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山东大学历史系韩连琪教授,是研究我国先秦秦汉史的著名学者。他生于1909年,山东安邱人。1935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先后执教于山东师范学院、华东大学、齐鲁大学。1951年9月,到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文史哲》编委、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山东省历史学会顾问、《山东地方志》编委会顾问、山东地方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葛懋春先生1951年从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后,协助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华岗,以《文史哲》为阵地,大力促进学术繁荣。"文革"后,葛先生全身心投入史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积极推动对史学理论学科对象、任务和体系的讨论,所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一书以思想性见胜。他最重要的一个思想,是把史学概论的对象限定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他还非常重视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理论史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在他的领导下,20世纪80年代的山东大学历史系成为学界瞩目的史学理论研究重要基地。此外,葛先生又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思想史的一般理论方法、先秦诸子、五四时期思想思潮,是他集中研究的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大学的辞赋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辞赋研究已成为山东大学的特色与优势学科。著名语言学家、古典文学专家殷孟伦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就将日本著名汉学家铃木虎雄的《赋史大要》翻译成中文,著名文学史家陆侃如先生在1920年代即已出版屈原、宋玉的评传,1940年代所作的《中古文学系年》,内容也多系赋家事迹。赵省之先生则是1950年代国内少有的汉赋研究专家。后来刘乃昌、董治安、张可礼诸教授  相似文献   

4.
胡新生 《文史哲》2011,(5):157-165
童书业先生从疑古辨伪学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他早年已有的经济史观的思想萌芽不断发展的结果。历史观的转变使童先生的先秦史研究进入新的境界,他对"古史辨派"的研究方法和一些疑古论断作了反思和纠正,对典籍文字、社会历史的感觉变得更加敏锐和准确。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童先生的观点屡有变化,但在这种多变的背后有一种相当执著的不变,即他始终坚持尊重史实的原则和对先秦秦汉社会状况的基本认识。他在考察先秦秦汉社会形态时注重对古代东方史作综合研究,注重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东方"特色,显示出非常开阔的学术视野。童先生的《春秋左传研究》等著作,将史实考据与历史规律的探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周代宗法、分封、贵族大家庭等问题上提出一系列创见,为先秦史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耿铁华教授,1947年5月生,吉林省扶余县人。1975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81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先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历史学硕士。1978—1982年间,先后师从著名先秦史、秦汉史、考古学专家徐喜辰、万九河、陈连庆、张忠培先生学习先秦秦汉历史、先秦两汉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具有深厚的文献学、古文字学和考古学功底。耿铁华教授曾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集安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现任通化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高句丽研究院院长,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中国朝鲜史学会理事,吉林省历史学会  相似文献   

6.
<正> 卢振华教授,字南乔,湖北红安人,生于1911年1月8日,1937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相继在湖北恩施列山中学、恩施高中、重庆北碚编译馆工作。1946年来山东大学历史系执教,任副教授、教授。先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著名学者,曾任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讲授秦汉史、秦汉思想史,著有《秦汉史讲义》、《山东古代科技人物传》、《论战国秦汉的社会性质》等。  相似文献   

7.
<正> 乔幼梅,1935年3月生,江苏太仓人。1951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前夕被错划为“右派”。其后,历尽磨难。1978年奉召回到母校。曾任中共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山东大学副校长等职;现为山东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二十一世纪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委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宋史学会副会长。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0年代以来,先生在担负繁重的行政事务之余,见缝插针,夜以继日,致力于宋辽金元史研究。参与承担过2项国家社科“七五”规划课题,现正主持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宋代市场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杂志上刊发论文近20篇。先生关于货币经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1962,(3)
最近,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杨向奎先生应山东大学历史系的邀请,作了《儒家、经学、理学》及《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山东》等学术报告。杨向奎先生在《儒家、经学、理学》的报告中,讲:在中国哲学史上,“正统”学派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对待“正统”学派,决不可采取简单抛弃的方法。譬如,我们研究唯物主义哲学时如果把儒家丢在一边,唯物主义的传统就要中断。儒家是先秦时兴起的一个大学派,孔子是这个学派不祧的祖先,由于发展方向的不同,儒家又分成了许多学派,但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作  相似文献   

9.
<正> 童书业教授,字丕绳,浙江宁波人,生于1908年5月,卒于1968年1月。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学者,早年受旧式私塾教育,1928年接受《古史辨》的影响后开始潜心研究上古史,几年后崭露头角,1935年受顾颉刚先生之聘担任顾先生的私人研究助理,兼任禹贡学会编辑。抗战期间在上海光华大学及宜兴、常州等地中学任教。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博物馆历史部、总务部主任。1949年应聘来山东大学工作,历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副主任、青岛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童书业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先秦史专家。在担任顾颉刚先生研究助理期间,曾与顾先生合作写成《春  相似文献   

