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无题》诗,在李商隐十七首《无题》中,是比较明白的一首。对这首诗的看法,虽然有人以为是有“寓意”的,但现在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它是一首爱情诗。从诗所反映的内容看,认为它是爱情诗,可以说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认定此诗为爱情诗,是否就算将此诗完全弄清楚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在表面似乎没有问题的背后,正还有一些问  相似文献   

2.
历代文体论著对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的文体性质说法不一。从文体结构分析,《难蜀父老》与檄、移、对问、问对等文体不同,当自成一类。萧统《文选》单独设立难体,当是。辩难之风盛行是《难蜀父老》产生的文化土壤,战国秦汉间辩难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难体文的发生、发展、衰落与转型。《文选》“难”类舍《韩非子》四篇《难》和一篇《难势》而仅录《难蜀父老》,并非舍早录晚、舍源头录支流,其原因与萧统舍章体而录篇体、舍立意而录翰藻、尊儒学而重教化的选文标准有关。《难蜀父老》独立成篇、文辞考究、注重教化,因此成为《文选》难体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从《说难》看《国闻报》报人的隐衷陈伯超《说难》,是严复在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写的一流文章,原载于1898年8月5、6日(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十八、十九日)的《国闻报》,后辑人《国闻报汇编》.《说难》以甲乙二人对话的形式,从“酒肆中之庖人”、“北里中之女子”和...  相似文献   

4.
《说文》亦声字说略任胜国“从某,从某,某亦声”是《说文》分析汉字结构、训释字义、标明音读的一种条例,例如“拘,止也,从手从句,句亦声”。据我们对大徐本的统计,《说文》亦声凡212条,约占全书总字数的2.2%。这个比例虽然不大,但亦声条例揭示了汉字形音...  相似文献   

5.
“天不变道亦不变”不是形而上学命题查中林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过:“在中国,则有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曾经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76页)在这之后,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即被众多的人认...  相似文献   

6.
<正>一、亦声字的性质和范围所谓亦声字,是指汉字合体字中主要以声符表义的字.《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所定亦声字,往往以“从某从某,某亦声”的形式来说解形体.如:“诏,告也.从言从召,召亦声.”“贫,财分少也.从贝从分,分亦声.”“坪,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这些字历  相似文献   

7.
里辉 《山西老年》2012,(1):43-43
钓鱼者大都喜欢钓鲫鱼,因为鲫鱼一年四季都可垂钓,由于天气的原因,冬季的鲫鱼较为难钓,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要点,冬季钓鲫鱼并非难事。  相似文献   

8.
“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每当听到或自己哼起《母亲》这首歌时,我的心便被深深地灼痛。我慈祥的父母,都已八十高龄,老人家相依为命,扎根在偏远的小山村,守着两间旧房,一方菜园,怀着对远方儿孙的思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凭岁月风霜的侵袭,硬是坚忍地生活着……爹的身子骨还算硬朗,想我们的时候,他就会趁着家乡传统节日后带些我们爱吃的土产之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09,(10):84-85
油画《百万雄师过大江》陈树东 李翔 2008年,木雕《百万雄师过大江》何长清,油画《占领总统府》陈逸飞魏景山1977年,电影《渡江侦察记》1954年  相似文献   

10.
论亦声     
“亦声”,即所谓“义兼声”或“会意兼形声”。是指表意汉字的一个形符兼作声符,即“於会意字中,取其一部分兼为发声之用。此为发声之一部分,一方与其它各部分负共同发生此字意义之责任;一方又独立而负发生此字声音之责任”1。即《说文解字》中称为“某亦声”的字。例如:贫,“财分少也。从贝,从分,分亦声”。礻石,“宗庙主也。从礻,从石,石亦声”。栅,“编树木也。从木,从册,册亦声”。筑,“从竹曲五弦之乐。从竹,从,持之,竹亦声”。亦声,涉及到汉字传统的造字法问题,字义训诂的问题,语音和词义的关系等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对“亦声”…  相似文献   

11.
贵刊八○年第六期上谈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文章,使人深受启发。汉武帝登上皇帝宝座后,立即昭举天下“贤良方正”“文学儒者”开会,连续提出“天人三策”要求回答:注重“天命”,还是注重“人事”?实行“有力”,还是实行“无为”,礼乐教化好,还是严刑酷法好?董仲舒连写三篇《举贤良对策》揣度汉武帝意图,提出了他的政治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就出在他的《对策三》中。  相似文献   

