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国庆"小长假,各大景区人头攒动。笔者注意到,在景区门票提倡降价的大趋势下,一些景区、景点虽然并未敢在大门票价上提价,但进了门仍会层层"做文章"。出现了"门票明降暗升"的现象,让游客感叹:景区真是唯利是图。在这个黄金周里,一些景区出现了"门票明降暗升"的现象,这些景区挖空心思,实现着门票经济的依赖。综合来看,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其一,是在降低景区入门门票的同时,开设很多"小项目",每个"小项目"都单独收费,游客到了景区才发现,很多"小项目"都是"没钱禁止入内"的。比如,亲子乐园、卡通世界,这样的"小项目",就需  相似文献   

2.
城市"边缘型"景区区位的独特性成就了景区特有的交通特征.在机动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边缘型"景区的交通拥堵逐年凸显.从交通特征出发,分析城市"边缘型"景区在时间、空间、运行上的交通特性;针对重庆市磁器口景区开展研究,分析景区交通拥堵成因和特征,并提出磁器口景区交通缓堵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信息爆炸所带来的注意力稀缺使当前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注意力资源的善用与否可导致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出现"冰火两重天"。比较武当山景区与崆峒山景区的发展历程发现,在区位、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大体相似的初始条件下,善用注意力资源的武当山景区十年间实现了级数倍增,而不善此道的崆峒山景区即使在中国旅游人次井喷的十年仍然"不温不火"。进入21世纪的前20年,社会注意力稀缺构成了文化旅游景区革新传统管理模式的深刻背景,立足于"景区自身资源—常规化宣传运营"的传统模式逐步被"特定注意力营造—政产学研智资源重组融合"的新模式所取代。对当前的后发景区来说,政府行政体制的创新、文化品牌形象的营造、智库力量的引入和市场投资主体的参与等,构成了文化旅游景区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注意力管理模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郊木兰山风景区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交通方便,基础设施臻于完善,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通过对木兰山风景区的客源市场的分析,认为其开发重点应放在武汉市及周边市民市场上,并树立其宗教圣地和度假区的形象。二级市场即开拓市场,主要放在学生市场的开拓上。树立其郊野风景区的形象,以满足广大学生求知和放松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正曲阜"三孔"联手阿里旅行打造"未来景区"4月1日,山东曲阜"三孔"景区与阿里旅行在曲阜达成协议,双方将就"三孔"景区接入阿里旅行"未来景区"信用游、扫码支付、地图导览、码上游等进行深入合作。据介绍,在"三孔"加入"未来景区"后,游客只需一部手机,即可通行畅游并完成景区所有消费的支付;信用良好的消费者还能享受先游玩再付款的信用游待遇。此外,"三孔"景区还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数据为基础,从省际、省内、市内三个层次对武汉市非正式迁移人口的空间流场及人口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给出了武汉市非正式迁移人口的整体动态与空间流场的全景图象,人口结构分析表明武汉市人口非正式迁移在"低技能、低门槛"岗位上仍存在空间"挤压"效应,迁移的性别选择性在武汉市尤其突出,并在迁入与迁出群体之间形成差异,导致武汉市育龄妇女问题、留守与随流儿童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调查发现,休闲度假将成为未来一阶段的主趋势;不同细分市场对旅游景区软硬件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标杆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相对更高;景观与服务、基础设施对游客忠诚均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调查表明,今后旅游景区关键要做到"四个全面提升":景区功能理念、市场细分理念、标杆景区理念、景区软硬件理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和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自驾游快速兴起.根据湖南省高速公路网络及其与现有景区的耦合状况,可以按圈层整合的方式构建全省的自驾游旅游圈.首先,在省内四大旅游板块的基础上,构建"神秘湘西之旅"、"洞庭水乡之旅"、"湖湘文化之旅"和"宗教休闲之旅"等四大特色的自驾游圈.其次,对全省主要景区进行有效链接和整合,打造湖南自驾游旅游圈.第三,通过景观文脉的关联,利用便利的交通通道,将省内相关景区与省外著名景区整合起来,构建三条跨省区的黄金旅游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旅游景区开发模型即"吃住行游购娱"系统模型,梳理了贵州民族特色旅游景区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导致现存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提出旅游景区开发路径的基础上,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给出了贵州民族特色旅游景区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市场需求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客源市场需求导向规划理念,以武汉市为样本,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数据,研究环城游憩带旅游客源市场需求特征,提出指导该市及同类型城市环城游憩带景区规划的系列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中心城市市民周末近程出游需求潜力巨大,但近程旅游市场并非卖方市场,投资应注意规避风险;(2)客源市场对目的地选择有明显偏好,市民出游目的相对集中;改善交通条件,完善配套设施是提升景区竞争力的关键;以旅行社为媒介的景区推广模式存在局限;(3)经济增长带来的居民收入提高会增加旅游消费总量,长假期间仍有相当比例市民可能选择近程出游,设计景区容量时须综合考虑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11.
快速发展的历史村落旅游在村落社区发展与旅游开发博弈过程中突显出矛盾复杂化、过度旅游化等问题,因此景区型历史村落作为村民生活的社区,与旅游发展的景区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以系统科学的思想构建历史村落"社区与景区"一体化系统,从空间要素、社会功能和组织结构3个方面对耦合系统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山西省榆次后沟为例探讨同一地理空间范围的景区型历史村落"社区与景区"耦合作用机制,指出后沟古村社区与景区互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旅游发展弱化了社区功能,景区管理受社区制约较多,景区功能尚不完善,并提出了后沟古村社区与景区耦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生态足迹研究进展,根据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出武汉市200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武汉市200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对基于2种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2种计算结果均表明2008年武汉市生态足迹超过其生态承载力,说明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状态堪忧。提出武汉市应继续转变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以循环经济为契机,实现从传统"三高一低"向现代"三低一高"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景区数量的增多,大众旅游的不断普及,游客旅游心理的不断成熟以及旅游景区同质化严重、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的出现,同类型景区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旅游景区要脱颖而出,合理的旅游形象定位尤为重要。万仙山景区属于南太行山水型景区,目前还未在游客心中树立鲜明的景区形象。基于四脉理论,对万仙山景区的形象进行提炼,将其定位为"户外乐园,攀岩天堂",将有利于万仙山景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都说营销决定成败,但营销就真的只是单纯的"营销"吗?景区营销是什么?是跑跑渠道、广告宣传;是亮点打造、新闻炒作;是创意频出、品牌营造。这都是景区营销,但却是一个不完整的营销,营销无道,怎能长久?那么景区营销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一、景区营销要有一句特别响亮的口号。旅游景区的广告大多数时间是在卖一句话,不管在  相似文献   

