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宇  张华 《科学咨询》2009,(17):72-72
本文是以教师的"专业化"、"教师教育"、"职业成熟"等为主题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拟就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做一诠释,并对其寻求有效的发展途径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余胜 《科学咨询》2009,(2):60-60
一、转变教师角色,做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不只是"百科全书"式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个合作者.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改的深化和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就成了当前每一个教师的当务之急.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足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思考一:何为"研究型教师"? 一、"研究型教师"的个人理解 "研究型教师"是指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按照科学研究的思路(注意:不是模式!),努力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上升为理性认识并用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孙朝珍 《科学咨询》2003,(10):34-34
班主任是一名教师,因此,首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但班主任又是一名特殊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代教育学家总结出了"因材施教",现在大家提倡"成功教育"、"赏识教育"、"差异教育"、"亮点教育"等.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开发人的潜能,"扬长教育"随之而生.那么,"扬长教育"呼唤什么样的班主任呢?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教育必须从和谐的学校和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抓起.教师和谐、学生和谐、师生和谐是学校和谐的核心和关键,而创建高效和谐的教师团队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在素质教育、均衡教育以及新课改的背景下,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的建设应在新的团队观、团队冲突观的指引下,以"终身教育"和"生活教育"理念为支撑,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为归宿来积极推进,从而夯实和谐教育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近期来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方法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和培养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供大家参考.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根据低年级儿童内在语言发展不够完善和他们富有模仿性的特点,可先由教师示范领说.如教师口述:"我们在教室里上课","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一起学习真快活"等句子,然后让学生分别照说.  相似文献   

8.
爱岗敬业也是当今社会最应该提倡的、最为可贵的一种精神.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希望和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把"爱岗敬业"列到了首位,这既表达了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也表达了新时期、新社会对广人教师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吴常光 《科学咨询》2008,(18):42-42
学校发展的动力是教师,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课改实验的成败系于教师.因此在校本研训中,许多学校都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为目的的新型校本研训文化.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环境保证.作为教师怎样在校本研训中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0.
教材资源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的创造过程.好的语文课应是教材创新与开发的"加工厂".语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驾驭和处理文本;打开视野,利用好其他课程资源.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那就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许多教师认为课前学生找不到一些资料,就认为没有开发语文资源,课上学生没有画一画、唱一唱、讲一讲、演一演就没有拓展新课程资源.教师、学生花大量时间去上网,查资料,去想出很多新颖别致的花样来,恨不能一堂语文课将教师、学生所有的才能和知识都得到展示,将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等知识都得以渗透,语文教师承载了太多不该承载的责任.一堂看似精彩纷呈的课,学生没有掌握到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没有潜心地同文本对话,没有认真地落实语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的人文理念.教师作为整体系统的人的存在,其真正的客观本质是他的社会属性.教师也是学校教育力量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活动都要通过教师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因此"以教师为本"管理必然显得极其重要.对教师"政治上关心、事业上关心、生活上关心"就会取得"以教师为本"的良好的管理效应.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的. 教师、学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一边在学,一边在教(教学生如何才能学好),学生也是一边在学,一边在教(教教师如何才能教好).  相似文献   

13.
"三课"活动是以课堂教学的系统观为指导,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为研究对象,实现教师理论结合实际,并不断改革教学,研究教学的活动.九龙坡区开展"三课"活动的成果表明:"三课"活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是教师准备教学、展示教学、反思教学的一个有机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评课文化"不同于"评课"."评课文化"不只是赋予了"文化"两个字,更重要的是,我们想通过一堂课为载体,营造教师群体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和谐的、自发的、严谨的探究、交流和互补的这样一种研究氛围,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利用"评课文化"引领教师个体的专业自觉,从而达到一种人人之向往的"教学相长"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贫困山区农村中学教师居室破旧、健康状态不佳、待遇较低.只有积极配合重庆经济建设发展,切实关注教师民生,才能为贫困山区教育均衡持续发展添加动力. 1、关注教师的民生 应为教师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在当前房价居高不下的社会转型期,有关部门应体恤农村教师住房困难.根据事业发展通盘规划教师住房,通过行政划拨土地,采取"政府拨一点、学校补一点、教师个人自筹一点"的方式,统一为农村教师集资建房.或者配合"宜居重庆"建设,在校园内修一批廉租房.使他们居有定所、安心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既有"优生"和也有"学困生".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学困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稍微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 "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较多.但"学困生"则不然.有些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但这并不是说,"学困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要从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开始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上.因为学困生的教育是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重中之重,更是社会对学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刚 《科学咨询》2009,(10):19-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伉得我们教师用一生去思考的间题.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台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18.
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其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已不处于初始状态,而目前教师培训忽视了教师的这一特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培训的"统一供给"不符合教师的"差异需求";"普遍真理"远离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培训与育人相隔离、方法不科学,培训效果事倍功半等问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应针对教师心理发展特点、工作学习特点以及实际需求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就在于教师的"先进性".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说:"我国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杨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这一讲话对教师的"先进性"作了很好的诠释.那么,教师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20.
陈居奎 《科学咨询》2005,(14):29-30
在示范高中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名校培育名师,名师支撑名校"的重要意义.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校教师的现状尚不能完全满足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我校教师队伍目前的现状是教师普遍年轻化,职称结构不合理,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总量不足.为此,学校把全面优化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视为学校建设的生命线,及时制订了"名师工程"规划,明确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要求教师"一年入格,三年合格,六年成熟,十年骨干".力争通过5-10年的时间,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文理双馨的学者型、专家型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