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具有鲜明的先锋实验性,在关于“逃亡”的叙述中,性、罪孽、死亡构成家族破败的必然逻辑,使作品充满了神秘主义的审美色彩。文本在诗意与意象、叙事与语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先锋实验特质,在话语狂欢的文本实验中,表达了作者对人性苦难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2.
苏童的小说迄今已有四部被改编成了电影,分别是改编自《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1991),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红粉》(李少红,1994),改编自《米》的《大鸿米店》(黄建中,1995)以及改编自《妇女生活》的《茉莉花开》(侯咏,2004)。其中除第四代导演黄建中改编的《米》之外,其他三位第五代导演改编的均是苏童“女性小说系列”中的作品,横向看来,其艺术理念和创作心态的异同颇值得回味。本文仅以张艺谋和侯咏这两位男性导演改编的作品为代表进行比较,探讨一下他们在将小说转换成影像时不同的处理手法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苏童小说中颠覆性的语句、怪诞不经的语词、新颖奇特的辞格,俯拾即是,无拘无束,诡谲多变,语言缠绵蕴藉,构思巧妙绝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余味回甘。  相似文献   

4.
苏童作为当代小说家以青春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为题材,挖掘出新的东西,那就是一些关于人性的新东西,描写“理想的青春”和“世俗的现实”的紧张关系,主人公要么囿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难以挣脱,过着一种不清不白的日子;要么因为幼年时受到的伤害无法排遣或由于现实状况的种种不可抗拒而蹉跎岁月。他在主题上体现了新潮小说的现代性,又在文本上实现了先锋小说的实验性,不愧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5.
苏童的小说为我们解读苏童的灵魂提供了一种可能。在他的小说里,我们总可以看到一个少年革命者在时间之河里漫游,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的精神还乡,并在心灵深处留下一道道擦痕。  相似文献   

6.
苏童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饱受男权文化制度的压榨,其心理普遍带有强烈的社会受虐倾向,但在受虐的过程中,为了寻找精神平衡,其心理又具有强烈的施虐冲动。在施虐受虐的循环中,她们反复演绎着女性作为第二性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7.
《妻妾成群》是苏童个人写作生涯中的一个转变,此后他开始逐渐放弃写作的先锋姿态,转而向某种“古典精神”回归。他的中短篇小说在形式探索、结构设计和语言使用等方面均继承了话本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这种“旧瓶装新酒”式的艺术探索不仅使苏童小说获得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张力,也为中国当代小说确立自己的言说方式寻找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罪恶的渊薮——苏童小说《米》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童摆脱了对创作短篇小说的一度迷恋,写作了长篇"新写实小说"《米》。《米》已经被人们做了诸多的归纳与阐释,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借一个逃亡与回归的故事母题,去写一个在城市文化中人性被扭曲的、孤独无依的人的具有悲剧意义的一生。于是逃亡与回归、人性的扭曲、生命的孤独便构成了苏童小说《米》叙述的基本元素。本文就试图通过这些跳荡在作品中的元素,来透视这些元素背后的城市的淫靡文化是如何摧毁了一个乡村青年的生命的。  相似文献   

