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林紫  冯彩媚 《学术论坛》2012,35(4):180-184
文章通过对广西戏曲音乐文字史料和曲谱史料的现状概述及分析,提出立足文字史料和曲谱史料进行广西戏曲音乐历史研究的基础模式,并阐述了研究方法、研究专题、研究意义等研究的基本要素和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2.
胡琮禹 《阴山学刊》2001,14(3):93-95
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文物图片史料和表格史料三大类.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的真实感和历史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7,27(2):87-91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网络史料的优势及应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述 《河北学刊》2007,27(2):96-97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游彪 《河北学刊》2007,27(2):93-96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连生 《河北学刊》2007,27(2):91-93
瞿林东认为,前辈史家在对待史料方面的一些见解、方法和经验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重博闻善择;重分析辨析;重金石之学与二重证据;关注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史料;以及重视历史资料的二重性等五个方面.张连生对"史料"定义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他认为,所谓"史料"应当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它有特定的材料范围,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资料都可以充当的.游彪专就金石文字的史料价值和解读方法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石文字是其他类型史料所无法替代的珍贵史料,使用者在运用金石文字时必须深入探究金石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蕴.陈述则对网络史料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网络史料具有过去任何史料栽体所无法比拟的容量,可以涵盖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等,通过互联网、研究者就如同找到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而且它还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史料学片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学是以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史料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残留或保存下来的各种痕迹、实物和文字资料 ,两者关系互为依托。应当根据史料的社会属性 ,即史料的起源和价值来确定史料的分类。史料有八种类型。史料学的文献是指一切原始的文字资料。档案有三种 ,报刊资料有四个特点 ,回忆录有三种性质。口碑资料和乡例民俗是一种民间活资料 ,属于流质文献。八种史料有三点区别 ,又有三点相互交叉的性质。利用史料的水平 ,包括积累、发现、整理史料的必要素养。利用史料的八个要点 ,是史料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拜讀过于先生解放以后所写的几篇学术論文,我們觉得于先生在考釋文字、解释史料方而,确实有很精辟的見解,对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面貌提供了很多証据,是有一定貢献的。但是我們認为于先生的論点和他对待史料的态度,却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試图从讀者的角度来提出几点意見。  相似文献   

9.
关于史料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鉴别的传统史料工作一开始就是鉴别史料。如果没有一番鉴別,在搜集史料时,根本无法进行工作。史料收集到手之后,更须仔细考据,提供给历史科学研究者利用。考据工作包括:鉴别史料、考订记事、校勘文字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联的,互有影响,不便分割。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谈谈鉴別史料的问题。鉴别史料,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春秋时期,就有关于这方面的传说。例如:“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努,其长尺有咫。”经过孔丘鉴別,认为“隼  相似文献   

10.
赵天宝 《学术探索》2011,(3):95-100
景颇族历史上长期没有产生文字,故考察景颇族的文明发展史的难度很大。从民间口承文化和相关史料着手,追溯景颇族的族源和迁徙,梳理景颇族从远古到清末的历史,对了解景颇族的历史分期及社会形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史料是历史研究所必须,主体与史料的关系是反复不断的对话关系。主体对史料的发现可分为发现史料的存在、发现史料的价值、发现史料中的历史信息三个层次。史料三层发现的成因是:现实需要的引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激发,主体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制导。史料三层发现启发我们应具有泛史料意识、史料平等的观念和重视史家修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陈平原的中国文学研究图像史料实践起步较早,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对于如何在中国文学研究著作中使用图像史料具有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关于如何运用图文互文方法从事文学研究的图像理论。陈平原的文学研究著作注重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配置,强调二者的对话与互证、互动,将图像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陈平原在选择图像史料时注重图像来源的广泛性、真实性、历史性,以便贴近历史现场,复原文学历史景象。  相似文献   

