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兴趣效应”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它是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作法。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反映现实的动力。兴趣是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的产生联系着的。当人处在兴趣的反映活动中,那么,这种兴趣控制下的大脑活动的较强兴奋力,会迫使人们主动地寻求认识某些事物的方法和手段,主动地去认识某些事物。  相似文献   

2.
浅谈培养、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文秘专业的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和爱好是积极性的来源,它是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动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对某项事物的兴趣,就能在行为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因此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笔者从事秘书专业教学多年,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谈谈如何培养、激发和提高学生对于秘书专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学习兴趣是学生“乐学”的主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表现为乐学精神。兴趣会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诱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数学教学氛围,以趣激情,使学生在课堂中,既兴致勃勃又聚精会神,为胜利教学创设先决条件。如在认识“年、月、日”时,给学生讲故事,提问题:“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可是乐乐满8岁的时候,只过两个生日,这是为什么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到既意外又有趣,个个情绪高涨,一种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从而较好地与教师同步进入“角色”。又如教学“小数性质”时先设置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出“8、80、800”,提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名...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事物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启示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是在物质需要与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一旦对从事的工作和学习产生了兴趣,也就获得了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兴趣。一、实行按成绩分班,分级教学的“滚动制”,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分级教学就是学生按水平入级学习。传统意义上,我们…  相似文献   

5.
学习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 ,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 ,使认识过程或活动变得积极主动 ,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所以 ,它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某种学习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结果也告诉我们 ,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状态 ,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 ,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增强 ,从而使潜在智力得到充分发挥 ;反之 ,消极、悲观、抑郁的情绪状态 ,则会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 ,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在中学英语教…  相似文献   

6.
学习兴趣是自觉学习的起点、求知的动力,它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某学科有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就会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该学科上。心理学也证明,凡是人们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就会执着地去追求和钻研,他的智力因素也会得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表现为一个人渴望深入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多种多样的语言操作方式来发挥学生的智力和潜力,发展他们...  相似文献   

8.
浅谈培养学习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的认识兴趣●李绍珍于惠君兴趣是人们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学习某种科学的兴趣是渴望获得该学科的知识并不断深入探求的意向,教育心理学称之为“认识兴趣”或称“求知欲”,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有经验...  相似文献   

9.
范卫国 《新天地》2011,(11):263-263
当今学生特点是好奇,好新,好趣,教育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创新,开拓进取,塑造新型人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一个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肯定态度 ,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它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古人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些都说明了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古今中外 ,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音乐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 ,在音乐教学中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能直接快速地感染学生 ,…  相似文献   

11.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物的特征或原理.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改进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提高说明文的教学艺术,也是中学语文教师不断研究、探讨的课题.下述几方面是提高说明文教学艺术的有益尝试.一 克服学生认为说明文呆板、枯燥的心理障碍,用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审美欲、求知欲得到满足.一、巧选突破口,创造最佳学习情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加快,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之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是影响学生对某学科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而巩固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围绕提高学生学习比学的兴趣不断进行探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首先,上好绪言课,是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前提和基础。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正是由于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了需要,才会对这些农物发生兴…  相似文献   

13.
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学习兴趣是学习英语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绪发现,一种重要的内在动力,是学习主体指向一定事物(客体)的自我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井已入学习活动,而且具有一定的智能价值,因而它作为英语学习者诸要素中主要的情感变量之一,愈来愈为英语教学理论所重视。教育学家马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志”。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们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不知疲倦地去追求、去探索。因此,我们要靠各种方式激发学生,使他们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提高学习效能、优化认知结构方面,“情商(EQ)”比“智商(IQ)”更为重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愉悦的心理产生的根底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良好的情感发展与智力的发展同等重要。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良好的情感能激发认知者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励认知的积极性,提高认知的效果。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资源,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能兼备的现代人是当今“为师”之道。1用显性情感感化学…  相似文献   

15.
任鸣 《新天地》2011,(12):427-428
兴趣是与人的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活动)倾向性。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因此我们要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运用课堂的各个环节,机智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导入、提问、讨论、表演、作结。课内外给予学生同样的关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某种事物或某种现象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观察,主动认识,就能迅速而牢固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要理解、同情、信任、赏识学生。切实抓教育契机,做诱导工作。重视心理置换效应。及时向学生传播新思想,传输新信息,传授新方法。投入大量的精力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教法。进行目标测试,获取教学信息反馈,最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你若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就会常常花费精力和时间进行观察,思考、研究;若厌恶某一样东西,尽管很好,也往往弃之而去。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学生学习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既想学又乐学呢?按照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斯基说的——“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我们把幽默这一“助手”加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调动学生既想学又乐学的积极性。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和生活工作实践中尝到了幽默的甜头,本文试图从幽默与教学的关系中探讨一下幽默的作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运用幽默、创造幽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一、什么是幽默及幽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就是运用语文教学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学习训练,使之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以助解决语文教学中效率太低和不顾实用这两大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凡是成功的课。执教者余兴不尽,听课者誉之为“艺术的享受”,其必然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反之失败的课一定是违背了这些规律。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效率高、成绩佳、能力强者,其学习心理必然是“认识来源于主体改变客体的活动和动作”,“其一个刺激要引起一种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须有反应刺激的能力。”(皮亚杰语)此反应刺激能力取决于其“准备…  相似文献   

19.
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联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列宁说过:‘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只有靠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才能使其乐学、勤学、创造性地学。怎样寓情感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乐于学英语?根据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心理学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形成了社会性的需要。这是人类特有的需要,是高级的需要,在人的情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中学生厌学情绪日益严重。乌中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早已引起教育界广泛注意。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有趣;要让学生学得有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趣。教师授之以趣的主要措施是寓教于乐和寓练于乐。语文教学研究中,对于寓教于乐真乃“前人之述备矣”;而关于寓练于乐则研究不够。我们知道,“练”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寓教于乐与寓练于乐是相辅相成的,都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