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86年,蒲松研究在资料整理、专著出版、论点多样化诸方面,均取得一些进展。一、蒲松龄著作及有关资料的整理、出版:1、《蒲松集》(新一版)1962年8月,《蒲松龄集》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编所编辑出版,路大荒先生整理.1963年路大荒先生根据新发现的《聊斋偶存草》等珍贵抄本,增补了《蒲松龄集》,是为二版。其增补诗歌,做“附录”。1986年4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蒲松龄集》,因原整理者路大荒先生已去世,该书重印前由蒲松龄纪念馆盛伟做了一些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 1939年春至1940年春,上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了一场颇有声势的抗战文艺大众化运动,这就是孤岛文艺通讯运动。 运动之发起,可分为二个阶段:酝酿阶段与成立文通组织阶段。 1938年,即上海成为孤岛的第二年,就有文艺通讯稿件发表在上海《文汇报》副刊《世纪风》上,如林萍的《从武汉到香港》、王志文的《大别山风光》、桂客的《桂林轮廓》。后来,《译报》副刊《大家谈》也登载了文艺通讯文章,如路工的《阿  相似文献   

3.
《上海文化年鉴》从诞生至今已有17年,伴随着上海大都市文化事业日新月异地发展,文化年鉴起到了展示上海文化事业成就、总结上海文化发展经验、探索上海文化发展规律的作用。但文化年鉴有没有创新的必要?理性地思考文化年鉴走过的路,答案应是明确的,文化年鉴一定要创新。其原因:一是上海正在构筑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文化的发展日益显现出  相似文献   

4.
学术动态     
上海人民出版社将重新出版一套《上海史资料丛刊》、《上海史丛谈》。 《上海史资料丛刊》主要是专题性的史料书,每种三十万字左右,已经出版了《上海公共租界史稿》和《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两种。前一种主要收录了《上海公共租借制度》、《上海公共租界史  相似文献   

5.
2001年《上海经济年鉴》于5月30日正式出版。编审委员会主任徐匡迪以《新起点、新纪录》为题撰写了代序。 徐匡迪市长在代序中说:“如果我们把上海经济发展中的每一年比作跨出的一步,那么每一本《上海经济年鉴》就是一个纪录。如果说上一本经济年鉴是20世纪上海经济的里程纪  相似文献   

6.
一 三十年代,在上海文坛上,曾经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以共同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艺术观点、文学主张为纽带,以《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杂志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人数不多但能量却很大的文学流派,我们暂且称之为心理分析小说派。  相似文献   

7.
被评论界有意无意地忽视很长时间的对竹林创作的评论与研究,最近似乎活跃起来了。笔者注意到了从去年底至今年初,发表在《上海文学》、《萌芽》、《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上的有关文章。不少文学爱好者,以及对六、七十年代包括上山下乡运动在内的生活有着切身体验的人,对竹林在其处女作《生活的路》中那种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开拓生活的力  相似文献   

8.
德国学者顾彬先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把中国的现代主义诞生的时间与地点定位在1925年的上海震旦大学,把戴望舒的《雨巷》定位为中国现代主义的"中心文本",这一看法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而李金发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里昂车中更具有现代主义特征,不仅突出表现了中国现代主义"路生"的文化语境,显示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原生性和原创性特色。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成为“四人帮”实施政治阴谋的大本营,上海文学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沉沦。上海成立了《红旗》上海组稿小组、上海市委写作组,创办了《学习与批判》、《朝霞》等,为“四人帮”的篡党夺权摇旗呐喊。长篇小说《新桥》、《虹南作战史》,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海港》、《白毛女》,电影《春苗》、《欢腾的小凉河》等,都成为“四人帮”政治宣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22,(1):28-39
海口市演丰镇老船长林诗仍抄写的《航海资料简记·更路简记》录有32条海南环岛更路和9条海南至湛江及北海更路,有众多俗称地名在其他的《更路簿》中极少出现。以经过充分验证的更路计算模型为基础,借助数字人文方法,结合《更路簿》和海南岛历史文化背景,可对该簿海南岛东线更路及俗称地名提出有数理依据的可信解读,为《更路簿》及海南历史文化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之后的第四年(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兴起了一场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1916年9月。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1月,《新青年》编辑部随陈迁到北京,1918年1月,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仁刊物,据《新青年》六卷一号和沈尹默的回忆,编辑委员会先后有:陈独秀、周树人、周作人、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刘半农、沈尹默。这样,以北京大学为中心。围绕《新青年》杂志,形成了一个新文化阵营。1920年2月,迫于北京政府的高压,《新青年》随陈独秀南迁到上海,除北京的故旧外,陈望道、李汉俊、李达、沈雁冰等应邀为其撰稿。当年5月出版了迁沪后的第一期(8卷1  相似文献   

