翻译很不一致。1878年,英国正式成立了民俗学会。自此之后,  相似文献   

12.
景颇族共分为五个支系,即景颇支系(又名大山支系)、载佤支系(又名小山支系)、勒期支系(又名茶山支系)、浪速支系(又名勒浪支系)、博洛支系(又名博拉支系)。这五个支系中的姓氏和名字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其中景颇支系和载佤支系属于同一类型,即有若干姓氏,有固定排行的名字。浪速、勒期、博洛三个支系属于另一类型,即实行父子连名制。  相似文献   

13.
<正> 历史上,在苗族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当一个人怀疑另一(几)个人有某种危害自己的行为而无真凭实据,同时被怀疑的对象拒不承认时,双方又在通过寨子中的头人或理老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当事人双方就会请苗老司(巫师)借助于上苍的神灵来  相似文献   

14.
维达人     
维达人(Vedda或Veddah)系斯里兰卡的原始民族,早在公元前六世纪便居住在那里,是该岛的土著居民。们们已通用僧伽罗语,不再讲自己的语言。们们在体质特征上与印度南部丛林中的达罗  相似文献   

15.
大明山 龙母文化的发源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蛟龙创造出泉源,僚三妹创造出爱情。--《布洛陀经诗》大明山是壮族的圣山,龙母文化是壮族先民--古代越人的文化--解读壮族圣山的文化遗传密码大明山的壮语名字叫“岜是”,最早记载大明山的汉族古籍《太平寰宇记》把它音译为“博邪山”。“岜”在壮语中是山的意思,“是”也写作“社”,是社神或祖宗神的意思,“岜是”直译就是社神山或祖宗神山。大明山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数千年来,她美丽的山水孕育出了周边地区无数奇特的文化现象。随着武鸣马头元龙坡遗址、全苏勉岭遗址、安等秧遗址、两江独山岩洞葬遗址、陆斡岜马山岩洞葬遗…  相似文献   

16.
回族习惯法的直接渊源来自《古兰经》、“圣训”,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一贯按伊斯兰教的教义行事。《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中记载穆圣说:“凡婴儿初生时,均属原造。以后,其父母使其成为犹太人、基督教人或摩尼人”。根据这一条“圣训”,回族形成了一条重要的习惯法,即当孩子出生后父母便通过口头、行为和心理等方式对孩子进行伊斯兰教育,即家庭教育。由于回族习惯法具备法律功能发生的条件,因此它对回族家庭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反作用力。在这一习惯法的影响下,回族家长将孩子教育成才视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7.
图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 图娅的名字用蒙古语来解释即是光辉和光芒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一、回族姓名的演变与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有姓名。其中姓是家族的徽号,名则是用来区分彼此的识别标志。姓名具备这些基本功能。我们无论是在社会交往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使用自己的名字,如填履历表时,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在与陌生朋友的交往中,在日常生活中打电话时,都一一说出自己的姓名,由此可见,姓名对我们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居住在滇南红河(礼社江)沿岸热坝河谷地区的水傣(傣仂)男女,多喜欢在下腿、手臂、手腕、手掌背和脑门心刺写上黑色或深蓝的各种图案,永不褪色,当地傣语称作"尚当夺","尚"是刺或戳的意思,"当夺"为全身,"尚当夺"即纹身。这种古老的原始艺术,容易唤起人们对傣族远古历史生活的思索。水傣男女的纹身通常是在五六岁至十六七岁期间。其中以五六岁的孩童为最佳纹身年龄;纹身的具体日期一般选择在五月端阳节这一天进行。纹身时,先用墨汁或靛汁在纹身部位画上有关图案,然后用针尖沿着图案墨迹一针一针地将色料刺(戳)进皮肉,使色料渗透到皮肉之下,染成黑色或深蓝色,成为永不褪色的图案。纹身的图案多半是犁、耙农具和马、狗、鱼、鸟、蜈蚣、雄鸡等  相似文献   

20.
STOD—HOR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od-hor”是元代藏史中对一部分蒙古人的称呼,汉意为“上部蒙古”或“西蒙古”。它在当时究竟是指中亚的察合台汗国,还是旭烈兀的伊利汗国,学术界至今未有定论。笔者拟依汉藏史书所载,略作考辨,就正于方家。 最早对"stod-hor”一词作注释的是《汉藏史集》(rgya-bod-yig-tshang)。该书在记述大蒙古国王统时,谓:拖雷(tho-lo)“第五子旭烈兀(hu-la-hu)[原注:与止贡派(元史作必里公,vbri-khung-pa)结为施主与福田],此人即殊胜王(lhag-pavi-rgyal-po),为使其寻找国土,遂派往上部(stod),于是便称之为上部蒙古(stod-hor)”。以“stod-hor”指称旭烈兀(hu-la-hu或hu-la)所部。《新红史》(deb-ther-dmar-po-gsar-ma)也记,拖雷[原作贵由(g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