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桂军 《阴山学刊》2009,22(2):96-101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内蒙古半农半牧区这一生态脆弱地带的发展,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促进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付桂军 《阴山学刊》2006,19(1):105-108
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处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近些年来,从人均GDP水平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看,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将会影响到我区整体的经济运行和小康目标的实现。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土地风蚀、水蚀现象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人口严重超载,人均耕地严重不足;收入增长取决于有效降水的多少,近年来持续的干旱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和医疗状况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3.
从事半农半猎生产方式的鄂温克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南部地区的五个鄂温克民族乡,该地区的鄂温克族早在清后期就开始尝试农业生产的作业方式,但直到现在他们的农业发展还是较为落后。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试图通过数据分析真实地呈现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新疆有广阔的牧区,草原畜牧业有悠久的历史,天然草场面积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四分之一。然而牧业经济并不发达,牧民生活也并不富裕。全区24个贫困县中,有10个是牧业县;北疆有7个贫困县,全部是牧业县;南疆有4个牧业县,其中3个是贫困县。至于贫困乡、贫困村,除和田、喀什、克孜勒苏三地、州外,大部分集中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从1949年到现在,全区1038万头牲畜已经发展到3247万头,增长了两倍。畜牧业的增长并没有使牧民的生活得到多大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牲畜增长的速度并  相似文献   

5.
当一九五八年教育革命时,我们党更加明确和系统的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反对教育脱离政治、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劳动,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当时,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革命精种,从实际情况和革命需要出发,全国各地兴办起一些新型的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学校,试图更好地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半工(农)半读是一九五八年教育革命的重大成果,六年来的实践证明,半工(农)半读体现了教育革命的方向,它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从迪麻洛地区的生存环境和该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然资源的传统利用机制和保护措施以及对草场、土地和牲畜资源的管理利用等方面揭示了居于该区域民族的半农半牧的生态文化,并针对该区域资源管理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今年开始,将在全区调查党的民族语文政策的执行情况,这对推行民族语文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 我们从实际出发,试将全区分为三类:牧区、半农半牧区和蒙古族聚居的农村,划为蒙古语地区;蒙汉杂居的乡村城镇。划为混合使用蒙汉语言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失掉蒙古语的地区。全区共202万蒙古族中,近一百三十万属第一类,近60万属第二类,近15万属第三类地区。总之,全区蒙古族的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使用本族语言。  相似文献   

8.
张家口地区的康保、沽源、张北和尚义等坝上四县,目前还是以农为主、半农半牧区。近年来,在农业上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的同时,集体牲畜也普遍作价归了户。牲畜作价归户对社员家庭饲养业及整个畜牧业产生什么影响?这一措施是否有利于坝上“林(草)牧农结合,以牧为主”经济建设方针的贯彻落实?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继续强调发挥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来发展畜牧业?怎样才能调动这两个积极性?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坝上四县之一的沽源县作了一些调查。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生产中一个长期落后困顿的广阔地带,是绵亘于西北黄土高原西北半边的地区。这里外沿为广裹的内蒙古半沙漠牧区。那里由于年雨量多在二百五十毫米以下,如无灌  相似文献   

10.
<正> 当前,在我国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之间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另一种家庭形式。它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调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别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是在各大城市近郊或矿山、企业附近形成的半工半农、以农村为主的家庭形式。在这些半工半农家庭中,大多数家庭主要的劳动力(丈夫)在国营厂矿、企业工作而家属却在农村务农。特别是在全国解放之后,由于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大批在矿区和企业附近的农村人员被国家征用后又转成国家正式职工,因而在厂矿企业附近的许多村庄就形成了半工半农的情况(当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一九五八年以来,在我国教育事业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学校——各种形式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这些学校,一面读书,一面劳动,读书与劳动并重,能够真正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密切結合,理論与实践的密切結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年二月,安徽省樅阳县铁铜公社,在只有五间草房和三间破工棚的荒无的草地上,办起了一所半农半读的农业中学。四年来,他们在县委和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在广大社员的热情支持下,艰苦奋斗、勤工俭学,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坚持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因而在培养又红又专的新式农民,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在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承认这些成绩,并且总结获得这些成线的经验,这对于打消某些人的怀  相似文献   

