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东核心边缘体系的分化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国强 《探求》2000,(5):30-32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核心边缘分化是区域空间发展的必经状态。广东区域经济正处于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状态,探讨广东核心边缘体系的分化形成,有助于认识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态势,亦有助于广东区域经济空间关系的整合。 一、广东核心边缘体系分化形成的基本 因素 广东省域经济空间的核心边缘分化主要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一)与上一区域层次核心区的距离远近。在整个粤港澳经济区域中,香港、澳门是该区域的核心区,其相邻的广东则成为边缘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于各种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的出台,增强了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  相似文献   

2.
曾宪达 《学术交流》2007,(9):100-102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产业链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辐射作用,更有利于经济圈的扩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实现专业化分工,加速产业链的完整化,以产业链为基础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产业链创新管理,探索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态势及京津冀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和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分析,提出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实力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除区位、自然资源、历史基础外,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以及大都市经济区的形成等因素是导致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而从区域不平衡到较为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在中国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指出以京津为核心的大都市经济区正在形成。同时,就如何正确看待天津滨海新区的地位、作用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
何周富 《探求》2010,(6):43-45
制度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制度供给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如我国东西部差异与制度供给差异就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要从根本上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快以产权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市场化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加快中西部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陈钊 《学习与探索》2007,(2):124-129
要完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就应该在既有的文献和我们自己有关中国地区间差距和地方政府行为的系列研究的基础上,用一个一以贯之的经济学逻辑在市场整合、工业集聚、地区差距和地方保护主义这些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关的问题之间建立联系,解释形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地理、政策和历史因素,展望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未来中国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的趋势,提出区域经济合理布局的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6.
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为推动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形成合理的经济发展格局,我国又产生了许多新兴的经济发展区域.这些新兴经济区目前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经济发展环境良好,但其文化问题值得关注.这些区域普遍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新兴经济区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要努力克服和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激发出文化基因和文化资源中的活力因素,繁育创新型文化,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引领和带动区域文化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利用新闻媒体的公共交往平台作用,促进文化交流,消除文化隔阂和鸿沟,使经济和文化同步发展,形成良性的文化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7.
近年日本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日本区域经济取得较为强劲的发展。区域新格局的形成、城镇经济的协调发展、互动机制的创建,已成为日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本文就日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主要举措、存在的问题作些浅析。当前,在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日本的经验及作法,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经济增长,中国出现了沿海岸线向内陆延伸,发达程度呈梯次递退的不同经济区域,在沿海地区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泛渤海地区三个世界级的经济发动机。东北是具有加重型产业和原材料产业优势的区域,它不应成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后院,而应坚持自己的区域特色,整合产业链形成自己的发动机力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根支柱,这也是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宏观需求。如果在未来十年至十五年内形成东北、中部和中南部三个新的世界级经济发动机,那么中国将可能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力量。  相似文献   

9.
金融中心形成的区位、集聚与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中心形成过程是经济金融长期发展的过程,受到包括地理区位、金融集聚和制度创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即使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理区位因素在金融中心形成中仍然具有实际意义,不过它只是金融中心形成的一个外生变量.依托一国(区域)强大的实体经济发展,基于强劲的金融资本需求,才能形成相应规模的金融集聚,这是经济运行中自身所蕴含的经济机理,也是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从而金融集聚因素就是决定金融中心能否形成的最为关键的内生变量.制度因素在现代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金融中心形成的区位、集聚与制度视角研究,为准确认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规律,更好地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赵紫阳总理指出:“要以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农村,统一组织生产与流通,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的作用大小,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功能和经济联系范围所决定的。充分认识和发挥北安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对于加快我省北部经济的开发有着积极意义。一、北安市形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因素北安市现属黑河地区行署管辖,为黑河地区南部之门户,是我省正北方的区域中心。建国三十多年来,北安的经济发展较快。工业总产值增长34.2倍,平均每年递增11%;农业总产值增长2.6倍,平均每年递增3.6%,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22.8倍,平均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制造业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 《阅江学刊》2009,(1):44-50
江苏省制造业的经济活动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其特征可以从地区专业化和产业集聚两个角度加以衡量。从地区的角度看,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程度有所增强,苏南、苏中、苏北区域之间已经形成较为明显的制造业优势产业和分工体系。从产业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行业呈现出集聚的性质,且有进一步强化的态势,苏南已经成为江苏省制造业最主要的集聚地区。  相似文献   

12.
江苏率先建成高教强省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放 《阅江学刊》2010,(1):65-69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二是建设若干高等教育强省。江苏省作为在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先的省份,应该率先在全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省。为此,新世纪的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该是调结构、强内涵、保质量、上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相关的历史数据,全面分析江苏省内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评估江苏省的地区差距问题。主要从资金来源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剖析投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苏浙两省1999年-2007年27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比分析地方经济结构(专业化与多样化经济、本地竞争与垄断、FDI与出口)的外部性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样化经济对苏浙两省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专业化经济对浙江省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对江苏省产业发展的影响不明显;本地竞争有利于产业发展,本地企业规模(垄断)对江苏省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对浙江省有阻碍作用;FDI对两省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而出口有利于产业发展;产业集中对江苏省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对浙江省有阻碍作用;传统的要素投入中,资本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劳动力投入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农业合作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海燕 《学术交流》2004,(10):63-67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东北三省区位和基础设施具有整体性,是一个统一的地理单元,地缘关系比较紧密,这就决定了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协调发展、合理取舍,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合资源,构造区域经济优势,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以取得最佳效益。因此,东北农业选择区域化合作发展模式,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形势下,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经济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是提升南宁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从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合作、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分析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有利条件,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状况、城市建设与管理以及人才等方面,分析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亟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构建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经济开发建设成效的战略抉择。但其约束性条件也是明显的。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应建成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满足区域发展资金需求为特征的区域性筹资型金融中心,而实现这一目标定位须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制造业强省综合排名第一的江苏省,其制造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省内各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差距较大,这与各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密切相关。为了推进江苏制造业向更高层次、更均衡方向发展,需要各个地级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更为积极的国际化策略。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13个地级市制造业的国际化状况。各个城市不同的国际化策略导致省内制造业发展不均衡。各城市运用国际化策略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