13.
刘节先生在去年六月十四日《文汇报》发表了“谈史料学和史学史”一文,探讨了史料学、历史编纂学和历史哲学在史学史中的地位问题。刘先生在文中论述了史料学的内容,认为首先是史料的搜集,其次是史料搜集的方法,再次是史料的分类。看来史料学的内容只是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至于史观与史料学的关系,在刘先生那儿好似根本不存在的。刘先生又认为清代乾嘉以后考据学大盛,这是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清代学者,从名物训诂、地理沿革等等方面,可以使事事皆合物理事理之实,而且历史考据学是为发现社会发展规律服务的。这里,刘先生又一次强调史料考订的作用,贬低史观的指导意义。我们要问:如果没有正确史观的指导,考证学也能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吗?清代乾嘉的汉学家们发现了那几条规律呢?刘先生这个结论看来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刘先生又认为中国的历史哲学从司马迁以来,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没什么进展,而历史编纂学则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一部史学史应该以历史编纂学为主,历史哲学为辅。停滞的历史哲学产生了进步的历史编纂学,这同样是降低史观对历史编纂学的指导意义。刘先生的这些论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史料学的内容及其与史观的关系,第二部分论述历史编纂学的发展与史观的关系,第三部分论述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史料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并对中国古代史狭义史料即文字史料的种类、特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和分析。接着 ,论述了文字史料在形成过程中出现错舛的种种表现和致误原因 ,指出考证史料的正误和价值大小 ,是正确运用史料的前提。最后 ,介绍了考证史料的一般方法 ,并指出利用目录学、版本学、避讳学、校勘学等其他知识鉴别史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搜集史料,是编修地方志重要的基础工作,要编写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地方志,如果不占有丰富的史料是无法着手的。史料的范围很广,在编修工作开始之前,要从多方面去搜集。第一,要从档案、文献资料、史籍、报刊中搜集。这些文字记载材料,有的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或追记,有的是历史活动的真实或曲折的反映。它不仅史料丰富,可靠性大,收集起来比较容易,而且还能为搜集其它方面史料提供必要的线索。我国的档案、图书、资料工作在解放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地的档案馆(室)、图书馆、博物馆都保存有大量的档案、图书、报刊、资料,为我们搜集史料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要实地考察具有史料价值的原物和历史遗迹,特别是考察历史遗迹和实物,往往能够提供极有价值的史料。我们应该通过考察各种建筑物、碑文、革命斗争遗址等实物,从  相似文献   

16.
绪言文字史料是蒙古古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较有价值的是圣徒的传记。这些作品有的是由政治活动家和宗教活动家本人撰写的,有的则是由其门徒或者是与他们有交往的人士按照宗教的或哲学的观念撰写的,这些作品不仅是著名人物的言行录,而且也是蒙古中世纪历史的有价值的史料。圣徒传记的广泛传播和这种传记与历史的联系表明,圣徒传记都是些独特的、具有史料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既具有蒙古中世纪文学的特殊体裁,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亚秋 《学术月刊》2023,(6):125-139
口述与文字在传统史观中是一个对张的存在。口述史料由于其不稳定性等特征,相比于传统档案一直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不过,口述史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凸显了人的生命性和主体性特征。但口述史料也有局限性,从口述到文字的视角转换,人类的存储记忆变得丰富起来,人性培育的文化存储空间扩大。扬·阿斯曼认为人类留存的文字符号是探究文化深层意识的主流方法,大部分“真相”留存于以文字等符号为载体的文化记忆中,主要功能是给社会提供基本价值。转向文字的记忆研究路径,除了弥补口述史方法的局限外,还在于帮助我们应对变动不居的社会,通过探索历史的深处,寻求文化发展的动力,这是文化记忆研究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史料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史料的搜集、校勘、考订和编纂,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西夏史研究工作的深入,研究者花了很大的心血进行西夏史料的搜集和整理,韩荫晟同志的《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就是这方面代表性的成果。西夏史料主要包括西夏文文献和汉文文献两个部分。据《宋史·夏国传》载,西夏设有翰林学士院负责修实录。西夏法律书《天盛年新改定律令》第十章“司次行文门”,有史院一名。这些可以说明,西夏曾设有纂修实录、国史的机构。可惜这些实录  相似文献   

19.
略论元、明、清时期的傣族法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傣族是居住在云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流长。傣族历史上的习惯法已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兴趣,但傣族历史上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演变,以及傣族法律的特点等问题,深入研究的文章似不多见,本文拟就汉文史料和傣文史料有关这方面的记载,结合民族调查材...  相似文献   

20.
回忆录及其对于史学研究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忆录是记录当事人回顾自身经历所形成的文字或音像资料。作为史料 ,回忆录涉及到自订年谱、自传等多种体裁的史学作品。回忆录的本质是记忆资料 ,所回忆事件的史学价值、当事人对所回忆事件的参与或知情程度、当事人回忆的准确性决定着回忆录本身的史料价值。回忆录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而在使用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