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中国钧瓷之都"区域品牌建设的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钧瓷之都"区域品牌构建的激励、约束和龙头企业培育引导三个机制,提出了"中国钧瓷之都"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区域品牌管理;实施区域品牌准入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创建名牌,众星捧月塑造区域品牌;鼓励研发创新,加快产业和区域品牌升级;加强区域品牌传播,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实施整合营销策略,政府、协会、企业共同推动区域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项研究基于2011-2022年城市数据,分析金融科技发展、集聚外部性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相关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区域创新水平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在叠加了集聚外部性之后,两者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展现了明显的异质性特征:金融科技、马歇尔外部性抑制区域创新,而金融科技、雅各布外部性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此外,金融科技和集聚外部性对于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城市群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具有典型的结构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区域金融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分工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区域金融一体化内在机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具体策略,即通过建设区域统一产权交易市场和建立区域产业投资基金方式加强区域金融与基地产业发展的对接机制建设;通过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建设,促进区域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重视区域金融中心对区域金融一体化建设强大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把青岛建设成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4.
当前区域产业品牌效应的扩散已成为影响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存在中间品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理论模型刻画区域产业品牌效应,在此基础上从产业集聚角度对区域产业品牌效应的扩散及其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市场和消费品市场上区域产业品牌效应的扩散存在良性互动关系,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如果区域产业品牌不能充分扩散,会形成不利于地区发展的风险,不利于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因此,政府应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以加强政府和企业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投入,同时加强对区域产业品牌的监督管理,实现区域产业品牌在产业市场和消费品市场上的扩散,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现代信息与传媒产业的外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传媒产业的生产、信息传播在自身利益的追求以及与社会互动中影响了他人的福利 ,出现了外部性。一般来说 ,类似于媒介这类公共产品 ,私人的或媒体集团自身的利益和公共利益不一致时 ,就会存在外部性。由于信息传媒业迅猛发展 ,对它监管的步伐明显滞后 ,其负外部性没有得到有效约束 ,使这一改变人类生存状况的产业的正外部性受到遮蔽 ,因此 ,要加强对信息传媒产业的监管 ,强化其正外部性 ,消除其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0-2012年广东省地级市制造业数据,本文以技术进步为视角,在分析区域间制造业集聚程度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研究制造业产业外部性效应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广东省制造业在空间布局变化上有显著的"中心-外围"特征;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效应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多样化和竞争外部性对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增长具有积极效应,而其余地区则以专业化外部性为主;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优化了制造业的空间规模配置,其在促进内生技术因素投入水平的同时,提高了人均资本存量的投入产出比。最后,提出了促进广东省制造业增长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经济面临着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发展区域经济的巨大机遇与挑战.越来越多的地方希望通过区域合作来拓展市场,使区域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形成,为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西南地区提供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产业迁移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的重要内容,将为西南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同时产业迁移对区域金融创新提出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发展需根植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体系之中才能发挥前者的助力功能。在对当前研究述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旅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市场运行机制扭曲、行政管理失范、交通运输失速、品牌识别动力机制式微。进而提出生态旅游发展的助力功能路径为:制订区域生态旅游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市场机制引导区域内外要素供给、规范政府经济行为加强产业间协同、基于价值链视角打造区域路网格局、以生态旅游品牌创建区域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发达地区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市场成为核心的资金融通中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发达地区通过金融发展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金融约束情况依然存在。地方金融品牌知名度不够高、金融中高端人才不够多、新金融业态发展不够快,这些问题抑制了发达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转型升级的发展,其突出表现为企业融资难。发展实践中,发达地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银行服务水平,强化信贷投融资功能;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树立地方金融品牌,增强地方金融竞争力;政府搭建投融资平台,建设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构建区域金融支持体系,提高地区金融支撑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健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对于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对银行的市场约束,提高金融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中存在不全面、不及时、不可靠以及不统一等问题所致的负外部性。经济法可以运用它的信息传递功能,构建有效标准体系、健全时限规则和完善监管制度来解决信息披露的负外部性,对于信息披露中外部性的救济,可以通过经济法中特有的公益经济诉讼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双循环"背景下,努力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容,而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对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内在机理,并运用2011-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其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问题,进而直接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中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供给以及促进产业升级产生外部需求间接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高校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同时在作用机制上,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产业升级产生外部需求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则主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本供给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从福建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必然性出发,针对其发展误区,结合会展品牌延伸理论,提出了福建运用会展品牌延伸策略的措施:(1)加强福建会展市场控制力;(2)提升福建会展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3)促进产业合作升级,延伸福建会展特色;(4)实施品牌扩张策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产业集群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特色。本文简述了广东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从产业集群支撑着广东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培育了一批企业和区域品牌、以一批发展比较成熟的工业园区为载体和产业集群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等方面对广东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广东产业集群升级的思路和重点;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加快广东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业品牌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地理标志产品的广泛分布和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为数众多的现代产业群落,以及这些产品和产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促使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实施区域产业品牌化战略.区域产业品牌化战略通过塑造区域产业品牌,为区域内从事该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及其产品背书并进行专业化管理,聚合力量共同开拓市场,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创牌之路.传统地理标志产品在产业管理上面临"公地悲剧",应扶植行业协会,切实加大原产地保护力度;在区外市场拓展上面临"水土不服",应区分区域内外市场,采取不同定位;在区域产业内部竞争上面临"窝里斗",应引导产业内部差异化竞争,和谐发展.而现代产业集群则面临其他区域争夺产业领导权的威胁,应从"质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经济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金融比率、金融活力、金融效率及金融密度4个子维度检验了金融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地区经济发展不仅受本地区金融结构的影响,还受到相邻地区金融结构的影响;从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来看,金融效率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金融密度则抑制本地经济及邻近地区经济发展,金融比率与金融活力显著地带动周边省份经济发展;金融空间结构在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影响的表现不尽相同。应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空间结构与实体产业结构匹配程度;发挥“有为政府”的政策指引功能和“有效市场”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根据本地产业禀赋基础实施差异化金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研究指出,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经济在品牌建设、科学管理等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一定提升空间。本文主要分析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旨在探索适合推进东北区域服装行业建设、发展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经济的方法,从而推动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良好、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业品牌的培育与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产品品牌培育、企业品牌资产形成是区域产业品牌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区域产业品牌培育与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我们认为产品品牌的基础能力和成长能力以及企业品牌竞争力和溢价能力对促进区域产业品牌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要促进区域产业品牌的形成需要延伸区域内品牌企业产业链,抢占市场制高点和更高的市场份额;要注重区域内产品质量管理,以品质赢得市场和企业声誉;要推动区域内企业自主创新,以产学研合作撬动产业大发展;要营造良好的区域产业品牌成长氛围,为区域产业品牌形成和壮大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建设发展循环型农业,是我国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下的必然选择。但由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不适当的角色定位、传统农业生产的外部性和路径依赖问题以及当前缺乏配套的政策法律制度体系,使循环农业单依靠市场经济的力量很难发展壮大。由此,本文提出政府通过准确定位职能、建设激励约束机制、进行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将有效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现有服装产业经济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研究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旨在探索适应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发展的思路,以及维持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健康稳步前进的方法,从而实现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良好、繁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推进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的区域品牌的建设已成为一个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我国的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显得滞后,对其缺乏有效的产权保护,相关企业缺乏密切合作,区域品牌缺乏应有的影响力。企业应强化区域品牌意识,合理分工,深入合作,加强自有品牌建设;行业协会应发挥自身作用,注重本行业的区域品牌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应积极行动,协调并促进本辖区的区域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