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为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代表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实现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方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归宿.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就要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尤其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方面去实现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先进文化的繁荣、人民利益的增加 ;先进文化反映根本利益归人民所有、标志生产力的发展 ;根本利益归人民所有引导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文化的先进  相似文献   

3.
新闻出版工作者要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个方面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宣传和探索生产力的新形式、新特点,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注重有关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选题;要顺应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要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外来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接受心理,规范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人民群众奉献体现时代特色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哲学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 ,一是由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二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 ,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 ,努力发展高新技术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保证和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和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它决定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前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动力和保证,它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二者又统一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它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在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价值取向上充分体现了"三个有利于"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丰富和创造性的发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生产力"是二者的基础和前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先进文化"是二者的灵魂和保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质上是一致的,"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下功夫搞清楚只有工人阶级才是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社会经济政策必须适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需要,代表先进文化就是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需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的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是经济文化政治利益的统一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必须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先进生产力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先进文化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与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应用和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理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的应用与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主体原理应用和发展."三个代表"作为一个理论整体,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丰富和发展,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实践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文化与科学的排斥、碰撞,是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人们在探索,在反思:究竟什么是现代化,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过去,人们仅仅对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作一元化思维,只强调发展生产力,只关注经济的快速增长。事实说明,那是很不全面的。实现现代化还必须有另类思维,那就是必须解决好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推进二者的互济、互融,实现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任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企业组织活动中,信任不仅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也是重要的生产力。本文从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出发,系统分析了组织信任的功能及其社会心理特征,力图从中揭示组织信任产生的社会条件,并阐述了低信任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最后,文章就如何建立高信任的社会组织环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艺术、审美、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统一到生产力的要素人。据《手稿》可证直观、直觉、想象和形式化等"感性"的形象思维,居于思维的纵深,关系到比理性更深的领域,乃艺术审美思维和科技创新思维两类心理活动的共同底蕴,且有认知启示功能,这使得思维突破逻辑推断等而使得直探事物奥秘成为可能;学科细划造成借鉴不足,忽视了个性自由发展与需求,偏执的价值观都有局限所以需融合;应从不同视角挑战科技理性霸权而重视人自身得非理性;研究分析可见,艺术审美思维方式对科技理性呈互补关系、有借鉴价值,所以使两者相融乃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诉求,这将对构建多维的创新平台、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优化生存环境有着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等原理.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阐明狭义生态生产力和广义生态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出发,论述了生态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二者内在的辩证关系。并提出: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第一源泉是生态生产力;人类不断认识生态生产力,并逐步将其转化直至融入社会生产力的过程,就是社会生产力落后变先进的过程;后过程的进步成果又反促前过程的扩大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文化,作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样式,总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历程在运动中不断发生变迁和涵化,宗教文化作为意识领域的一种文化形态,同样遵循这一原理,一方面,这种变化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它又产生对社会生产力的反作用,研究文化的变迁和涵化现象,从中探寻文化与生产力相协调的规律,对于我们塑建先进的文化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陈独秀认为,要坚椅走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采用多种手段推进经济发展;在新文化的推动下,搞好政治民主化建设;以文化改造为突破口,促进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其发展思路,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contain rich logic about supply and demand. Observ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 we can fin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 profoundly reflects the fact that China’s social production supply has changed from “backward social production” to productivity level of meeting the people’s material cultur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t the same time, the supply-side level is facing the outstanding problem of im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and people have a growing need for a better life at the demand side, which together constitute a new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 of imbalance in the new era  相似文献   

19.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以及人的能力发展几个方面。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高度饿关联性:“世界交往”才能保存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的生产力;只有“世界交往”才能获得利用全球全面的生产能力;“总体的人”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存在和生成离不开“世界交往”;“世界交往”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全面的依存关系和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世界交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