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某一个场合下,怀特海教授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在一次课堂讲演中说,简单的人类反应时间是两秒钟长。一个细心的学生责难他:“怀特海教授,你一定说错了;一次正常的反应时间大约是十分之二秒。”怀特海眨了眨眼,道歉地回答说:“哦,我很抱歉;你知道,我不大研究心理学,我并不认为一个哲学家应当研究心理学。他应当只批判它”。不象他著名的前辈,彼德·柏托西(Peter A.Bertocci)确实研究心理学(实际上他教心理学),但是他象怀特海一样,也批判心理学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人们研究它,是为了发现心理现象的规律,从而利用它的规律为实践服务,为所期望的实践效果创造条件。心理学于1879年从哲学里分离出来后,它已成为现代科学园林中一棵惹人注目的、充满生机的树了。普通心理  相似文献   

3.
赫尔(Clark L.Hull,1884~1952)是第一位将严密的数学公理化方法移植到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他所建立的学习理论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完整的公理化、定量化理论.赫尔所做的尝试尽管还存在许多严重缺陷,但作为一种突破性工作,他的理论以及理论建设的方法论思想对心理学研究仍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一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体系的公理化特征及公理化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等问题做一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4.
阿尔泡特在《人格的型式与成长》一书里,不仅修订了并且重述了二十年前他在《人格心理学阐述》(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书中所创立的关于人格的学说,后者是一本普遍公认的名著,也是—本众所周知的教科书。对于学生或对于一般的读者而言,他的新著的价值可以简要地说明如下:它对于心理学的历史、当代的主要学派及研究,作出了广泛的探讨,并同时又设法对它所论述的不可捉摸而虚无飘渺的实体即人类的心灵,始终保持某种的透视。经常地不离开他的主题,这是阿尔泡特博  相似文献   

5.
哲学践行与心理学践行之间的关系是哲学践行运动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践行与心理学践行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关联,心理学践行被理解成是对思想的一种经验性的因果研究,而哲学践行则被理解成是对思想的一种概念性的因果研究,它们各自拥有自己的方法论、探究领域甚至自己的顾客。这是一个严重错误,这个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哲学践行与心理学践行之间存在着复杂和协同的关系。全国哲学咨询协会(NPCA)从诞生之日起,其核心目标就是将哲学践行与心理学践行以及其从业者结合到一起———探索它们的内在联系及差异,以有助于为将来创建一种综合哲学和心理学两者的、可靠的"心理学—哲学践行"。在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认知行为心理学的创立者阿尔伯特.艾利斯已看到了将哲学与心理学这两个领域结合到一起的重要性。艾利斯受斯多葛派哲学的启发,建立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形成了当代心理学中一个最重要的潮流。艾利斯的理论主要是基于用逻辑来反驳信念的斯多葛主义思维方式,他看到了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三段论与他的ABC理论结合起来的价值,从而确定了信念、行动和情绪之间的逻辑(而不是因果)关联,这正是"基于逻辑的治疗(LBT)"所要努力做的事情。"基于逻辑的治疗"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一种形式,它继承了艾利斯50多年前开启的心理学中的哲学革命,它大量使用了东西方古老的哲学家的思维方式中所包含的哲学观点。这些哲学观点倾向于对现实持一种合理的乐观态度,从而向"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注入了一种"积极心理学"。在当前的心理学发展动向上,"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人文主义心理学以及许多其他类型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学发展进路实际上已经是哲学的了。使心理学更加哲学并且使哲学更加心理学,这将是二十一世纪新型理性疗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与哲学当代的科学心理学看来有资格向自命不凡的哲学提出有力的挑战,以取得人们对它的信任。因此,我们不能同意皮亚杰的这种说法,他认为:“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坚决反对这个事实(我认为在其他各学科从事于科学研究的人都会在这个问题上同意我的看法),就是说,不同领域里的代表人物都会向我解释我  相似文献   

7.
文艺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人的心理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文艺创作(生产),还是文艺欣赏(消费),都不能脱离人们的心理活动。于是,有的学者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各种复杂的文艺现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立了独立的文艺心理学。它在文艺理论批评中所显示出来的巨大作用,已为众人所瞩目。因而现代学者异常重视对它的研究。与西方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稍慢了些。为促进文艺心理学的发展,推进对它的研究,本文就其对象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8.
瑞克曼先生是我们的心理学老师,他给我们留的作业与其他老师留的作业相比,更有创造性。上个星期四,瑞克曼先生先给我们讲了行为举止对于人们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意义。‘行胜于言'绝不是空话。他说,你们可以从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上感受到他的内心。  相似文献   

9.
《现代心理学》杂志的读者不需要别人提醒心理学和文学之间所发生的广大的交叉孕育现象。弗洛伊德从教育中获得的人道主义传统在他大部分著作中到处都看得见。心理学家应当熟悉文学中对人物的精辟观察,这一点,由于弗洛伊德的提倡差不多已成为公认的了。同样,文学研究者发现心理学是一个有力工具,如果忽视它,将使文学批评贫乏无力。研究弗洛伊德学说与文学相互影响的著作,除了一些散见的篇章和论文以外,只有一本书。这就  相似文献   