9.
苏童作为当代重要作家,他特有的"南方叙事"吸引读者对其持续关注。他的小说还有一种神秘、鬼魅般的吸引力,读之使人兴味盎然,充满快感,深究其源不难发现苏童小说的审美核心是"恐惧"。文章从恐惧色彩这一特质入手,将苏童作品中营造的恐惧感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现象来研究,同时结合作家的文本与改编的影视作品,挖掘小说中的恐惧色彩是如何多角度展现的、它形成的重要因素及其艺术魅力,同时与其他先锋作家的"死亡、恐惧"书写作比较,旨在分析苏童小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苏童作为"先锋派"作家的重要代表之一,凭借其超常的艺术想象和锐意求新的作家本能发掘出"枫杨树系列"、"红粉系列"和"香椿树街系列"等极其丰厚的文学资源。以童年记忆和成长体验的书写来表达对现实沉重的焦虑与迷惘,通过对自己"匮乏与缺损"的童年的执著回忆和想象,苏童找到了自己与现实之间独特的精神通道和小说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1.
青春流浪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流浪形式也不一而足.无论何种情况,青春流浪总是要经历种种苦难,这对于青年流浪者的身体、心理和精神都构成种种考验,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成年礼"仪式的完成;精神层面上的流浪则意味着对生命意义的执著追寻,具有深刻的哲学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逍遥游》是庄子文章中的重要篇章 ,自古至今对该篇旨意的理解歧义纷纭。其中最重要的传统看法 ,就是“向、郭”和“支遁”的两种观点。向、郭认为《逍遥游》中大鹏与小鸟都逍遥 ,支道林 (遁 )认为大鹏、小鸟都不逍遥。文章介绍陈寅恪先生如何判断向、郭观点来源于当时流行的才性论 ;并疏释出陈先生认为支道林观点源于佛家《道行经》的根据。文章认为 :如果服膺陈先生考证 ,则两家观点对《逍遥游》的解释 ,皆是源于时代风气 ,属“自出机杼” ,遮蔽了庄子创作《逍遥游》的本意。关于庄子《逍遥游》一篇旨意 ,文章进一步作了考证 ,认为其主旨是大鹏逍遥 ,小鸟不逍遥 ,并以此凸现庄子道、物对立的哲学观点 ,廓清了前人对该篇旨意的误解。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宁波为特例,探讨了城市特色建构的三大方法路径一是采用系统方法,并从宏观与中观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强调"水"是宁波城市特色系统的主形象与风貌符号;二是采用CVI(即城市特色形象识别系统)策划方法;三是采用城市意象形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体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应构建一个与现有体系有所不同的新的世界近代史体系。钱乘旦提出的"现代化体系"具有很多优长之处。但是在构建世界近代史体系时,需要注意世界通史的整体性、内容与主题的联系性、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在其内涵的提法和表述上具有一致性,并且应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和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世界近代史起始和结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群体行为存在规律性、过程性、可控性、矛盾性等特征,大学生中非正式组织多种多样、以情感为纽带、活动方式简单多样,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高校辅导员应该摸清各个组织的特点,并合理运用这些组织,提高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两极格局解体以后,在填补世界格局“真空”和大国关系重组的过程中,单极化与多极化两种力量综合作用,形成比较明显的“单极 多极”的混合体制。从实践效果来看,美国的单极独霸势头强劲,而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力量则显得分散、软弱。但是,目前的格局实在并不意味着世界格局就必然走向单极;就其总的发展趋势而言,世界仍将趋向多极化,并使国际关系结构进一步趋于均衡。混合体制下的世界格局在角色定位、结构构筑、外显形态、运作方式等方面均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整群的方法取样对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的测查,结果发现(1)考试焦虑存在明显的年级主效应,其中初三和高三的学生的考试焦虑明显高于其他年级;(2)考试焦虑男女有异,女生焦虑高于男生;(3)各年级均有考试焦虑程度偏高的学生.提示我们对个别同学的心理调适及考前心理辅导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8.
小说中常以饮食来刻画人物。透过《儒林外史》中丰富的饮食描写,读者不但可以对饮食之人有直观生动的了解,更可由诸多个人所组成的群体,进一步觇见清初儒林之世情。书中对于世情的描摹、人性的表现,能令读者——尤其是身处今日之"儒林"者在读此书时,皆能依稀看到镜子中的自己。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经基础的深刻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种种变化。产生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在对当时社会世态人情的描绘中,已经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思潮中的某些重要方面:商业活动中社会各阶层对商业利润的趋之若骛,商贾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传统四民关系的转变;两性关系上人们打破了文化传统中那种社会性、伦理性对人的个体心性的禁锢,而表现出对非理性情感和欲求的渴望与追求;服饰上撼动了高压在人性上面等级观念的磐石,表现出一股“去朴从艳”、逾礼越制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本细读与社会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命运范式”与古希腊悲剧文本之间的契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在悲剧题材、悲剧成因、悲剧主旨、悲剧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悲剧欣赏的思想基础等方面,“命运范式”都很难与古希腊悲剧文本完全契合。“命运范式”作为一种解释范式,既是远古人类的命运思维定势即神秘因果律的遗存,也是使不可理解现象成为可理解现象的人类主体性表现。古希腊悲剧是宿命思想与人文精神的奇妙结合。克服“影响的焦虑”是文学研究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