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借词又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和义都借自外来语的词。在吸收外来成份的时候,汉语与别的语言不同,它不喜欢借音,喜欢用汉浯的语素来构词。很多借词都因此由音译词改成意译词。如英语借词“telephone”音详“德律风”。人们不习惯,后改成意译词“电话”。“bank”音译成“版克”,后也意译成“银行”。“microphone”最初音译为“麦克风”,人们觉得别扭,又改成“扩音器”。再如俄语借词“X,Ic6”音译成“裂巴”,人们听到这两个音节,见到这两个字,不知代表啥玩意儿,最后仍意译为“面包”。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书写体系本应属于表义文字,但在音译外来词中却又凸显出表音属性。针对汉语的英源外来词而言,汉字仅被用作表音字符,只表音不达意。基于此,英语源词与汉语生成词之间是否存在“语音相似”,便成了语音借用中最重要的指导原则。由于狭义外来词只局限于音译词,因此该原则有时也被当作鉴定外来词身份的标准。然而,诸多对现有英源外来词的分析却显示,上述准则经常被有意或无意地违背。因此,“语音相似”的理论必要性和违背原则的实践合理性似乎相互矛盾,这种语言接触所诱发的效应应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语言,就产生了外来词。英语外来词大约有80万,而汉语外来词仅有1万条。英汉语中外来词数量悬殊是由社会与历史原因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差异、语言自身差异造成的。其中,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差异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词汇借用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方式。汉语在吸收英语外来词时,除了音译和意译外,还将外来词直接以字母的形式或英汉混合的形式引入汉语。受强势语言英语的影响,汉语中还出现了自创字母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的字母词大量增加,字母化现象日益凸显。分析当前汉语言生活中字母化现象的表现形式、语用功能以及如何规范使用,有助于人们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外来词汇被大量引入汉语,该文以一些词的音译为例,简单说明了音译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苦力”,词义作为“出卖力气干重活的码头工人解”。在不少欧洲语言中也有一个与此语音相似、意义相同的词。这个词到底源出哪种语言?仅就所知,目前在国内有两种完全相悖的说法:一是“苦力,英语Coolie的音译。帝国主义者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人(如码头工人)侮蔑的称呼”前不久,台湾出版的《国语辞典》(重编)对“苦力”一词也作了和上面相近的诠释:“劳动者,专指矿工,脚夫,车夫等,从事笨重工作的人,本英语Coolie的译语,其专指在欧洲或殖民地的华工而言”。另一是“……回忆过去翻阅英语字典时,偶而发现一些汉语外来语如‘ma hjong’(麻将)、‘kowtow’(‘叩头’),‘Coolie’(‘苦力’)……”从上可以看出,一是认为汉语中的“苦力”源出英语;一是认为英语的Coolie或Cooly(“苦力”)源出汉语。到底“苦力”源出哪一种语言呢?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番考证和辨析。  相似文献   

7.
外来词是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社会经济文化在发展,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也在发展,外来词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汉语语言发展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音译是外来词翻译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举例讨论了外来词在汉语言发展中的意义,及音译法在外来词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基本模型及其特点 ,指出其英语外来词流行的趋势 ;外语单词直接进入现代汉语 ,音译词逐渐增多 ,义译词逐步减少 ;然后探讨其流行的原因和背景 ,最后指出英语外来词的流行符合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 ,是一种正常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9.
频繁的国际交流使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外来词不断增多。这些外来词主要包括完全音译、音意合译、音译加类名和外语首字母缩略词四类。在目前的外来词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港台音译词流行、外来异形词增多、首字母缩略词使用不当等问题。在外语词进入现代汉语系统时,必须接受一定的汉化处理,以符合现代汉语的发音习惯、词汇和语法规则。在外语词的汉化处理过程中,社会应遵循“柔性原则”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从而促进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量外来语尤其是英语不断进入现代汉字系统,丰富了我国的语言,但又给其翻译造成了困难.指出其翻译方法及原则是纯音译、意译、附加说明即加字译法、半音半意译、意义兼译等,了解外来词的翻译有助于不断提高汉语中外来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运用计量方式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的5个版本的字母词收词情况,可以发现英源字母词占了大多数。在相邻版本中,英源字母词在保留、修订、新增的字母词中也有明显优势。越来越明显的纯字母词趋势,说明外来词进入汉语时“汉化”过程在减少。汉语吸收外来词的这种新形势是与英语全球化直接相关的。英语全球化使英语在世界语言中具有强烈的文化向心力,它不仅给汉语,也给日语、韩语带来了很多字母词。  相似文献   

