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坚持我们的国体和政体,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等战略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科学论断。本文就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问题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今天,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内改革逐渐驶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大量暴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度增加,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危机,协调重大利益关系,营造国内外和平、稳定、持续发展环境更加迫切。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重要目标,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要求。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3.
龚雯 《现代妇女》2014,(12):245-245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这一重大的创新理论,由此中国找到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开启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进程,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面对当前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所有制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系列新问题,我们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和求的认识,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谢琦 《职业时空》2008,4(5):12-12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特征。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道路上,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公民理应恪守的底线和准则。它的是非标准鲜明,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次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精神上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断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内涵。并用事实证明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是辩证统一的。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因此,我们更应该在新时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行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马山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找准切入点,从五个方面来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贾绍俊 《职业时空》2009,5(6):138-13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和主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功能;在多元并存的政治文化格局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导引和规范作用,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加强政治文化整合,提高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邢亚文 《职业时空》2008,4(3):87-87
社会与时俱进,文明继往开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图书馆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图书馆文明服务则更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是对我国政治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思想品格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立足于中国实际,使之真正体现中国的时代特色。本文就“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主题,从几个方面提出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民主原则的实现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法治是保证权力的人民性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名人论爱国     
名人论爱国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3.
黄震 《现代妇女》2013,(12):255-257
个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很多个体经营者的伦理道德丧失了,这对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坝会带来重大的隐患,个体伦理道德和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伦理道德存在着紧密关系,就像一个健康的肌体,即使是某个脚趾头扭伤,也会影响人的行动。同时,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更是一种鱼水关系。由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欠缺,中国虽然经济比较发达,但整个社会似乎没有大情感没有大胸怀,缺乏雄汉盛唐的精气神,有些实用化、物化的的思想倾向,这对人口众多的个体经营者来说,也无疑是生活在一个空气中有油气的环境,他们是逃脱不掉的最终受害者。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哒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利凝聚力”②,进一步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完成这一重大使命,就必须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教育承担着培养构建与创造和谐社会人才的重任,有责任为此做出自身的贡献,其中艺术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促进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陆勇敏  杨莉 《职业时空》2008,4(5):13-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社会责任,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发展稳定的内在需要。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职高专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对策.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切实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重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雷  赵宾宾 《现代交际》2011,(12):124-124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形成过程进行了论述,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崭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钟可 《老年世界》2006,(23):30-31
最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不同的思想家赋予社会主义以不同内容,各国在实践社会主义的同时也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的社会主义观具有独特之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源于马克思主义,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并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国道德伦理色彩。其思想的发展和矛盾之处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