15.
旅游景区的管理在现实中分属多个部门,导致管理多头与管理越位、缺位并存,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突破景区管理体制"瓶颈"是发展旅游业的迫切问题。河南省在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重点对四种典型的景区管理模式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韩国旅游期间看到,当地人特别注重"低碳出游"。在雪岳山看枫景时,与满山红彤彤的"枫景"相媲美的是韩国人的那种环保意识:山口处,原本可以跑汽车的平坦公路上,看不到一辆汽车的影子,看到的只是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款款步行。景区深处,无论山谷多么险峻,也绝无一辆空中缆车。这倒不是因为景区管理严格或旅游设施不全,而是韩国人有意为之:减少景区的污染。为此,韩国的旅游部门还特别提出了"低碳出行"、"环保景区"的口号,得到韩国民众响应。所谓"环保景区",就是在该景区旅游的游客,一律禁止驾车入内;游玩过程中,要自携垃圾方便袋,而且不许在景  相似文献   

17.
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然、地质及地理环境复杂的山地旅游高危景区,提出了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山地景区实施全过程管理的科学理念;采用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检查表分析法,穷举了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提供了直观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信息;应用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指数定量评价方法,建立了"科学规划设计、完善设施设备、提醒与警示、风险监测、风险管理、应急救援"的"六位一体"山地旅游安全风险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是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主阵地。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对浙江省旅游景区调查数据的剖析以明确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指出旅游景区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内涵任务及面临难题,并分别从政府、企业等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为国内旅游景区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窦银娣  李伯华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4):106-108,26
从政界、学术界到大众传媒,旅游景区"城市化"已经是一个倍受瞩目的话题,各界都是一片置疑的声音。笔者通过研究城市化及旅游景区城市化的涵义,认为旅游景区城市化并不是一无是处,旅游景区城市化在当今中国是应该提倡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城市化的负面伴生现象。  相似文献   

20.
景区超载是指旅游景区游客流量超过景区的游览负载能力。在这样的旅游环境中,不但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得不到保证,还极易引发各种突发事件。文章对景区容量超载情况下发生的旅游突发事件进行研究,以四川九寨沟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发生的"10·2"旅客严重滞留事件为例,通过对事件中的承灾载体系统和事件发展机理的分析,揭示九寨沟景区管理方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