12.
“地中海”这个词乍一看很像是个外来词 ,因为“地中海”这一事物并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有的。其实 ,“地中海”不能算是外来词 ,至少不是纯粹的外来词。首先 ,我们可以从外来词的概念入手 ,看看什么叫外来词。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外来词是这样下定义的 :“外来词是指本民族语言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既然是“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 ,那“语言”又是什么呢 ?瑞士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符号理论。他指出语言单位是一种由“两项要素联合构成的双重的东西”。这两项…  相似文献   

13.
外来词是一种语言与异域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一种语言吸收外来词时主要采取音译、意译、音意译结合、原词移植等方法.外来词在其译介和使用过程中,将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制约.从当代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方法、领域,分析其所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对我们了解域外文化,促进中西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外来词是不同文化接触的产物.一种语言对外来成分的接受方式和程度的不同,一方面反映出该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折射出以该语言为母语的民族的语言文化心理.纵观历史,在汉语动态词汇库的进化中,母语同化外来语、意译排挤音译是主流;但在不少情况下,外语词异化了母语词,音译词淘汰了意译词,也是屡见不鲜的.前者反映出汉民族恪守传统的保守性和汉语强大的传统惯性,后者则映射出面对发展汉文化的宽容博大与汉语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广的英语向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借入过程中的语音换算为核心,对现代汉语中诸多英语外来词进行"相近音译加音改、相近音译加义通、相近音译加义注"的微观音变例析,从而发现当今现代汉语译借英语词时比传统译借更智慧以及在"音近义通"原则下"语音换算"的规律和诸多奥秘。  相似文献   

16.
音译词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译是汉语吸收外来语言的最基本方法,音译词中渗透着诸多的文化因素。汉语音译外来词,需从所处的社会文化与心理角度去进行分析,取字用词需考虑到中国人的语言文化传统。要正确音译外来词,译者须深谙汉语言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否则就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偏误。本文通过对音译词进行文化透视,分析了汉语音译词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汉语吸收了不少外来词语,其中大多数来源于英语,这些词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但也有一些词语由于翻译不当给交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般来说,汉语吸收英语词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①音译(coffee咖啡,Audi奥迪);②意译(laset激光,democracy民主);③音意译(beer啤酒,bar酒吧);④混合词(Hi-Fi音响、三 P问题);⑤借用(MTV,SOS)。具体到某一个词采用哪一种方法,不仅要与源语中的词在语义上等值,也要考虑汉语词构成的特点,使人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不致产生歧义。有些外来词的吸收无疑堪称是这一方面的典范,如可口可乐(cocacola)、奔驰  相似文献   

18.
关于意译词和借形词的身份的确认,应该区别对待:那些被称作"仿译词"的,应当视作外来词,而那些纯意译词,则宜看作是本民族词;借形词的情形极为复杂,其中一部分是外来词,还有一部分实际上是汉民族传承词。音译词是层次最低的一种外来词,它们常常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中的初级形式、过渡形式。音译兼意译词则是一种集音译、意译于一身的外来词,个中蕴涵着译者的智慧和灵气,因而往往也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的终端。字母词同音译词类似,从理论上讲,应当也是外来词定型过程中属于过渡性质的一站。外来词的汉化现象既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上,也表现在词的结构和意义上,有时甚至表现在书写形式上。同汉语本民族词一样,汉语外来词也存在一个规范的问题,内容涉及读音的规范、构词方式的规范和书写形式的规范等。  相似文献   

19.
英语在其发展和演变的一千多年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汉语词汇以其独特的表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进入英语词库之中。汉语音译贷词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英语词汇,同时也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老文明得以传扬。本文以翔实的例证对汉语音译贷词的起源、涉及范围、语音源流和进入英语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探讨了汉语贷词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说明了英语中的汉语贷词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的音译词,因其“舶来”形象与外来色彩,绝大多数要经过汉化和规范之后才能为汉语所接受。音译汉化有各种方式,是音译词规范的基础。因此,音译词进入汉语的基本路径是纯粹音译→音译汉化→音译规范→音译接受,但这一路径并不完全是线性地逐级递进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