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政治韬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建设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和谐社会为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论先进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先导和灵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先进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向仪,能够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粘合剂,能够把具有不同自由意志和思想激情的社会成员整合起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阀,能够形成一种特有的“安全”与“维稳”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器,能够提供建设和谐社会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3.
试析先进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华  刘翠芬 《阴山学刊》2006,19(1):96-10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目标,反映了现代政治文明的走向和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是实现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方向保证作用、价值导向作用、精神激励作用、社会力量凝聚作用、规范调控作用,它表征着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强化,为此,必须加强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以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韩美群 《兰州学刊》2006,(6):103-10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提出的一个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目标,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内心世界三大矛盾的全面协调发展,既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内部的和谐,又要求形成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文化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包含着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白立强 《南方论刊》2006,1(3):13-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概括说来,主要有四个方面: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西方关于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的生长土壤。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能否谋划和解决好“三农”问题,对构建茂名农村和谐社会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在构建和谐茂名的总体目标下,构建茂名农村和谐社会,应切实抓好七方面工作:确立新形势下茂名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创造宽松环境;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社会公共保障; 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建设好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构建和谐社会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发展契机,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条件,和谐社会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是辩证的关系,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使两者有机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王官成 《学术论坛》2005,8(4):28-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物质动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发展先进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根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确立共同的价值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合理的社会调控手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社会整合工具。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科学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不仅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而且为和谐社会的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并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一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启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序幕;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三是注重民主法制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牢固的法制保障;四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五是提出小康社会构想,协调先富与后富之间的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适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又为物质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凤斌  郭宏升 《阴山学刊》2005,18(6):109-113
2005年8月1日—5日,以“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主题的中国政治学会2005年年会在包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就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怎样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政治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研究内容等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5.
宪政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与目标,需要在治国理念上进行变革,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发展宪政,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宪政,宪政所提供的制度,不断消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使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可以说,和谐社会的内蕴与宪政建设的旨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宪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和功能,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宪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笔谈,从宪政的内容、法治政治、宪政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宪政如何支持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怎样结合我国国情推进宪政发展等问题,期望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定位,从而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与目标,需要在治国理念上进行变革,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发展宪政,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宪政,宪政所提供的制度,不断消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使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可以说,和谐社会的内蕴与宪政建设的旨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宪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和功能,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宪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笔谈,从宪政的内容、法治政治、宪政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宪政如何支持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怎样结合我国国情推进宪政发展等问题,期望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定位,从而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目标,内在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根本保证,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中,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17日,由新疆社科联发起并主办的“全国社科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全国10个省区市社科界的70多位同志参加了会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库尔班·牙生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在会上,代表们充分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性,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代表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社会的同志都…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转型、社会建设、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指导和保证作用。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必然会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新的丰富的内容、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强劲的动力。因此,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指导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从而不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郭华茹 《江汉论坛》2006,1(8):69-71
“和谐社会”理论是和谐辩证思想在社会生活层面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辩证法审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的逻辑结论,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离不开辩证思维的引领。只有用辩证的观点指导和谐社会的建设,才能避免实践中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