12.
缪其浩先生在《计算机世界报》(1999年16期)载文《下世纪:书是什么样?──关于书状电子阅读器发展的最新报告》中认为,电子图书难成气候。 电脑其实不是理想的阅读工具。 电脑为什么“读不得”?首先是,与书相比,现在的电脑产品神通广大早为人认知,但它作为阅读工具,其实并不理想。既不能躺在沙发上看,也不便携带,电脑屏幕的分辨率还大大次于印刷品,其读者允许视角也有限,屏幕在亮光下大多是白茫茫一片;其次是人的阅读习惯。调查表明: 70%~80%的读者喜欢读竖长的,一页一页翻过的文字,而不喜欢读横宽的,像卷…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作家。他中学毕业后,当了十年的小学教员,然后又当过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因此,他有不少作品是写教育界,反映教师生活的,如《潘先生在难中》、《抗争》和《倪焕之》等等。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被公认为是作家最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4.
韩忠杰,198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硕士。现任教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12年油画作品《为有牺牲多壮志》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届全国军展,组画《敢叫日月换新天Ⅱ》2008年入选广东省第三届油画展,《青春·青春》2009年获广东省美术作品联展铜奖,组画《敢叫日月换新天Ⅳ》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2010年组画《敢叫日月换新天》入选“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美术作品展。  相似文献   

15.
署名“后村居士编集”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后村千家诗》)中,笔者查到几首佚诗,现录如下: 卷七六八韩溉集失收《云》:“轻惹离愁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山头触石应长在,天际从龙自不归。莫向隙窗笼夜月,每来仙洞袭行衣。春风波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卷十二) 按:陈尚君《全唐诗补编》亦未收。韩集中诗多咏物,此诗亦为咏物,似可证为韩作。 卷八六 ○吕岩集失收《神仙》:“得道来来相见难,又闻东去幸仙坛。枝头春色一壶酒,顶上云港五岳冠。饮酒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先生去后应难老,乞与贫儒换…  相似文献   

16.
“亦奚不薛”是元代对贵州水西地区的称谓.“亦奚不薛”,究竟是蒙古语,还是彝语,抑或既非蒙古语也非彝语?众说纷纭,但均未进行过确凿的考证.周洪谟《安氏家传序》和道光年间的《水西安氏族谱》彝文部分均载有“不薛”,其后的有关安氏谱系均未载录.家谱文献比对和彝语方音对应规律表明,“亦奚不薛”就是后世谱系中的额归普色.“亦奚不薛”不是蒙古语,而是彝语,并且是彝族水西安氏先祖的名字,后来随着子孙繁衍和世袭领地的扩大,“亦奚不薛”也由人名转变为氏族名,进而为部落称号和地名.  相似文献   

17.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张星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籍江苏沭阳,在校期间,因学业优异而获得艺术大师刘海粟奖学金和著名书画家陈大羽教授的激赏,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际性的艺术交流展,且在“全国中国画大奖赛”中获奖,并举办了个人画展,94年被列入《世界华人表年画家排行榜》大型系列画册丛书,95年作品《春意》《鲜味图》入选香港出版的《中国当代国画名家集》连续四年出版个人专辑作品系列,由香港出版了《张星中国画作吕》明信片画集,即将由台湾出版《张星书画作品集》画册,数十幅书画作品为国内外数家纪念馆,博物馆购藏,并为中央及文化部领导赞赏,收藏,将其书画作为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相似文献   

18.
2022年4月出现的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凸显出加快审议《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的重要性。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表明《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在成员资格规定、信息披露规范、公司治理架构、行业监管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文章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解构工具,明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产生逻辑,提出通过填补成员资格规则、重塑信息披露规范、平衡公司治理架构、优化行业监管体系等方式为《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的完善路径,将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相统合,从而避免类似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勰在《文心雕龙&#183;知音》篇中藉“知音”一词比喻文学鉴赏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领神会,探讨文学鉴赏的问题,《知音》篇是刘勰关于文学鉴赏的一篇专论。《知音》篇对文学鉴赏作出的创造性的探索,是西方的文艺理论所不能诠解的,对于我们探索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诗文鉴赏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极好的借鉴。刘勰《文心雕龙》在评论历代作家的创作和总结文学创作经验时,对知文之难有切实的体会;在《知音》篇中用大半的篇幅论述文学鉴赏之难,并从“知实难逢”和“音实难知”两方面来分析原因,提出了文学鉴赏必备的素质和基础,说明文情难鉴,乃千古恒一。  相似文献   

20.
《亦报》秉承上海小报长于街巷里弄日常生活报道的传统。保存了大量“还原”上海市民生活情景所需要的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宏大叙事之外的“另类”书写提供了可能。在工农神圣的主流价值观作用下。《亦报》视境中的工农兵叙事话语.表现为对现代都市文化的排拒、挤压和贬抑。粗鄙、原始、反文明的文化陋习反而受到大力张扬.其结果必然妨碍和限制中国都市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当代中国文化多元发展的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