12.
《江淮论坛》一九八○年第三期李桂海同志《论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在论述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问题时,引证了《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中的一段记载:川陕豪民多旁户,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庸敛,悉佃客承之。其实,“州陕”应为“川峡”。中华书局校点本《宋史·刘师道传》即为“川峡豪民多旁户”北宋太宗时王小波、李顺起义发生于今天的四川,并非今天的四川和陕西两省。宋太宗淳化四年,宋朝全国划分为十六路,川峡地区称为西川路和峡西路。《宋史》卷八十九《地理志》载云:川峡四路……南至荆、峡,北控剑栈,西南接蛮夷。可见,“川峡”所指地区是明确的,绝不包括今天的陕西。  相似文献   

13.
上海女作家程乃珊比较善于对中国传统的经典服饰——旗袍的书写,她的很多作品都成功地运用旗袍这一意象来塑造人物,推动故事,表达情感。《旗袍呤》和《上海街情话》就是以旗袍为载体,描摹了新旧时代交替下上海小人物的生存挣扎、爱情追求、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最近重版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的《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以下简称《选辑》)。当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的消息传到上海后,上海人民立即热烈响应。上海学生首先开展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活动,接着上海各阶层、各政治团体也纷纷发出通电,一致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坚决要求拒签“巴黎和约”,严惩曹、陆、章等卖国贼。《选辑》用较大的篇幅反映和介绍了上海各界人民召开国民大会,举行示威游行,成立领导学生运动的“上海学联”和宣传抵制日货的“劝用国货会”、“露天宣讲团”等等,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这些历史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5.
略谈旧上海史实中重要名称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笔者看了一些有关上海近代历史的论著,发现不少重要专有名称的汉译相当混乱。有些专有名称原本指的是同一人或同一物,但其汉译名却相去甚远,甚至宛若所指为两个不同的人或不同的物。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显然对于我们的史学研究十分不利。为了将问题说透彻,我们以《学术月刊》2001年第3期发表的《近代上海:美国的投资研究》(以下简称为《近代上海》)为例进行剖析。该文一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书籍也正以制作快、传播广、资源省的优势发展着,冲击着传统的纸质书籍的编辑、出版和流通的渠道和市场。年鉴的编辑、出版和流通也面临着这一变革。近年来,上海的年鉴编写部门纷纷把触角伸向电子书籍的领域。从上海综合年鉴的编辑情况看,《上海年鉴》编辑部在编辑出版纸质版年鉴的同时率先出版《上海年鉴》电子版。《静安年鉴》、《长宁年鉴》、《黄浦年鉴》、《宝山年鉴》等编辑部相继编辑出版了电子版。从2004年起,卢湾区地方志办公室在编辑《卢湾年鉴》纸质版的同时,编辑出版了电子版年鉴。我们在吸取《上…  相似文献   

17.
一、龙尾城是南诏的雄关要塞,城址尚有遗迹可寻“龙尾城”最早见于唐樊绰《蛮书》,书中《云南界内途程》多次提到龙尾城;《六(贝佥)第五》有简明而准确的记述: “龙尾城,阁逻凤所筑。萦抱玷苍南麓数里,城门临洱水下。河上桥长百余步。过桥分三路:直南蒙舍路,向西永昌路,向东白崖城路。”向达《蛮书校注》此条按语为:“龙尾城即今下关,大理白族自治州之治所也。自此公路西达保山,东至红崖以通昆明,南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将出版《蒲松龄集》。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特请路大荒先生把蒲氏的遗著重新整理。路先生所藏蒲氏作品最为完备,对蒲松龄研究有素。这部集子除将新近发现的《聊斋词集》全部列入外,其余《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集》和杂著等,很多以前从未发表过的作品。书前并附有《蒲松龄年谱》,把蒲松龄所处的历史时代与他的生活、作品按年排比,足供蒲松龄研究者和文学史写作者的参考。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同时还将出版《聊斋志异》的汇校汇注汇评本,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具有较为丰富的参考资料的本子。《志异》过去流传最广的是乾隆年间刻印的青柯亭本,共431篇,  相似文献   

19.
《离骚》云:“路不周以左转兮。”历来都将“不周”释作山名。笔者以为不然。首先,《离骚》中,凡结构与“路不周以左转兮”相同的句子,开首三字都是主谓结构,如“羿淫游以佚畋兮”、“心犹豫而狐疑兮”。全诗以“路”开头的其他三个句子也是如此:“路幽昧以险隘”、“路修远以周流”、“路修远以多艰兮”。显然,这里的“不周”不宜释为山名。其次,不周山与上古一些神话传说有关,但屈原在所有作品中(包括保存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 三十岁 二月十七日 编就《瞿秋白论文集》,并写了长篇《自序》。 二月二十二日 上海工人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瞿秋白坐镇拉斐德路(今复兴中路)的暴动指挥所——启迪中学——指挥。 二月 写就《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的著名小册子。四月,在武汉公开出版。瞿秋白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论述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前途、动力、领导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