10.
王玉哲先生是著名的先秦史专家,他对甲骨学的研究成果也受人瞩目.在他的先秦史研究中,尤其是在对商代社会历史的研究中,非常注重利用甲骨文字材料,对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代社会历史诸如方国地理和古代民族、商王名号、王室世系和王位继承制度、奴隶和"众"等社会群体的身份以及商代社会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探索.对涉及到的甲骨学问题,诸如文字的考证、卜辞的释读、甲骨的分类、周原甲骨的族属和性质等问题,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家之言,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一生为倡导建立历史编纂学学科倾注了大量心血.在20世纪60年代,白先生首次提出历史编纂学是一份重要的"史学遗产"的观点,倡导对传统史学的编纂思想、编纂理论和编纂方法进行发掘、分析和评价.之后,他又多次撰文论述历史编纂学的内涵及其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从理论层面上为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宏观架构;由他主持编纂的多卷本<中国通史>,采用"新综合体",实现了编纂体系上的重大创新.白寿彝先生关于历史编纂学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对我们今天构建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有重要意义,值得认真总结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胡乔木中学时代发表<近代文艺观测>,论述近代文艺思潮的起伏.1935年担任文总党团书记,发表了可观的文学评论.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注重运用文艺批评.他注重对优秀作品的发现和弘扬,从20世纪30年代到八九十年代都是如此.他对许多作家作品的肯定,说明他与作家的情谊和对繁荣发展文艺的热诚.胡乔木坚持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对反社会主义的、宣传个人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作品,不赞同宽容,同时又反对批评的简单、笼统和粗暴.对保守僵化的思想,胡乔木同样进行有力的批评.他尽量从中外文学史的事实出发进行科学分析.他赞成创新,不排斥对现代派技巧的借鉴.胡乔木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又避免将其教条化、神圣化.他指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确切、不全面的提法,并联系发动"文革"的原因,指出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三国志》双音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三国志》双音词研究唐子恒〔关键词〕三国志双音词研究〔作者简介〕唐子恒,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邮码:250100。《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一生约有一半时间生活在三国时期,东汉灭亡才十几年他就出生了。《三国志》成书于西晋初,按王力先生的看法,此时仍与先秦...  相似文献   

14.
儒家内在的专制,根源于先秦时期,杜晓宇先生和甘泉先生对我的先秦儒家学说的内在专制性的质疑,是存在理论缺陷的。先秦儒家的专制是与生俱来的,这一专制具备实践主体的垄断性、实践目标的逆反性、文化观念的排他性、历史视野的倒退性四个基本特征,儒家学说是历史的产物,有其局限性,儒学不能引领未来世界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5.
栾丰实 《文史哲》2011,(5):211-214
刘敦愿先生1947年进入山东大学执教,1972年创建山东大学考古专业,1997年逝世于济南,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山东大学。先生生前长期担任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曾兼任第一、二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史学会理事、山东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古国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农史学会顾问、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先生为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建和早期发展,四处奔波,呕心沥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先生视学术为生命,爱事业胜过一切,勤奋严谨、精诚执著的治学态度,至今令后学感动。  相似文献   

16.
<正> 孟祥才教授,山东临沂市人,1940年生。196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年考取中国思想史大师侯外庐先生的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76年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秘书长、秦汉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农民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历史系教授。孟先生亲炙于侯外庐大师数载,“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发表论文50多篇,1980年出版的《梁启超传》,是建国后第一部全面研究梁启超的论著,深得学界推崇。1990年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重印该书,  相似文献   

17.
闻言 《文史哲》2002,(1):165-167
金秋十月,山东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由山东大学社科处、《文史哲》编辑部主办的山东大学百年校庆活动之一“季羡林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5日至16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90高龄的季羡林先生亲临会议,与会的近80名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怀着敬仰的心情,本着求实求真的原则,对季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贡献展开了充分讨论,现将讨论观点综述如下。季羡林先生被公认为是兼容百家、学贯中外的学界泰斗,他所涉及的领域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翻译学、哲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著作等身,在文化交流、佛教,语言学…  相似文献   

18.
在近现代名辩研究史上,汪奠基首次明确把名辩话语的存续时间从先秦扩展至先秦以降直至近代,并将"名辩"含义与中国逻辑史的对象范围问题联系起来,对20世纪80年代的名辩研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过,汪奠基对名辩的理解呈现出某种复杂性。他赞成名辩之学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具体形态,其中既包括形式逻辑的内容也包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但强调名辩话语不能完全归结为对逻辑问题的考察,对名辩之学的逻辑诠释必须防止若干错误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2012,(1):2+169-170
<正>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2000年3月成为直属学校的独立研究机构,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是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史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科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当时山东大学政治系的一个专业  相似文献   

20.
庞朴先生是当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儒学大师,1928年生于江苏省淮阴县。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哲学专业毕业。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作为当代中国学术文化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庞朴先生在子学研究、简帛研究和哲学研究等领域造诣精深、成就斐然,其“火历”研究、儒家辩证法研究、简帛研究、“一分为三”论等等系列学术创作,皆深学独造、精义纷披,兼之文笔优美动人、雅丽华畅,深入浅出而引人入胜,在学界有着重大影响。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建设新时期的到来,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