10.
西方著名的美学家鲁遭夫·阿恩海姆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他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形”,但是这个“形”并不是指外物的形状或艺术的形式,而是指“完形”。也就是说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谈“形”时,非常强调它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的基本特点,就是说明整体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这些成分的全新的整体。(参见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格式塔心理学所阐述的这种“完形律”,其要义在于把“形”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来把握,发现整体大于其部分相加的总和。它不但是艺术思维、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学文体教学所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1.
这部不朽巨著的第六卷,副标题为“作为社会实体的人的研究”,讨论心理学与其它社会科学部门的关系。同其它各卷一样,目的不在提供研究结果的讯息,当然在每篇论文中都包含有大量的讯息作为说明的材料。任务是在一般地讨论存在着的或可能存在的关系的类型。问题是:其它的学科以什么方式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发现?全卷共有十四篇论文,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能对它所包括的题目指出某些迹象。谢里MuzaferSherif)首先提出一篇一般性的论文“社会心理学:问题与趋势”,他在文章中指出社会心理学家如何关心较广泛的社会,正如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所研究的一样,又如对小集体的研究如何能对广泛的问题做出贡献。坎贝尔(Donald T.Campbell)讨论了“获得  相似文献   

12.
曾钊新教授继他的《道德心理论》之后,又与李建华等同志一起向我们推出了他的新著《德性的心灵奥秘——道德心理学引论》一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版).这是道德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是道德心理学的又一开山力作.诚如作者所言,“道德心理学是以道德和心理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道德产生、发展的心理基地,道德运行的心理机制、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失衡中的道德调节等一般规律的学问”.它是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认识论的交叉,因此,道德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必须运用多门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道德心理学又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必须在伦理学的充分发展和成熟的基础上,而且必须在心理学得到完善和心理学方法得到普遍确立之后才可能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戈茨基是苏联建国初期的一位杰出学者,他创造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苏联心理学派,于1925年完成了他的早期著作《艺术心理学》。在书中他避开了艺术理论的传统心理学方法,而选择客观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结构的特点来说明艺术作品所引起的审美反应,即内心活动的结构。他力图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把文艺学和心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希望解决两个课题:一是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来阐明作者的个性和构思,探讨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并不长。但在短短的一百多年中,心理学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然而,这并不是说,心理学已经成为成熟的科学。恰恰相反,心理学发展的曲折反复正表明它需要马克思主义来做为理论的指导。 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讲话中所指出的,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我们能够看到,在心理学中也是如此。今天,当资本主义世界中人类应有的精神文明和道德观念日益受到威胁,当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革命理想,道德和法律的建设已经提到日程上的时候,我们尤其需要认真领会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为我们留下的有关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日本心理学文字出版方面日本心理学科研报告,主要通过四种刊物发表:《日本心理学研究》(Japanese Psychological Research),《日本心理学杂志》,《日本教育心理学杂志》与《动物心理学年鉴》。第一种杂志是英文版;其余三种是日文版,附有英文摘要。1957年京都大学出版的一种新杂志,《心理学》(Psychologia),也是英文的;它的內  相似文献   

16.
作为学科建设的文艺心理学在当代中国还处于草创阶段这一事实,迫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与这一学科息息相关的文艺心理批评存在的史前状态及由此带来的实践上的潜在危机。凡了解中国文艺心理学发展轨迹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清醒认识,即由于近半个世纪的的学科阻隔与空白,使得这一学科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所做的工作还仅仅只是套修好学术链上引进一环的努力。八十年代早期,曾经因《文艺心理学论稿》(金开诚、1982)、《创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性质要求它是胸襟开阔的,是可以容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取向的,它应该成为各科学者各抒己见的活跃场域。"跨学科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笔谈正是对上述思路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它有助于从个体与群体、行为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等角度加深与拓宽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学校特别是高校学生考试作弊之风有所滋长和蔓延,为此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做了认真调查研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期望能予以切实、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及其特性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20世纪末的语境下重新理解和深化意识形态问题是当代学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理解马克思》一书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乔恩·埃尔斯特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微观的分析考察,核心议题之一是为了考察意识形态如何产生并何以为大众所接受。埃尔斯特尤为关注精神实体层面的意识形态,它具体表现为某种信念或价值。他将构成意识形态的信念限定于信念系统之中。与此同时,埃尔斯特也关注意识形态的微观基础。他吸收理性选择论、博弈论以及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理论资源以补充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并具体论述了意识形态的四重生成机制。探讨埃尔斯特的意识形态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和思考当代意识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乔因森(Joynson)于1976年对心理学提出了一个刻薄的判断,它预言了心理学未来的凶兆。乔因森的这一看法不是孤立的。1967年,感知心理学家吉布森(Gibson)在他的自传中指出,心理学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它的成效“甚微”。科克(Sigmund Koch)在1974年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