13.
刘半农与刘大白是五四时期著名的诗人。中国现代诗歌与声乐具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现代诗歌创作受到了歌曲的影响,刘大白与刘半农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牧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首先是,由于实行了责、权、利相结合,草、畜、服务相统一的牧业生产责任制,牧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前所未有的;紧接着,由于逐步在畜产品流通领域实行放开、搞活,牧区商品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要看到,在历史的、社会的和自然条件的长期影响下,牧区还基本是游牧半游牧的生产方式,单纯经营畜产品原料的单一经济结构,自给为主的产品生产,仍属封闭、半封闭经济形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和农民生活状况如何,是个事关全局的大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也要看到,人多地少这一基本国情,使农村产生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随之也产生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民工潮”.我省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滞后,经济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吸收、消化、转移这部分劳动力,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难点.为此,我们对我省农村牧区7村1000户农牧户进行了“劳动力跨地区(出县)流动情况”的调查.并就全省农村牧区劳动力流动作一透视.当前我省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特点这次调查的七个村中,四个是农业村,其分布为“川水地区的贵德县河阴镇大史家村、浅山地区的乐都县中岭乡业善洼村、脑山地区的湟中县大才乡小磨村以及半川半浅的互助县双树乡高羌村;三个牧区村(牧委会),其分布为环湖地区的刚察县依克乌兰乡亚秀村、共和县倒淌河乡哈乙亥村和青南地区的达日县沃赛乡直却牧委会.可以说这7个村(委)基本上代表了我省农村牧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其劳动力流动情况也大体代表我省各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以后,曾经的闯将和先锋刘半农,其文化立场逐渐改变,被同时代人和后世论者称为"没落"、被目为从"战士"蜕变为"隐士".本文以"五四"启蒙文化价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紧张,以及刘半农与民间文化的密切关系为背景,考察刘半农"转向"的意义.本文认为,半农之所以甘于戴上"落后"的帽子,是因为他相信自己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对整个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也相信对于"个人性"的坚持、对于"工作岗位"的坚守,能够丰富发展着的时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正> 封闭性是青海牧区经济的主要特征 青海牧区地域辽阔,占全省总面积的96%。从发展水平看,地区间不尽相同,但无论在生态条件、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人口、产业构成诸方面,经济、社会的同质性则是比较明显的。这种同质性,主要是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封闭性。反映在:  相似文献   

18.
西宁方言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海省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兄弟民族。汉族在全省各地都有分布,但主要聚居在西宁周围的东部农业区和一些半农半牧区。这个地区包括西宁、湟中、平安、湟源、乐都、民和、大通、互助、贵德、门源、化隆、循化和同仁等县市。青海汉语方言内部也有一些差异,大致可分为三个小方言区:(一)西宁话:包括西宁、湟中、平安、湟源、大通、互助、门源、贵德(指贵德“巧话”)和化隆;(二)乐都话:包括乐都和民和;(三)循化话(即甘肃临夏话,俗称“河州话”):包括循化、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畜牧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很大的发展潜力,它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成为新疆经济的一大支柱。自治区成立三十多年来,各级党政带领各族人民为改变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牧区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新疆牧业实现了连续九年的稳定增产,扭转了十五年长期徘徊的局面。但是由于生产条件的制约和生产关系方面的一些问题,号称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新疆,牧业经济仍然处于自然、半自然经济状态,畜群在落后的生产条件下发展缓慢,很难摆脱自然环境的制约,一次大的灾害能使生产倒退数年。牧业的生产效益相当差,三十年来全疆  相似文献   

20.
<正> 解放前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解放前,青海东部农业区基本上处于封建社会后期;而广大少数民族牧区和牧区的小块农业区则处在封建社会的中期,并带有较浓厚的奴隶制残余。据考证,从新石器时代起,藏族的祖先就在青藏高原从事游牧生产和生活,到了商代逐渐向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